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公卿以下咸祖都门,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②,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阅读答案__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阅读答案__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挠,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选自《新唐书·郗士美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B.“德宗立”中的“德宗”指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c.“致仕”,古代指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赠尚书左仆射”中的“赠”意为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己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3 03:24: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计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宣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䜩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遇。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荀彧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局势。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选自课本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拔岳字阿斗泥,少有大志,骁果绝人。不读兵书,而暗与之合。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州陷,投尔朱荣,每帐下与计事,多与荣意合。荣与元天穆谋入匡朝廷,岳曰:“将军士马精强,位望隆重,若首举义旗,伐叛匡救,何往不克,何向不摧。古人云: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此之谓矣。”未几,孝明帝暴崩,荣疑有故,乃举兵赴洛。荣既杀朝士,因欲称帝。岳乃从容致谏,荣寻亦自悟,乃尊立孝庄。时万俟丑奴僭.称大号,荣将遣岳讨之。私谓其兄曰:“若岳往无功,罪责立至。假令克定,恐谗诉生焉。”乃请尔朱氏一人为元帅,岳副贰之。时赤水蜀贼兵断路,天光众不满二千。及军次潼关,天光有难色,岳乃进破之于渭北,军容大振。时丑奴自围岐州,遣其大行台尉迟菩萨南度渭水,攻围趋栅。天光遣岳率千骑赴援。岳于渭南傍水,分精兵数十为一处,随地形势置之。明日,岳渐前进,至水浅可济处,岳便驰马东出。贼谓岳走,乃弃步兵,南度渭水,轻骑追岳。岳依横冈设伏兵以待之,身先士卒,急击之,贼便退走。俄虏三千人,遂禽菩萨。及孝武即位,加关中大行台。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岳图齐神武。神武乃遣左丞翟嵩使至关中,间岳及侯莫陈悦。岳召悦会于高平,而悦受神武指,密图岳。岳弗之知而先又轻悦,悦乃诱岳入营,令其婿元洪景斩岳于幕中。朝野莫不痛惜之。子纬嗣,周保定中,录岳旧德,进爵霍国公,尚周文帝女。
(节选自《北史·贺拔岳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骁果绝人   绝:超越,超过
B.岳副贰之   贰:做副手,帮助
C.及军次潼关  次:驻扎,驻守
D.间岳及侯莫陈悦 间:中间,期间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B.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C.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D.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又称崩驾、崩殂,常用于比喻帝王之死,也可用于太后、皇后和太子。
B.“僭”有超越本分之义,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
C.“加”是加官授职的意思,即是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
D.“尚”,承奉、奉事或仰攀,后专指娶帝王之女,尚主即娶公主为妻。
【小题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此之谓矣。
A.早晨谋划了就不能等到晚上,说了出发就不能等到车子来。就是这样认为的。
B.早晨谋划不涉及晚上,话说了出来不等待车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C.早晨谋划不涉及晚上,话说了出来不等待车驾。就是这样认为的。
D.早晨谋划了就不能等到晚上,说了出发就不能等到车子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拔岳胸怀大志,谋略超出众人。他不读兵书,谋略却与兵书不谋而合;在军中议事,见解往往与将领尔朱荣相吻合;在战场御敌,也能以少胜多。
B.贺拔岳深谋远虑,一向处事严谨。他曾建议尔朱荣尽快举起义旗,拯救国难,并劝说尔朱荣放弃称帝,他还能在讨伐万俟丑奴之前就预测事态发展。
C.贺拔岳骁勇善战,屡次建立奇功。他在渭河一带假装逃跑诱敌深入,并设下伏兵等待敌人,然后身先士卒攻其不备,俘虏了数千敌军和将领尉迟菩萨。
D.贺拔岳百密一疏,以致身死人手。侯莫陈悦受神武指使图谋杀死他,他却毫不知情,又轻视对方,结果被元洪景诱骗杀死在军帐中,朝野上下人人惋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父毂,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琪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然糠照薪,俾夜作画,览书数千卷,间为诗赋。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倒屣迎门,出琪《调哑钟》《捧日》等赋,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迁左拾遗。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提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B.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C.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瑚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D.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的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阿房宫赋》就是例证。
