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 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B.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C.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D.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陵则是更高的土山,是皇室专用。这儿称冢不称陵,事实上暗含褒贬。
B.江南,地理区域,指长江以南,是当时的经济富庶之地。在古代文献中,江南常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
C.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谋大逆”在古代属于十恶不赦的重大犯罪。这儿刘邦指的是项羽杀义帝的行为。
D.公,古爵位名。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小题3】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 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决斗,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对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 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 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但是,项羽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2)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3 10:47: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郦生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汉王令豹守荥阳。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
(选自《史记· 魏豹彭越列传》)
【小题1】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B.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C.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D.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小题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1)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
(2)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吕氏已败,遂夷侯封之家。孝景时,晁错以刻深颇用术辅其资,而七国之乱,发怒于错,错卒以被戮。其后有郅都、宁成之属。
宁成者,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宁成家居,上欲以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为关都尉。岁余,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义纵自河内迁为南阳太守,闻宁成家居南阳,及纵至关,宁成侧行送迎,然纵气盛,弗为礼。至郡,遂案宁氏,尽破碎其家,成坐有罪。

《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B.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C.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D.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吏、小吏:汉制,县令及丞尉二百石以上,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为小吏。
B.髡: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髡是古代残酷的精神侮辱性刑罚。
C.宗室: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后的母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
D.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分管国家和皇室的各项具体事务,由皇帝任免调动,一律不得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治理百姓不可以光靠政治法令,因为用刑罚来约束百姓,百姓能够免于犯罪,但却没有羞耻之心。
B.孝景帝时期,晁错用法苛刻严厉,被认为是一个酷吏。吴、楚等七国叛乱,把愤怒发泄到晁错身上,晁错最终遭杀身之祸。
C.宁成为人好胜,无论做下属小官还是做长官,他对上级毫不畏惧,对下属狠戾无情,连宗室豪强都害怕他。
D.关东郡国的一些官吏也很畏惧宁成,他们夸张地认为,如果宁成发怒了,就算在哺乳期的母虎见了也会胆战心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
(2)乃贳贷买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左尹项者,项羽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固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安在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⑤大王来何操 ⑥此天子气也
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⑧得复见将军于此
A.①⑧/②⑤⑦/③④/⑥B.①⑤/③/④⑥/②⑦⑧
C.①⑤/②③/④⑥/⑦⑧D.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爵位共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张良运筹帷幄,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乃因其封地为留地。
B.古代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可看出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之口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鬻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遣,四方之害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臭。”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袁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B.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C.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襄公二十二年,属于年号纪年法,此外还有王公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以及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B.司空是官名,西周始设,主管土木工程。西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为三公之一,后称“司空”。
C.累绁即“缧绁”。“缧”指捆绑犯人的绳索,“继”是牵牲畜的绳索,在文中二词连用,借指监狱。
D.行摄,有兼摄官职之意,摄亦有代理官职之意;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有很多,比如假、权、署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出身贫寒,年少好礼,具备从政的才能。孟釐子曾在自己死前告诫儿子一定要向孔子学习。孔子在季孙氏家当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牲口的小官,都管理得非常好。
B.孔子答复齐景公之问,展示了非凡政治见识。齐景公询问其秦穆公称霸的原因,孔子强调那是因为秦穆公不但志向远大,而且中正无私。他虽然不能称王,称霸是应该的。
C.孔子代理宰相一职时,管理有方。孔子参与鲁国政权仅仅三个月,那些贩卖猪仔羊羔的人们,不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四面八方来到鲁国的客人,都能够各得所需而归。
D.孔子经历坎坷,但达观而幽默。在郑国时,孔子和弟子走散了。郑人告诉子贡东门有人萎靡不振像丧家狗。孔子听说后开心地笑了,他说对方称自己为丧家狗,真是对极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2)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