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扈载,字仲熙,北燕人也。少好学,善属文。广顺初,举进士高第,其为文章,以辞多自喜。常次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甚详。又因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碧鲜赋》,题其壁,世宗闻之,遣小黄门就壁录之,览而称善,因拜水部员外郎、知制诰,迁翰林学士,赐绯,而载已病,不能朝谢。世宗怜之,赐告还第,遣太医视疾。
初,载以文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尤重其才,荐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朴以问穀曰:“扈载不为舍人,何也?”穀曰:“非不知其才,然载命薄,恐不能胜。”朴曰:“公为宰相,以进贤退不肖为职,何言命邪?”已而召拜知制诰。及为学士,居岁中病卒,年三十六。议者以穀能知人而朴能荐士。
是时,天子英武,乐延天下奇才,而尤礼文士。载与张昭、窦俨、陶穀、徐台符等俱被进用。穀居数人中,文辞最劣,尤无行。昭、俨数与论议,其文粲然,而穀徒能先意所在,以进谀取合人主,事无大小,必称美颂赞,至于广京城,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皆为颂以献,其辞大抵类俳优。而载以不幸早卒,论议虽不及昭、俨,而不为穀之谀也。
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弈,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弈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夫乱国之君,常置愚不肖于上,而强其不能,以暴其短恶,置贤智于下,而泯没其材能,使君子、小人皆失其所,而身蹈危亡。治国之君,能置贤智于近,而置愚不肖于远,使君子、小人各适其分,而身享安荣。治乱相去虽远甚,而其所以致之者不多也,反其所置而已。呜呼,自古治君少而乱君多,况于五代,士之遇不遇者,可胜叹哉!(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诰,迁翰林学士 知:执掌
B.然载命薄,恐不能 胜:承受
C.为之置其处则胜矣 易:改换
D.常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 次:按顺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荐宰相李穀不能喻之怀
B.议者穀能知人而朴能荐士彭祖乃今久特闻
C.览称善是以就极刑无愠色
D.使君子、小人皆失其,而母立于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扈载从小好学,擅长写文章,才华横溢,受世人推崇,世宗非常器重他,屡次升迁他的官职,得知他生病,还派太医为他诊治。
B.王朴非常赏识扈载,向宰相李穀推荐,李穀认为扈载命薄,担心他不能胜任,长期未予任用,在王朴的追问下,方拜知制诰。
C.陶穀文辞粗劣,人品很差,善于阿谀奉承,竟然受到世宗赏识重用,可见世宗昏庸无能,贤愚不分、忠臣不用。
D.作者认为盛世和乱世虽然相去甚远,但是形成的原因并不复杂,只是改变了君子和小人的位置而已。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2)天子英武,乐延天下奇才,而尤礼文士。
(3)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
【小题5】乱国之君和治国之君在用人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3 04:0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益柔字胜之。为人伉直尚气,喜论天下事。补荫至殿中丞。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河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使还以学术政事荐知介丘县尹洙与刘沪争城水洛事,自泾原贬庆州。益柔讼之日:“水洛一障耳,不足以拒贼。沪裨将,洙为将军,以天子命呼之不至,戮之不为过;顾不敢专执之以听命,是洙不伸将军之职而上尊朝廷。”出为两浙、京东西转运使。上言:“今考课法区别长吏能否,必明有显状,显状必取其更置兴作大利。夫小政小善,积而不已,然后能成其大。取其大而遗其细,将竞利图功,恐虚名无实之风日起。愿参以唐四善,兼取行实,列为三等。”不行。熙宁元年,入判度支审院。诏百官转对,益柔言:“人君之难,莫大于辨邪正;邪正之辨,莫大于置相。相之忠邪,百官之贤否也。若唐高宗之李义甫,明皇之李林甫,德宗之卢杞,宪宗之皇甫镈,帝王之鉴也。高宗、德宗之昏蒙,固无足论;明皇、宪宗之聪明,乃蔽于二人如此。以二人之庸,犹足以致祸,况以文致其奸说者哉!”意盖指王安石也。益柔少力学,通群书,为文日数千言。尹洙见之日:“赡而不流,制而不窘,语淳而厉,气壮而长,未可量也。”时方以诗赋取士,益柔去不为。