B.“封章”,亦称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帝王陈奏机密事情,为防有泄漏,就用皂囊重重密封,故名封章。
C.“宰相”,“宰”意为主宰,“相”为官职。宰相是对中国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俗称,也称丞相。
D.“摄”,意为代理行使职权,与暂时行使某职权的“假”“署”“行”近义;“守”意为掌管、管理职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文思敏捷,长于为文。晋公王铎曾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是他人操刀,派人测试,李琪援笔立成;作赋开宗明义,文辞秀丽,深得文坛名宿李溪赏识。
B.李琪学习勤奋,家门亲善。年轻时,他燃糠照薪,刻苦攻读,勤于作画,耕耘诗赋;他言必有诺,爱惜人才,家人团结,上下和睦。
C.李琪任性负气,仕途受阻。他与萧顷同辅梁室,却互相敌视,萧顷抓住其失误,终使其罢相;明宗时任圜提议任命他为宰相时,又受到孔循、郑珏的阻止。
D.李琪善于言事,畏惧权臣。凡时政不当之处,总上书评论,受到恩宠;在处理安重诲擅杀马延一事上,却未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托病请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2)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B.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C.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D.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权限很大,常常和宰相的意见不同,本文有所反映。
B.王安石的免役法是当役者交纳役钱,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实际上对农民造成了负担。
C.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客观上对杨绘的仕途不利。
D.天章阁待制是皇室藏书机构的文学侍从官,要随时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绘办事效率高。他做开封推官时,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
B.杨绘查案细心。府中捉拿盗贼,他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留下的。
C.杨绘敢于进谏。他劝说皇帝去改派宦官出使陕西,也曾痛斥权臣的做法。
D.杨绘性格执拗。他一再拒绝接受侍读的职务,坚持反对王安石的免疫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
(2)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中山恭王衮,建安二十一年封平乡侯。少好学,年十余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二十二年,徙封东乡侯,其年又改封赞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官属皆贺,衮曰:“夫生深宫之中,不知稼穑之艰难,多骄逸之失。诸贤既庆其休,宜辅其阙。”每兄弟游娱,衮独覃思经典。文学防辅相与言曰:“受诏察公举错,有过当奏,及有善,亦宜以闻,不可匿其美也。”遂共表称陈衮美。衮闻之,大惊惧,责让文学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诸君乃以上闻是适所以增其负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其戒慎如此。三年,为北海王。诏曰:“王研精坟典,耽味道真,文雅焕炳,朕甚嘉之。王其克慎明德,以终令闻。”四年,改封赞王。七年,徙封濮阳。太和二年就国,尚约俭,教敕妃妾纺绩织纴,习为家人之事。初,衮来朝,犯京都禁。青龙元年,有司奏衮。诏曰:“王素敬慎,邂逅至此,其以议亲之典议之。”有司固执。诏削县二,户七百五十。衮忧惧,戒敕官属愈谨。帝嘉其意,二年,复所削县。三年秋,衮得疾病,诏遣太医视疾,殿中、虎贲赍手诏、赐珍膳相属,又遣太妃、沛王林并就省疾。衮疾困,敕令官属曰:“吾寡德忝宠,大命将尽。吾既好俭,而圣朝著终诰之制,为天下法。吾气绝之日,自殡及葬,务奉诏书。又令世子曰:“汝幼少,未闻义方,早为人君,但知乐,不知苦;不知苦,必将以骄奢为失也。接大臣,务以礼。虽非大臣,老者犹宜答拜。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其年薨。诏沛王林留讫葬,使大鸿胪持节典护丧事,宗正吊祭,赠赗甚厚。

(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二十》,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诸君乃以上闻是/适所以增其负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
B.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诸君乃以上闻/是适所以增/其负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
C.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诸君乃以上/闻是/适所以增其负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
D.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诸君乃以上闻/是适所以增其负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王以下的最高爵号,周代封爵制设爵位为五等:公、侯、伯、子、男。
B.文学:职官名,汉代州郡及诸侯王国均设,掌管教化之事。文中指学校的负责人。
C.就国:即“到封地”之意。周代的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都称为“国”。
D.世子:自曹魏始,诸王公侯嗣子改称为世子,后世多以王爵嫡子为世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衮好学喜读。每次读书,文学左右担心他损害精力,屡屡劝他,而他并不停止;兄弟们游玩,他独深思经典。
B.曹衮为人谦虚,行事谨慎。他进爵为公,官属祝贺,他却希望大家帮助他弥补不足;文学防辅上表陈述他的美德,他却深以为惧,责备众人。
C.曹衮崇尚约俭。他敦促妻妾纺线织布,形成习惯,使之成为家属日常的事务;他病重之时,命令属官,死后丧事悉奉诏书,一切从简。
D.曹衮严格要求世子。他担心世子年龄还小,不懂行事的规范和道理,只知乐不知苦。他深悉骄奢之害,谆谆告诫世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诏察公举错,有过当奏,及有善,亦宜以闻,不可匿其美也。
(2)虽非大臣,老者犹宜答拜。事兄以敬,恤弟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