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父毂,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琪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然糠照薪,俾夜作画,览书数千卷,间为诗赋。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倒屣迎门,出琪《调哑钟》《捧日》等赋,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迁左拾遗。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提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B.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C.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瑚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D.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的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阿房宫赋》就是例证。
B.“封章”,亦称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帝王陈奏机密事情,为防有泄漏,就用皂囊重重密封,故名封章。
C.“宰相”,“宰”意为主宰,“相”为官职。宰相是对中国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俗称,也称丞相。
D.“摄”,意为代理行使职权,与暂时行使某职权的“假”“署”“行”近义;“守”意为掌管、管理职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文思敏捷,长于为文。晋公王铎曾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是他人操刀,派人测试,李琪援笔立成;作赋开宗明义,文辞秀丽,深得文坛名宿李溪赏识。
B.李琪学习勤奋,家门亲善。年轻时,他燃糠照薪,刻苦攻读,勤于作画,耕耘诗赋;他言必有诺,爱惜人才,家人团结,上下和睦。
C.李琪任性负气,仕途受阻。他与萧顷同辅梁室,却互相敌视,萧顷抓住其失误,终使其罢相;明宗时任圜提议任命他为宰相时,又受到孔循、郑珏的阻止。
D.李琪善于言事,畏惧权臣。凡时政不当之处,总上书评论,受到恩宠;在处理安重诲擅杀马延一事上,却未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托病请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2)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2 07:38: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
及庄宗收燕,以行周隶明宗帐下。明宗征燕,率其下拥从。梁将刘鄩之据莘也,与太原军对垒,旦夕转斗。尝一日,两军成列,元行钦为敌军追蹑,剑中其面,血战未解。行周以麾下精骑突阵解之,行钦获免。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行周辞曰:“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余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忍背之乎!”及两军屯于河上,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明宗晨至斗门,设伏将之,众寡不敌,反为所乘。时势甚危蹙。行周闻之,出骑横击梁军,遂得解去。明宗之袭郓州也,行周为前锋。会夜分澍雨,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明宗即位,特深委遇。天成中,从王晏球围定州,败王都,擒托诺,皆有功。贼平,迁颍州团练使。晋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征之,行周与符彦卿为左右排阵使。契丹主入援太原也,行周、彦卿引骑拒之,为契丹所败,遂与敬达保晋安寨,累月救军不至。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由是不复敢然,敬达遂为光远所害。
杜重威据邺叛,汉祖以行周为招讨使,总兵讨之。邺平,授邺都留守,守太尉,进爵临清王。太祖践阼,加守尚书令,增食邑至一万七千户。太祖以行周耆年宿将,赐诏不名,但呼王位而已。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广顺二年秋,以疾于位,享年六十八。
(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①高行周:曾在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朝任职。②建义:起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  觇:偷看,侦察。
B.设伏将   邀:求取,希望得到。
C.明宗即位,特深委遇    委遇:信任,礼遇。
D.为契丹所败 寻:随即,不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B.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C.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D.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双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仲”指兄弟,“昆”为哥哥,“仲”排行第二;有时也是称呼他人弟兄的敬词。
B.“加”指“加官”,旧时于原有官职之外加领其他官衔,有时指在原有官职上升迁。
C.“践阼”多指新官履任。古代庙、寝堂前的主阶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故称履新为践阼。
D.“薨”是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也称为“薨”。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高行周曾带领精锐骑兵解救了庄宗的宠臣元行钦,庄宗欲将其招至帐下,被高行周拒绝。
B.明宗设伏兵截击梁军,却因寡不敌众而陷入险境,危急之中高行周派兵出击,明宗得以脱身。
C.高行周曾与符彦卿一起协助张敬达,阻击契丹军队增援太原,最终击退契丹援军,保住了晋安寨。
D.高行周曾赢得历朝数位皇帝的信任,太祖更是对其崇礼有加,即使对他下诏也不直呼其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会夜分澍雨,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
⑵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安禄山陷东都,遇害,累赠太尉,谥曰忠懿。憕孙寀,元和朝,位至给事中。寀子敬方,文宗朝,诚议大夫。敬方子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以收复功为谏议大夫。

琪即縠之子也,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琪因上疏曰:

“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赠,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加封官爵称号。《清史稿•岳起传》:“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
B.辟,征召。本指由中央官署征聘某人,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在文中含义则是“授予……官职”。
C.同光,与文中“天复”都是用以纪年的年号,汉武帝以后,帝王“称帝改元”时,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年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张衡传》中的“下车”、“乞骸骨”的意思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乃簪缨世胄,出身名门。先祖中有多人曾在朝廷中担任显要官职,有的忠烈垂范,有的功勋卓著。
B.李琪博学多才,堪称文坛俊杰。他十三岁就因辞赋为晋公所知,在晋公偷偷测试他时,其文思才学让晋公大为称赞。
C.李琪擅长作文,当时一些文士的辞赋不能及时表现主题,李琪却能“入句见题”,得到李谿赞赏,李琪因此更加出名。
D.李琪擅长政论,仕途却最终受挫。庄宗欣赏他的奏书言策,任命其为国计使,后又直升辅相,不久因祸起萧墙而停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2)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善属文。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媪叹曰:“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有删改)
时钱尚父镇东南。隐进谒,投素作。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镠爱其才,未几,奏授著作郎。镠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及朱温篡唐,隐说鏐举兵伐梁。曰:“虽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奈何交臂事贼,为千古羞?”鏐始以隐不遇于唐,必有怨心,及闻其言,虽不能用,心甚义之,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又以诗寿鏐有曰:“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则知隐虽在吴越,心实在唐,惓惓不忘也。
(节选自《咸淳临安志·人物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 恃:拥有
B.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  吾子:您
C.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辟:征召
D.表奏,将鹰犬我矣    鹰犬:把……当成鹰犬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得已始往问 积土成山,风雨兴.   (《劝学》)
B.隐貌陋,恐为相术所弃  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
C.尤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 故之文以志   (《始得西山宴游记》)
D.不如急取富贵,老婆之愿也 于其身也,耻师焉   (《师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尊师精通看相的方术,认为罗隐即使在科举考试中力压群英,也只不过做个主簿和县尉这样的小官,不如东投地方势力,可以求得富贵。
B.邻居卖饭老太早就知道罗隐内心的痛苦,她开导罗隐,天下没有谁不知他的名声,不要过于迷恋科举考试,并诚恳地劝他尽早求取富贵。
C.罗隐为钱鏐改写奏表,显示了他的才华。他获得女性的仰慕,宰相之女为他神魂颠倒,但见到他之后,大失所望,从此不再吟咏他的诗。
D.罗隐虽然投靠了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鏐并得到其的赏识,但始终心在唐王朝。劝钱鏐举兵伐梁和为钱鏐祝寿而写的诗句显露了他的心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不能用,心甚义之,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

及庄宗收燕,以行周隶明宗帐下。明宗征燕,率其下拥从。梁将刘鄩之据莘也,与太原军对垒,旦夕转斗。尝一日,两军成列,元行钦为敌军追蹑,剑中其面,血战未解。行周以麾下精骑突阵解之,行钦获免。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行周辞曰:“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余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忍背之乎!”及两军屯于河上,觇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明宗晨至斗门,设伏将邀之,众寡不敌,反为所乘。时势甚危蹙。行周闻之,出骑横击梁军,遂得解去。明宗之袭郓州也,行周为前锋。会夜分澍雨,人无进志,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明宗即位,特深委遇。天成中,从王晏球围定州,败王都,擒托诺,皆有功。贼平,迁颍州团练使。晋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征之,行周与符彦卿为左右排阵使。契丹主入援太原也,行周、彦卿引骑拒之,寻为契丹所败,遂与敬达保晋安寨,累月救军不至。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由是不复敢然,敬达遂为光远所害。

杜重威据鄴叛,汉祖以行周为招讨使,总兵讨之。鄴平,授鄴都留守,守太尉,进爵临清王。太祖践阼,加守尚书令,增食邑至一万七千户。太祖以行周耆年宿将,赐诏不名,但呼王位而已。慕容彦超据兗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奉觞进俎,率以身先,太祖待之逾厚。广顺二年秋,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八。

(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①高行周:曾在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朝任职。②建义:起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B.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C.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D.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仲”指兄弟,“昆”为哥哥,“仲”排行第二有时也是称呼他人弟兄的敬词。
B.“团练使”是唐代中期以后在不设节度使的地区设立的官职,掌管辖区军队事务。
C.“加”指“加官”,旧时于原有官职之外加领其他官衔,有时指在原有官职上升迁。
D.“践阼”多指新官履任。古代庇、寝堂前的主阶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故称履新为践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高行周曾带领精锐骑兵解救了庄宗的宠臣元行钦,庄宗欲将其招至帐下,被高行周拒绝。
B.明宗设伏兵截击梁军,却因寡不敌众而陷入险境,危急之中高行周派兵出击,明宗得以脱身。
C.高行周曾与符彦卿一起协助张敬达,阻击契丹军队增援太原,最终击退契丹援军,保住了晋安寨。
D.高行周曾贏得历朝数位皇帝的信任,太祖更是对其崇礼有加,即使对他下诏也不直呼其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夜分澍雨,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
(2)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與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字元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未几,移镇华州,岁余入为开封尹。

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思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先是,汉高祖以入蕃将相第宅遍赐随驾大臣,故以莹第赐周太祖。太祖时为枢密副使,召莹子前刑部郎中易则告之曰:“所赐第,除素属版籍外,如有别契券为已所置者,可归本真。”即以千余缗遗易则。易则惶恐辞让,周太祖坚与之方受,故莹言及之。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选自《旧五代史·晋书十五》,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B.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C.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D.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褐”是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用粗麻或粗毛制成。
B.少帝,称被废的皇帝;指新登基的皇帝,与“少主”的意思相同。文中“少帝”指新登基的皇帝。
C.太保,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
D.稽首,指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莹历任要职。他虽出身平民家庭,凭借才干不断升迁并官至宰相,在朝代更替中受到契丹的重用。
B.赵莹政绩颇丰。在监修金天神祠,得神相助;面对蝗灾,他举措得力,使饥者获救,受到称赞。
C.赵莹刚直敢言。冯玉、李彦韬拟任杜威为招讨都部署时,他能为国谋划,敢于直言,提出异议。
D.赵莹不忘皇恩。皇帝被掳北迁,赵莹随行,后遇故人,得知家人仍受皇恩,于是向南叩头致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
(2)易则惶恐辞让,周太祖坚与之方受,故莹言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