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
狄人伐廧咎如①,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倏、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反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②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③,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寘璧焉④。公子受飧返璧。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节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册》)
【注】①廧咎如:狄族的别种,姓隗。②蚕妾:采桑叶养蚕的妾。③骈胁:腋下肋骨连在一起。④寘璧焉:把璧玉藏在晚餐里。“寘”同“置”。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允许) |
B.野人与之块(土地) |
C.公子怒,欲鞭之(马鞭) |
D.醒,以戈逐子犯(酒醒)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
B.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
C.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
D.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内动乱,重耳逃到蒲城,晋国人攻打蒲城,重耳积极应战,失败后逃到狄。后来又流亡到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等国。在流亡过程中,他受到不同的礼遇。 |
B.重耳逃到狄,狄人把俘获的两个女子交给重耳,重耳娶其中一个为妻,并生下两个儿子。娶妻叫季隗,是叔隗的妹妹。他离开时要求季隗等他二十五年,季隗答应了。 |
C.姜氏是重耳在齐娶的妻子,但重耳似乎乐不思蜀了。子犯等在桑树下密谋却被采桑女发现,是姜氏杀了采桑女,保住了秘密。姜氏是一个目光远大的女性。 |
D.僖负羁之妻和叔詹见在政治上有远见,僖负羁听从了妻子的建议给重耳送去了饭食和宝璧,而郑文公没有听叔詹的建议最终留下了祸患。 |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2)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