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少聪敏,数岁解属文,弱冠拜秘书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开元初,累迁长安令。长安旧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苦之。耀卿到官,一切令出储蓄之家,预给其直,遂无奸僦之弊。十三年,为济州刺史,车驾东巡,耀卿躬自条理,科配得所。又历宣、冀二州刺史,皆有善政。
二十年,礼部尚书、信安王祎受诏讨契丹,诏以耀卿为副。俄又令耀卿赍绢二十万匹分赐立功奚官。耀卿谓人曰:“夷虏贪残,今赍持财帛,深入寇境,不可不为备也。”乃令先期而往,分道互进,一朝而给付并毕。时突厥及室韦果谋劫袭之,比至而耀卿已还。
迁京兆尹。明年秋,霖雨害稼,京城谷贵。上将幸东都,独召耀卿问救人之术,耀卿奏请唐玄宗通漕运,调运江淮粮赋进京。上深然其言。寻拜黄门侍郎,充转运使,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是谓以国财求宪,其可乎?”
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时夷州刺史杨浚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臣以为刺史、县令,与诸吏稍别。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又今暑热不耐,因杖或死,又恐非圣明宽宥之意。伏望凡刺史、县令于本部决杖及夏暑生长之时,所定杖刑,并乞停减。”帝许之。
俄而,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耀卿密上疏曰:“伏见盖嘉运立功破贼,诚精劲勇烈,然其近日言气矜夸,臣窃忧之。若不可回换,即望速遣进途,仍乞圣恩,勖以严命。”疏奏,上乃促嘉运赴军。
天宝元年,改为尚书右仆射。一岁薨,年六十三,赠太子太傅,谥曰文献。
(选自《旧唐书·裴耀卿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岁解属文    属:写作
B.耀卿躬自条理   躬:亲自
C.上深然其言   然:认为……是对的
D.上将幸东都   幸:宠幸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B.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C.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D.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耀卿出身于官宦之家,小时候聪明会写文章,青年时代在相王府中任典签。
B.唐玄宗采纳裴耀卿的建议,给贪赃犯死罪的夷州剌史杨浚免死流放,停减杖刑。
C.裴耀卿担任京兆尹的第二年,建议通漕运,调江淮粮赋进京,唐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D.裴耀卿历任济州刺史、京兆尹、尚书左丞相等职,不谋私利,颇有政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5 12:50: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下列小题。

刘宪,宋州宁陵人也。父思立,高宗时为侍御史。属河南、河北早俭,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存问赈给。思立上疏谏曰:“今麦序方秋,蚕功未毕,三时之务,万姓所先。敕使抚巡,人皆竦,忘其家业,翼此天恩,踊跃参迎,必难抑止,集众既广,妨废亦多。加以途程往还,兼之展夕停滞。既缘赈给须立书本欲安在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简择公私,须预追集。雨后农务,特切常情,暂废须臾,即亏岁计。每为一马,遂劳数家,从此相乘,恐更滋甚。望且要州县给,待秋困时出使贬。”疏奏,谥等遂不行。后迁考功员外郎,始奏请明经加帖、进士试杂文,自思立始也。

弱冠举进士,累除冬官员外郎。天投中,受诏推按来俊臣。宪嫉其酷暴,欲因事绳之,反为俊臣所构,贬清水。再过司仆。及俊臣伏诛,擢先为给事中,寻转凤阁舍人。

神龙初,坐尝为张易之所引,自吏部侍郎出为渝州刺史。俄复入为太仆少卿,兼修国史,加修文馆学士。景云初,三迁太子詹事。

玄宗在东宫,留意经籍,宪因上启曰:“白古及今,皆重于学。至于光耀盛德,发扬令问,安静身心,保宁家国,无以加焉。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绝人之才,岂假寻章摘句,盖资略知大意,用功甚少,为利极多。愿克成美志,无弃暇日,上以慰至尊之心,下以答庶僚之望。侍读褚无量,经明行修,耆年宿望,时赐召问,以察其言,幸甚!”玄宗甚嘉纳之。明年,宪卒,赠究州都督。有集三十卷。初则天时,敕吏部糊名考选人判,以求才彦,宪与王造、司马煌、梁载言相次判入第二等。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B.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C.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D.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同类,但考试内容不同。
B.弱冠,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凤阁,唐曾称谓中书省为凤阁,与凤池不同,凤池是宋时对朝廷的美称。
D.伏,敬辞,与《陈情表》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中的“伏”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宪之父有民众情怀。某地旱灾,高宗欲派官员慰问赈济,刘思立怕百姓农忙时不欢迎巡察官员而加以谏阻。
B.刘宪仕途曲折。他在受到奸臣的波折之后,又因为张易之的牵连,被赶出朝廷,担任地方官员。
C.刘宪审时度势。玄宗在东宫,重视经籍,刘宪乘机上奏,劝说玄宗时常召入褚无量询问,听取他的言辞。
D.刘宪才能出众。武则天当政时,让吏部严格了考选措施,刘宪、王适、司马锽等相继被判入第二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且委州县赈给,待秋闲时出使褒贬。
(2)宪嫉其酷暴,欲因事绳之,反为俊巨所构,贬清水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诣阙上书,授下邽主簿。累转监察御史。时蛮首反叛,诏怀古往招辑之。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乃俘其魁首,处其居人还。蛮夷恩,立碑颂德。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密画女人居高楼,仍作净满引弓而射之,藏于经笥。已而诣阙上言僧咒诅,大逆不道。则天命怀古按问诛之。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则天大怒,怀古奏曰:“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岂使臣诛无辜之人,以圣旨。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则天意解。

