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升著作郎,入对,因及真德秀、崔与之廉,龙荣曰: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帝以为然。召赴阙,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对,言:忠王①之学,愿陛下身教之于内。帝嘉纳。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男。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召见,进刑部侍郎,加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权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伯。权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二年,拜参知政事,仍兼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右正言曹孝庆论罢。咸淳元年,以旧职奉祠。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论劾,削一官。它日,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诏徙衡州居住,未及而殁。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又以度宗旧学,卒为似道所摈。德祐元年,复其官致仕。二年,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节选自《宋史·皮龙荣传》)
注:①忠王,赵禥。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后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继位,即度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B.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C.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D.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榜眼、探花。
B.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下车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皮龙荣敢于直言上谏。他向皇上请求用改正过失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获得皇帝认可并晋升官职,其后也多次因谏言获得皇帝嘉许。
B.皮龙荣尽责于皇子教育。他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但始终不敢劝谏皇帝要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忠王。
C.皮龙荣屡次被同僚弹劾。景定四年,皮龙荣因被曹孝庆弹劾而罢官;咸淳元年,皮龙荣以旧职做负责祠庙祭祀的官,又先后被陈宗礼、林拾弹劾。
D.皮龙荣有才略且性格刚直。被贾似道排挤,后于德祐元年恢复他的官职退休。二年时候,太府卿柳岳请求追赠谥号,没等到实行而宋朝就灭亡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
(2)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0 02:48: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B.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C.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D.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隶书 善,擅长B.遂以女之 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
C.羲之书为世所 重,看重D.而羲之甚之 轻,轻浮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辄洒扫而待之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平安,滁人,初为太祖养子,骁勇善战,力举数百斤。袭父职,迁密云指挥使,进右军都督佥事。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及李景隆代将,用安为先锋。燕王将渡白沟河,安伏万骑河侧邀之。燕王曰:“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时南军六十万,列阵河上。王帅将士驰入阵,战至暝,互有杀伤。及夜深,乃各敛军。明日再战,安击败燕蒋房宽、陈亨。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燕兵围济南。安营单家桥,谋出御河夺燕饷舟。又选善水卒五千人渡河,将攻德州。围乃解。明年,燕败盛庸于夹河,回军与安战单家桥。安奋击大破之,擒其将薛禄。无何,逸去。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燕王与南军数大战,每亲身陷阵,所向皆靡,惟安与庸二军屡挫之。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逾月,燕师出大名。安与庸及吴杰等分兵扰其饷道。燕王患之,遣指挥武胜上书于朝,请撤安等息兵,为缓师计。帝不许。燕王亦决计南下。遣李远等潜走沛县,焚粮舟,掠彰德,破尾尖寨,谕降林县。时安在真定,度北平空虚,帅万骑直走北平。至平村,去城五十里而军。燕王惧,遣刘江等驰还救。安战不利,引还。四年,燕兵复南下,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至淝河。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至是为安所杀。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B.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C.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D.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指开国皇帝的通称,如赵匡胤称宋太祖,朱元璋为明太祖等
B.元年,指古代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C.世子,指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
D.上书,指古代向君主当面陈述意见或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安勇猛善战,力大能举起几百斤,建文元年讨伐燕,他被任命为先锋随军出征,多次击败燕王部将
B.平安曾经跟随燕王出塞,了解燕王的用兵方略,所以燕王非常忌惮他,认为两军交战时应该先打败他
C.平安在滹沱河与燕军交战时,架起木楼,用强弩射击燕军,射在燕王旗上的箭就像刺猬的毛那样多
D.平安不仅有勇,而且有谋,他用围魏救赵的方法解除济南之围,还骚扰燕军运粮饷的道路牵制燕军南下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2)真,骁将。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至是为安所杀。

同类题3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就职。
B.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率:率领,带领。
C.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请:请示。
D.不听子孙改之   听:听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孝廉”, 汉朝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的名称: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合称孝廉。
C.“迁”,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张衡传》中“再迁为太史令”。
D.“主簿”, 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如《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是指太守的属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咨至孝有道,侍奉并竭力保护老母。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遇盗贼来抢劫,害怕惊吓了母亲,便先到门口迎接强盗,并道歉求情,盗贼被感动。
B.赵咨为官清廉,生活俭朴。虽然做过太守,但因病免职后,亲自种田养家糊口;计算时间领取俸禄;临终,嘱咐旧吏朱祗、萧建等后事要从简。
C.赵咨善于避祸,保全自己。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后来,朝廷给予他议郎一职,他也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到任。
D.赵咨名重当时,极受尊重。荥阳县令曹暠为了拜访赵咨,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可见,赵咨受到当时人的极大推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
(2)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本纪

(司马迁)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熹,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D.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与秦军大战蓝田,战前,用了郦生、陆贾的计谋,游说秦将,“啖以利”,偷袭武关,获得胜利。
B.刘邦率先人关却最终又能“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可见刘邦从谏如流而有远见卓识。
C.刘邦人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人心所向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
D.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将领们有的说杀掉秦王,刘邦却把秦王子婴交给主管官吏不杀秦王,说明刘邦宽厚仁德容人。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意,秦军解,因大破之。
(2)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

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今之叔孙通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惧,顿首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帝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曰,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B.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共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C.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D.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是古代一种礼节,以头叩地而拜,也常用于书信表奏,表示恭敬。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文中窦氏家族在汉朝和后魏都贵为外戚。
C.凤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文中代指后宫,与“归去凤池夸”中的意思相同。
D.关东在古代说法不一,通常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近现代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威偏好文史,通晓礼仪。他喜爱文史,被讥为“书痴”,著有文集十卷;他参与制定朝廷典制,被称为“今之叔孙通”。
B.窦威行事执着,坚守原则。虽然个人做法受到兄长们质疑,但他却笑而不答;杨秀征召他,他因杨秀常不讲礼仪称病归田。
C.窦威位高权重,深受宠信。他贵为皇亲国戚,官至内史令;博学多识,奏事时仪态大方,多引古事,高祖常与其促膝而谈。
D.窦威为官谨慎。因外戚身份,他小心为官;在他患病时,高祖亲临探视,去世后,高祖让太子及百官前去送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2)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