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D.伺者因此觉知     因厚赂单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说明他具有不慕荣利、超尘拔俗的高洁品格。
C.《思玄赋》的由来,再现张衡心思缜密、小心谨慎;出任河间相并与奸党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其致理”则表现他政绩卓然。
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绝少使用形容词,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空以身膏草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2 09:46: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暠慷慨,好立功立事 素:朴素
B.冀由是怒于暠     衔:怀着
C.吏人阙请留之     诣:到……去
D.会匈奴并凉二州   寇:侵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B.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C.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D.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后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B.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C.延熹:是东汉皇帝的年号。文中还有类似的,如“顺帝”“中郎将”等。
D.薨:一种对死的称呼。《礼记·曲礼》记载,皇帝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②暠乃手剑当车
③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暠乃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小题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暠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暠担任刺史敢作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C.种暠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暠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
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纺、缣媪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
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为备棺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段句,正确的一句是
A.服竟/ 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谐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
B.服竟/ 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谐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
C.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 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
D.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园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谐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拜”是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迁”既可以指官职的调动,又可以指官职的晋升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太傅、太师、太保。
D.“建宁”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一般来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夏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助一项是
A.崔寔明于政务,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论》曾获仲长统高度评价,认为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
B.崔寔关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时,叫百姓卖掉储戴的粮食,替他们添置纺织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
C.崔寔秉性纯正,事亲至孝,为父守丧期满,三我请他做官,他都不去,母亲病死,他于赶任途中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
D.崔寔为官清正、品性廉洁。他父亲去世时,家中资产竭尽,十分贫困,为葬父亲,只能卖掉田产,他病逝时,甚至没有线装殓,同僚出资替他料理后事。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着姓。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及并州未安,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无复西顾之忧,所以得专精山东,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光武谓恂曰:“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今北度而已光武于是复北征燕、代。恂移书属县,讲兵肆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

建武二年,恂坐系考上书者免。是时颍川人严终、赵敦聚众万余,与密人贾期连兵为寇。恂免数月,复拜颍川太守,与破奸将军侯进俱击之。数月,斩期首,郡中悉平定。封恂雍奴侯,邑万户。

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莹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叹。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共车同出,结友而去。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

十二年卒,谥曰威侯。子损嗣。恂同产弟及兄子、姊子以军功封列侯者凡八人,终其身,不传于后。

(节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B.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C.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D.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曹,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北齐后称功曹参军。唐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B.更始,指王莽败后,刘玄被拥立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更始三年,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夹击之下,政权土崩瓦解。
C.执金吾,指掌管军队财政事务的官员,地位高、俸禄多,光武帝在民间时,曾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原因就在此。
D.秩奉,即“秩俸”,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来又可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恂出身显赫,仕途少有挫折。他家世代都是名门望族,入仕后受到耿况器重,而后得光武的赏识,虽曾因故被免,但不久就复职,平乱封侯,死后儿子承袭爵位。
B.寇恂临危受命,治政卓有成效。当时洛阳、并州等地未定,光武责难原河内太守,邓宇举荐寇恂接任,寇恂则不负众望,镇守好后方,为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C.寇恂顾全大局,避开贾复的挑衅,执金吾贾复因部下受罚而怨恨寇恂,扬言要杀死寇恂,寇恂为国家大义而舍个人私怨,巧妙地避开他的锋芒,避免给国家带来损失。
D.寇恂慷慨仁厚,在朝中颇有声望。寇恂通晓经书,注重修养,且对他的亲朋好友及手下的将士有慷慨馈赠,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德高望重,有宰相的器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
(2)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戳之于市。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
②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
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
④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左雄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宜擢在喉舌之官(__________)(2)坐臧受罪(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稍迁冀州刺史
A.只
B.渐渐
C.随即
D.稍微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又与直善( )
A.擅长
B.羡慕
C.友好
D.赞许
【小题4】文中画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B.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C.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D.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小题5】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
【小题6】概括第③段中左雄说服皇帝不捶扑九卿的理由。
【小题7】文章善用典故,根据文意推测典故中人物的主要品行,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1)第②段中“王臣蹇蹇之节”是指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第④段中“韩厥之举”是指______________的行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 口,号下江兵。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 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伯升遂与常深相结而去。 常还,丹、卬负其众,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即 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
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将军, 封知命侯。别徇汝南、沛郡,还入昆阳,与光武共击破王寻、王邑。更始西都长安,以常行 南阳太守事,令专命诛赏,封为邓王。常性恭俭,遵法度,南方称之。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更始不量愚臣, 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乃召公卿将军以下大会,具为群臣言:“常以匹夫兴义兵,明于知天命,故更始封为知命侯。与吾相遇兵中,尤相厚善。”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 后帝于大会中指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是日迁常为汉忠将军,遣南击邓奉、董,令诸将皆属.焉。五年秋,攻拔湖陵。六年春,征还洛阳。七年,拜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绝席。常别击破隗嚣将高峻于朝那。嚣遣将过乌 氏,常要击破之。转降保塞羌诸营壁,皆平之。九年,击内黄贼,破降之。后北屯故安,拒卢芳。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卷十五·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造:到
B.诚.思出身为用|诚:真诚
C.常将.妻子诣洛阳|将:携带
D.令诸将皆属.焉|属:跟随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常早年为弟报仇,起兵于江夏郡。与成丹、张卬率下江兵活动于宜秋。刘伯升听说 后就邀约光武帝刘秀、李通一同前去和王常等联络。
B.王常听从刘伯升劝说,决定归顺汉室。回去后,慢慢劝导义军将帅。义军将帅虽然个性倔强、见识不多,但敬重王常,就带领军队与汉军会合。
C.更始政权败亡后,王常归降光武帝,光武帝见王常归降非常高兴,加以安慰,还大加赏赐,拜为左曹尚书,封山桑侯。
D.王常讨伐邓奉、董訢,攻克湖陵,打败隗嚣将,降服西羌,攻打内黄贼,击退卢芳。后病故在屯军的地方。死后谥为节侯。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
(2)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小题4】概括光武帝接纳并重用王常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