圣历中,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至虏庭,默啜立知微为南面可汗。将授怀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怀古抗辞曰:“宁守忠以就死,不毁节求生,请就斩,所不避也。”乃禁锢随军,因挺身奔窜以归。

时始安贼欧阳倩拥徒数万,剽陷州县。授怀古桂州都督。才及岭,飞书招诱,示以祸福,贼徒迎降,自陈为吏人侵逼,乃举兵耳。怀古知其诚恳,乃轻骑以赴之,左右曰:“夷獠难亲,未可信也。”怀古曰:“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因其营以慰谕之。群贼喜悦,归其所掠财货,纳于公府。诸洞酋长素持两端者,尽来款附,岭外悉定。

复历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在为人吏所慕。神龙中,迁左羽林大将军,行未达都,复授并州长史。吏人闻怀古还,老幼相携,郊野欢迎。时崔宣道代怀古并州,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愈众,其为人所思如此。

注释①默啜:突厥首领名。②始安:地名,今广西桂林。③下车:官吏初到任。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恩 荷:承受
B.以圣旨 希:迎合
C.因其营以慰谕之 造:修建
D.时崔宣道代怀古并州   为:治理
【小题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处其居人还 今人有大功击之
B.则天意解 断其喉,尽其肉,
C.不毁节求生 具告
D.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弟子所谋 君我呼入
【小题3】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弟子)密画女人居高楼
B.乃禁锢(怀古)随军
C.(朝廷)授怀古桂州都督
D.下车而罢,(百姓)出郊以候怀古
【小题4】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明裴怀古坚持正义的一项是( )
①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   ②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
③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   ④请就斩,所不避也
⑤飞书招诱,示以祸福 ⑥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小题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怀古审理案件,宁可触怒女皇武则天,也不违反法律使无辜者蒙冤。
B.裴怀古不惧被杀拒绝担任突厥伪职,后脱身逃回朝廷。
C.由于裴怀古采取正确措施妥善处理反叛之事,岭外安定。
D.崔宣道治政不佳被罢官,百姓拥戴裴怀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渭,字文长,越中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宗宪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了无忌惮

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知兵,好奇计,谈兵多中,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世贞、李攀龙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B.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C.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D.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明清时代,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通过童子试。
C.世宗,文中的明世宗即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也称嘉靖皇帝。嘉靖是年号,世宗是帝号。
D.韦布,即韦带布衣。古指未仕者或平民的寒素服装,文中借指寒素之士,平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年少时就才华卓异,十多岁时就能模仿扬雄写文章,做学生时就有盛大名气,被总督胡宗宪征召到幕府里。
B.徐渭为宗宪拟写的奏章让世宗非常高兴,世宗越发地宠信宗宪,宗宪因此也更看重徐渭,后来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C.王世贞、李攀龙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平民身份而被他们摈弃。徐渭对王、李二人用达官贵人身份来欺压寒素之士的做法颇为愤恨。
D.徐渭本无为官之志,于是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各地,他所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化入了诗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了无忌惮。
(2)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之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取当载笔,君举必记。”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太宗以为然。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 、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以筹其事。将入,遂良谓无忌等曰:“上意欲废中宫,必议其事,遂良今欲陈谏,众意如何?”无忌曰:“明公必须极言,无忌请继焉。”及入,高宗难于发言,再三顾谓无忌曰:“莫大之罪,绝嗣为甚。皇后无胤息,昭仪有子,今欲立为皇后,公等以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谓李绩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 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问外人。”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博涉文史,尤隶书   工:擅长
B.所以诤臣必谏其 渐:渐渐
C.皇后自此未闻有:     愆:过失
D.不问外人    合:应该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多采纳 ②素抱朴,少私寡欲
B.①首创奢淫,危亡渐 ②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谓矣
C.①召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筹其事 ②厚敛雕墙
D.①帝乃立昭仪为皇后 ②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遂良“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1)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 (2)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3)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     (4)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
(5)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6)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A.(1)(3)(5)B.(2)(4)(6)C.(4)(5)(6)D.(1)(2)(4)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担任谏议大夫,兼管皇帝起居事务。太宗想看他记载的内容,他说无此先例,并告诉太宗,他一定会坚守职分,秉笔直书。
B.太宗问褚遂良,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苦谏舜帝制造漆器和禹帝雕饰俎器,褚遂良认为那是他们过分地讲究,开奢侈浪费之风,是危险的开始。诤臣必须在刚开始露出奢侈的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难了。
C.高宗以皇后王氏无子,昭仪武氏有子为由,想废除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褚遂良则认为,皇后王氏出自名门,又没有违背妇德,况且先帝临终托付,因此他坚决反对废后,并把上朝用的手板还给皇帝。
D.褚遂良博览群书,擅长隶书,并被父辈的朋友看重,很快升迁为谏议大夫,他前后进谏数十次,多被采纳。晚年,因得罪太宗而一贬再贬。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
(2)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可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来报复韦贯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