范仲淹荐试馆职,以其不善词赋,乞试以策论,特听之。司马光尝语人日:“自吾为《资治通鉴》,人多欲求观读,未终一纸,已欠伸思睡。能阅之终篇者,惟王胜之耳。”其好学类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河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使还以学术政事/荐知介丘县/
B.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舸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使还/以学术政事荐/知介丘县/
C.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舸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使还以学术政事/荐知介丘县/
D.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舸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使还/以学术政事荐/知介丘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荫,是封建社会的一种选官制度,荫补官员与其它途径出身的官员共同构成了官僚队伍。
B.转对指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通常每五天一对。
C.明皇,是唐朝皇帝李隆基的庙号,与高宗一样都是皇帝死后在太庙被供奉时被称呼的名号。
D.策论,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宋代以来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益柔明辨是非,敢于直言。尹洙被贬庆州,王益柔为其辩护,认为刘沪有违君命虽杀之也不为过,但他也认为尹洙不该一味听命于朝廷而不敢行使将军之职。
B.王益柔尽职尽责,奏除吏弊。他担任两浙、京东西转运使时,认为当时的官吏考核标准会产生诸多弊端,建言参照唐朝的四善制,依据实绩,分为三个等级。
C.王益柔以史鉴今,心忧朝政。他认为人君之难莫大于分辨正邪,他列举前朝佞相蒙蔽朝政、制造祸端的史实,暗谏皇上应谨防当朝宰相王安石以奸说祸政。
D.王益柔博览群书,致力于学。尹洙曾盛赞其文章;范仲淹举荐他时因其不善辞赋而请求以策论试之;司马光感叹能读完《资治通鉴》全篇的只有王益柔一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取其大而遗其细,将竞利图功,恐虚名无实之风日起。
(2)以二人之庸,犹足以致祸,况以文致其奸说者哉!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救。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祖。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静四海。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左右失色。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跪伏。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招出,大破之。寇贼静息。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B.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C.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D.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通称开国皇帝,这里指曹操。其他如赵匡胤称宋太祖,朱元璋称明太祖。
B.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
C.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
D.太学,古学校名,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时期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牵招有情有义,打动强盗。他的老师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另一门生史路收殓其尸首,归途中遇强盗抢劫,史路等逃跑,牵招含泪请求得以幸免。
B.牵招胆气过人,征服峭王。袁、曹、公孙三方均想争取峭王,牵招对比分析了只有曹公为正宗,呵斥并要杀掉公孙康派来的韩忠,在场人极为震恐。
C.牵招有勇有谋,静息边乱。他任雁门太守时,加强战备,远探敌情,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又用离间计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然后主动出击,消灭寇贼。
D.牵招为民谋利,治边有方。牵招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还亲自教他们,使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他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2)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本中字居仁,元祐宰相公著之曾孙、好问之子。幼而敏悟,公著奇爱之。公著薨,宣仁太后及哲宗临奠,诸童稚立庭下,宣仁独进本中,摩其头曰:“孝于亲,忠于君,儿勉焉。”

绍兴六年,召赴行在,特赐进士出身。监阶州草场苗亘以赃败,有诏从,本中奏:“近岁官吏犯赃,多至黥籍,然四方之远,或有枉滥,何由尽知? 异时察其非,虽欲抆拭,其可得乎?愿酌处常罚,毋令奸臣得以藉口于后世。”从之。

七年,上幸建康,本中奏曰:“当今之计,必先为恢复事业,求人才,恤民隐,讲明法度,详审州政,开直言之路,俾人人得以尽情。然后练兵谋帅,增师上流,固守淮甸,使江南先有不可动之势。伺彼有衅,一举可克。若徒有恢复之志,而无其策,邦本未强,恐生他患。今江南、两浙科须日繁,闾里告病,倘有水早乏绝,奸宄窃发,未审朝廷何以待之?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又奏:“江左形势如九江、鄂渚、荆南诸路,当宿重兵,临以重臣。吴时谓西陵、建平,国之藩表,愿精择守帅,以待缓急,则江南自守之计备矣。”

内待郑谌落致仕,得兵官。本中言:“陛下进临江浒,将以有为,今贤士大夫未能显用,岩穴曲隐未能招致,乃起谌以统兵之任,何邪?”命遂止。

八年,金使通和,有司议行人之供,本中言:“使人之来,正当示以俭约,客馆刍粟若务充悦,适启戎心。且成败大计,初不在此,在吾治政得失,兵财强弱,愿诏有司令无乏可也。

(选自《宋史・吕本中传》),有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
B.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
C.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
D.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并涂墨,使其永不褪色
B.致仕指官员犯罪被罢官,古人还常用乞身、请老等表达此意。
C.客馆是指古代招待宾客的馆舍,亦指旅店。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公著去世时,宣仁太后及哲宗亲自前往吊丧,众多孩童立于庭下,宣仁太后唯独让吕本中进见,并对其寄予厚望,这侧面体现了他幼年聪慧。
B.吕本中认为九江、鄂渚、荆南等地当派重臣重兵把守;西陵、建平是国家的边疆要地,希望朝廷精选守帅,这是江南自守之计。
C.宋金通和时,吕本中认为对金国使者的供给应该俭约,否则恰会引发敌人的侵犯之心。他希望诏令有关部门只要供应不缺乏就可以了。
D.皇帝任命郑谌掌管军队,吕本中认为当前贤士大夫没有得到重用,隐藏山林的能人没有招至,建议不让郑谌为统兵官,皇帝没有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近岁官吏犯赃,多至黥籍,然四方之远,或有枉滥,何由尽知?
(2) 然后练兵谋帅,增师上流,固守淮甸,使江南先有不可动之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董其昌传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撅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①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B.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C.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D.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
B.文中的“擢”是古代表示“官员被贬”的意思,与文中的“拜”“转”的意思基本一致。
C.文中的“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文中的“谥”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
B.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C.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
(2)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家贫,蓄古琴①,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②,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先生。

②古黔娄先生死③,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遏,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栗三十钟④,辞不纳,是有余富也。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子,韦布之士⑤,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辛文房《唐才子传·方干》有删改)

注:①蓄:保存。②比喻科举及第。③黔娄:春秋时齐国的贤士。④钟:中国古代计量单位。⑤指平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辄主人(_____________) (2)王公嘉其(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遂相师友”中的“师友”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
A.吾得事之
B.至尊而制六合
C.天下集响应
D.假舟揖者,非能
E.能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见干器 句读不知
B.行吟醉卧自娱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C.何乐谥为康哉   骊山北构西折
D.昔先生国君用相 慎勿妇死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2)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小题5】第②段,作者写黔娄的目的是__________
【小题6】阅读全文,概述方干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