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怀玉,本名琮,亳州焦夷县人。少以雄杰自任,随太祖起军。唐中和末,从至大梁。光启初,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又从破蔡贼于板桥,收秦宗权八寨,奏加检校右散骑常侍。文德初,同诸军解河阳之围,复从破徐、宿。乾宁中,奏加检校刑部尚书,太祖赐名怀玉。破朱瑾于金乡南,擒宗江以献,表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
乾宁四年,庞师古失利于清口,怀玉独完军以退。光化初,转滑州右都押牙兼右步军指挥使,俄奏授沂州刺史。顷之,王师范以青州叛,屡出兵侵轶,怀玉击退之。天复四年,转齐州防御使,加检校司空,从大军迎驾于岐下。归华州观察留后。一年,复领所部兵戍雍州,寻召赴河中,补晋、绛、同、华五州马步都指挥使。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开平元年,授曹州刺史,加检校司徒。明年,除晋州刺史。其秋,晋军大至,已乘其墉,怀玉选亲兵五十余人,拥杀下城。晋军既退,出家财以赏战士。岁中,晋军又至,怀玉领兵败之于洪洞。三年,制授鄜坊节度使、特进、检校太保,练兵缮壁,人颇安之,加检校太傅。乾化二年,庶人友珪既篡立,河中朱友谦拒命,遣兵袭鄜州,怀玉无备,寻为河中所掳,囚于公馆。及友珪遣康怀英率师围河中,友谦虑怀玉有变,遂害之。怀玉才气刚勇,临阵未尝折退,平生金疮被体,有战将之名焉。
(选自《旧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B.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C.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D.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递公文用的马。
B.尚书,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六部指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C.署,文中指官府,即华州观察留后的办公地点。
D.特进,功勋卓著经皇帝特命而进封者,称“特进”。始于汉,隋为散官,唐改为文职散官,后世多沿置。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怀玉跟随朱温在板桥打败蔡州的敌人收复秦宗权的八座营寨后,被朱温授予检校右散骑常待官职。
B.开平二年秋天,晋军进攻晋州,徐怀玉率领五十名亲兵杀退已经登上城墙的晋军,后又拿出家财重赏这些亲兵勇士。
C.担任检校司空后,徐怀玉跟随大军到岐山迎接唐朝皇帝,回来后担任华州观察留后。
D.徐怀玉一生勇猛,未曾临阵退却,最后死于朱氏兄弟内部争斗,实在可惜。
【小题4】(小题4)将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
(2)怀玉才气刚勇,临阵未尝折退,平生金疮被体,有战将之名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2 09:07: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独孤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为儿时,读《孝经》,父试之曰:“儿志何语?”对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宗党奇之。
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辟江淮都统李峘府,掌书记。代宗以左拾遗召。既至,上疏陈政曰:“陛下屡发德音,使左右侍臣得直言极谏。壬辰诏书,召裴冕等十有三人于集贤殿待制,以备询问,此则五帝之盛德也。然顷者陛下虽容其直,而不录其言,所上封皆寝不报。有容下之名,无听谏之实,遂使谏者稍稍自钳口饱食,相招为禄仕。此忠鲠之人所以窃叹,而臣亦耻之。
“今师兴不息十年矣,人之生产,空于杼轴。拥兵者第馆亘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长安城中,白昼椎剽,吏不敢诘。官乱职废,将惰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民不敢诉于有司,有司不敢闻陛下,茹毒饮痛,穷而无告。今其心颙颙,独恃于麦,麦不登,则易子咬骨矣。陛下不以此时厉精更始,思所以救之之术,忍令宗庙有累卵之危!
