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功封徐、邳二州,因于徐。 家:安家
B.枭首以徇:巡行示众,示众
C.则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其家籍:登记,没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卖所在学田价输官樊哙侧其盾
B.得珍宝如内藏半长幼节,不可废也
C.使陛下有拒谏之名不出,火
D.返汝耕桑且行千里,谁不知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    )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D.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2)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2 09:35: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父曰    绐:欺骗
B.今日决死   固:坚定、坚决
C.辟易数里辟   易:后退
D.自功伐    矜:骄矜、骄傲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B.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C.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D.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被围的困境中,项羽帐中夜饮,“慷慨悲歌”,喟叹自己时运不济,恋恋不舍地跟虞姬诀别,充满了悲凉和无奈之情。
B.东城快战情节,共写了项羽“溃围、斩将、刈旗”的三次行动,表现了项羽的勇猛无敌,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刚愎自用。
C.项羽在绝境中,分析了自己战败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自己用兵过失,更在于天命难违。
D.项羽进行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 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 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 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 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 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 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 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 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而幼孩(__________________) (2)与吾者其亦有类乎?(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小题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B.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C.以五年为期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小题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B.故不我若也。
C.吾又何能为哉!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小题5】郭橐驼其人是否真实存在?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少为县亭长,后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数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宫忠勉少言,甚亲信之。及至河北,以为偏将军,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
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距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宫兵少,力不能制。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其渠帅乃奉酒以劳军营,宫击牛酾酒,飨慰之,越人由是遂安。
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岑彭下巴郡,使宫将降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宫欲引还,恐为所反,会帝遣谒者将兵诣岑彭,有马七百匹,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宫因从击,大破之。敌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流。遂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
十三年,拜宫为广汉太守,增食邑,更封酂侯。十九年,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入原武城,自称将军。于是遣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围之。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士卒死伤。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皆曰“宜重其购赏”。时,显宗为东海王,独对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围急,不得走耳。宜小缓,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帝然之,即敕宫彻围缓贼,贼众分散,遂斩臣、镇等。宫还,迁城门校尉,复转左中郎将。击武溪贼,至江陵,降之。
宫永平元年卒,谥曰愍侯。子信嗣。信卒,子震嗣。震卒,子松嗣。永宁元年,邓太后诏封松弟由为郎陵侯。(《后汉书·列传第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陷陈:攻入阵营
B.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方略:策略方法
C.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不意:没有料到
D.帝然之,即敕宫彻围缓贼彻围:彻底围困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
B.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
C.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
D.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以及课本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本文的“宫还,迁城门校尉”;也指贬谪,放逐,如《琵琶行》中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B.文中“谥曰愍侯”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C.《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由南朝宋代的范晔主持编写。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并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D.《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其中《易》已失传,其余五部合称为“五经”;《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宫忠心勇敢。臧宫多次跟随光武帝征战,将领们多称赞他勇敢,武帝看他忠诚勤勉也不多说话,很是亲近信任他。
B.臧宫很有谋略。与越人交战时,臧宫夜间派人锯断城门门槛,让车子发出响声往返出入城门一直到天亮,以此迷惑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C.臧宫冷静机智。与公孙述的部将岑彭交战时,臧宫军粮匮乏,归降的士卒又想逃亡反叛,形势极为不利,臧宫冷静地抓住时机,假托圣旨补充自己,最终扭转了不利的战局。
D.臧宫深受倚重,福泽后代。臧宫去世后,他的爵位一直由子孙相继承继。邓太后更下诏封臧宫的重孙臧由为郎陵侯。
【小题5】(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渠帅乃奉酒以劳军营。宫击牛酾酒,飨慰之,越人由是遂安。
(2)敌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流。遂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早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还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今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早,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怒。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B.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C.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D.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B.两税,古代指唐朝开始在夏和秋两季征收的两次土地税
C.言官,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关心百姓疾苦。他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西安发生大瘟疫,他不仅救活了好多人,还上奏请求让百姓缴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
B.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黄河以南发生旱灾,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帮助流亡的百姓重建家园。
C.魏源治边有方,守卫为务。他整治天成、朔州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妥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D.魏源断案多平和宽缓。计资说,武官犯其他罪的,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过于苛刻,上奏停止了这一做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
(2)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温叟,字水龄,河南洛阳人。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温叟。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温叟与张昭同修汉隐帝及周祖实录。恭帝即位,迁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成咸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痰,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B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C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D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文中“汉祖(南下)”指“后汉高祖(南下时)”。
B.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丁忧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
C.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刘温叟当时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国子监主管。
D.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文中“称疾不行”暗示传主的微妙心态。
【小题3】【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很有文才。他七岁就能写文章,后来还与张昭共同修撰后汉隐帝及周太祖实录。
B.刘温叟公正无私。他曾主持贡举,录用的进士中12人被斥除,但后来他们还是考中了进士。
C.刘温叟清廉有加。宋太宗当晋王时派人给他送去钱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已将其载回。
D.刘温叟爱惜名誉。御史府旧例,赏赐若公用不足则以罚款补充,温叟拒绝取用这样的赏赐。
【小题5】【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