“今天下唯朔方、陇西有吐蕃、仆固【注】之虞,邠泾、凤翔兵足以当之矣。自此而往,东洎海,南至番禺,西尽巴蜀,无鼠窃之盗,而兵不为解。倾天下之货竭天下之谷以给不用之军为无端之费臣不知其故假令居安思危自可厄要害之地俾置屯御悉休其余以粮储之资充疲人贡赋岁可以减国租半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上不能用。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岁饥旱,邻郡庸亡什四以上,舒人独安。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年五十三,谥曰宪。
及喜鉴拔后进,如梁肃、高参、陈京、齐抗皆师事之。性孝友。其为文彰明善恶,长于论议。晚嗜琴,有眼疾,不肯治,欲听之专也。
(取材于《新唐书》)
【注】仆固:漠北的少数民族。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使谏者稍稍自钳口饱食钳口:闭口不言
B.长安城中,白昼椎剽椎剽:杀人劫财
C.今其心颙颙,独恃于麦颙颙:充满期盼
D.及喜鉴拔后进鉴拔:区别对待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然顷者陛下虽容其直,而不录其言
然而近来陛下虽然能容忍他们的直谏,却不采纳他们的意见
B.拥兵者第馆亘街陌,奴婢厌酒肉
掌握兵权的人只宿于馆驿,横行于街头,欺压奴婢,鱼肉百姓
C.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
百官互相诋毁攻击,如同滚沸的粥、纷乱的麻
D.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
陛下岂能对改革犹豫不决,难以舍弃旧制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独孤及任左拾遗,上书陈事,先扬后抑,直陈皇帝治政之弊,显其忠直之节。
B.朝廷长期征战,十年不息,百姓不能安于生产,以至于财力耗空,陷入困境。
C.朝廷吏治混乱腐败,老百姓犹如茹毒饮痛,过着困苦不安、求告无门的生活。
D.独孤及任舒州刺史时发生灾荒,邻郡人死亡十分之四以上,而舒人生活安定。
【小题5】请结合文中独孤及的志向,谈谈你对“立志”的认识。
【小题6】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也谈到了“志”。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有志矣,  ①      ②   ,亦不能至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余,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藁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故其僚佐如李景让、萧置、杜牧,极当时选云。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B.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C.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D.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挽毂,指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
B.丈人,古代主要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对妻子的父亲的简称、丈夫等,文中指岳父。
C.制科,封建时期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应试者由大臣推荐,考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
D.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传师富有才学,受到器重。他通晓《春秋》,擅长书法,书写有楷法;年轻时受到杜佑的器重,曾兼任史职并受诏整理《宪宗实录》的残稿。
B.沈传师明于吏治,断案慎重。他深谙地方官吏的行事作风,下属官史不敢弄虚作假;断决案件,总要召集幕僚商量,量刑准确无误才予以判决。
C.沈传师坦荡淡泊,不附权贵。他的长辈跟许孟容是故交,他却不去拜见许孟容让其举荐自己;任观察使十年,没有私人书信、钱财送入豪门贵族。
D.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陸。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整肃;对兄弟、子孙和自己下属等没有亲疏之别,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服饰、饮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2)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姚璹,少孤,力学,才辩掞迈。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以帝王谟训不可阙纪,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责宰相自撰,号《时政记》,以授史官。从之。时政有记自璹始。坐事,降司宾少卿。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璹曰:“王敦犯顺,导典枢机;嵇康被戮,绍以忠死。是能为累乎?”后曰:“此朕意,卿无恤浮言。”证圣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圣人之道,随物示化,况明堂布政之宫,非宗庙,不宜避正殿,贬常礼。”左拾遗刘承庆曰:“明堂为天所焚,当侧身思过,振除前犯。”璹挟前语以倾后意。后乃更御端门,大酺,燕群臣,与相娱乐,遂造天枢著己功德,命墙为使,董督之。更造明堂,又以使护作。大食使者献狮子,琦曰:“是兽非肉不食,自碎叶至都,所费广矣。陛下鹰犬且不蓄,而厚资养猛兽哉!”有诏大食停献。时九鼎成,后欲用黄金涂之。璹奏:“鼎者,神器,贵质朴,不待外饰。臣观其上先有五采杂旷,岂待涂金为符曜耶?”后乃止。迁益州长史。始,蜀吏贪暴,璹擿发之,无所容贷。后闻,降玺诏慰劳,因谓左右曰:“为二千石清其身者易,使吏尽清者难,唯琦为兼之。”新都丞朱待辟坐赃应死,待辟所厚浮屠理中谋杀璹,据剑南。有密告后者,诏璹穷按。璹深探其狱,迹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狱具,后遣洛州长史宋玄爽、御史中丞霍献可覆视,无所翻,坐没入五十余族,知反流徙者什八以上,道路冤噪。监察御史袁恕己劾奏璹狱不平,有诏勿治。召拜地官、冬官二尚书。久之,致仕。卒,年七十
四,遗令薄葬。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帝王谟训不可阙纪   阙:缺失。
B.导典枢机   典:主持。
C.卿无恤浮言   恤:怜悯。
D.陛下鹰犬且不蓄   蓄:畜养。
【小题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帝王、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宗庙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B.九鼎,据传大禹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一鼎象征一州,象征九州。
C.剑南,文中指剑南道,唐朝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
D.御史,古代史官名,自春秋至明代各朝均设御史,主要职责都为掌管文书、档案、记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璹见解独到,重视时政。他奏请责成宰相亲自记述朝堂下所议论的军国政要,并交付给史官,此建议得到皇帝采纳。
B.姚璹坦荡自信,据理力争。在拜授纳言一事上,姚璹援引史事反驳有关部门因其亲族犯法就不能充任侍臣这一意见。
C.姚璹反对奢靡,敢于直谏。对“进献狮子”“九鼎涂饰”等事,他都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意见,并得到了武后的认同。
D.姚璹清廉严苛,执法严格。治蜀地官吏之贪暴毫不宽容,深得武帝赞赏;处理朱待辟案执法严格,深得官民赞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群臣,与相娱乐,遂造天枢著己功德,命璹为使,董督之。
(2)有密告后者,诏璹穷按。璹深探其狱,迹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议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户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时,赵元昊叛扰边。关、陇萧然,困于飞挽,且屡丧师。仁宗太息,思闻中外之谋。洞以布衣求上方略,召试舍人院,擢试将作监主簿。举进士中第,调颖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洞即称疾不出,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晏殊知永兴军,奏管勾机宜文字。殊儒臣,喜客,游其门者皆名士,尤深敬洞。殊晚节骤用刑幕府无敢言洞平居与殊赋诗饮酒倾倒无不至当事有官责持议甚坚殊为沮止洞亦自以不负其知出知棣州,转尚书祠部员外郎。河北东路民富蚕桑,契丹谓之“绫绢州”,朝廷以为内地不虑。洞奏:“今沧、景,契丹可入之道,兵守多缺,契丹时以贩盐为名,舟往来境上,此不可不察。愿度形势,置帅、增屯戍以控扼之。”英宗即位,转度支员外郎。英宗哀疚,或经旬不正殿,洞上言:“陛工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大臣亦以为言,遂听政。对便殿称旨,英宗遂欲进用,大臣忌之,出为江西转运使。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旧责以满匹,洞命计尺寸输钱,民便之。移淮南转运使。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自以年不能永,教诸子部分家事。未几卒。

(选自《宋史·张洞传》,有删改)

注①付畀(bì):托付。②元元:百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殊晚节骤用刑/幕府无敢言/洞平居与殊赋诗饮酒/倾倒无不至/当事有官责/持议甚坚/殊为沮止/洞亦自以不负其知/
B.殊晚节骤/用刑幕府无敢言/洞平居与殊赋诗饮酒/倾倒无不至/当事有官责持议甚坚殊为沮止洞/亦自以不负其知/
C.殊晚节骤用刑/幕府无敢言/洞平居与殊赋诗/饮酒倾倒无不至/当事有官责持议甚坚殊为沮止/洞亦自以不负其知/
D.殊晚节骤/用刑幕府无敢言/洞平居与殊赋诗饮酒/倾倒无不至当事/有官责持议/甚坚/殊为沮止洞/亦自以不负其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平民多穿麻、葛等的织物,故布衣可以借指平民,后多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契丹是古代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正殿指皇帝到正殿举行祭祀活动。
D.听政,古代帝王或摄政的人上朝听取臣子的报告,并决定政事或坐朝处理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洞富有智慧,卓越不凡。边疆有人作乱不稳定,皇帝寻求朝野谋略,张洞献策;在颍州做官时,他对一桩命案的见解与朝廷不谋而合。
B.张洞深得器重,正直敢言。欧阳修曾是他的上司,很器重他;晏殊把他作为上宾,两人无话不谈,但是张洞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并不迎合晏殊。
C.张洞忠于职守,犯颜直谏。河北东路的百姓靠养蚕致富,朝廷因为此地在内地,放松戒备,他勇于指出;皇帝有不当之处,他勇于批评。
D.张洞关心百姓,为政务实。他任江西转运使时,江西闹饥荒,他纠正朝廷的一些不利于百姓的做法;他在淮南任官时,同样根据实情办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
(2)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旧责以满匹,洞命计尺寸榆钱,民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