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见称。袭父爵阌乡侯。弱冠为魏尚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重,谓之甯武子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时幽并东有务桓,西有力微,并为边害。瓘离间二虏,遂致嫌隙,于是务桓降而力微以忧死。朝廷嘉其功,瓘乞以封弟。瓘六男无爵,悉让二弟,远近称之。累求入朝,既至,武帝善遇之,俄使旋镇。性严整,以法御下,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汉末张芝亦善草书,论者谓瓘得伯英筋,靖得伯英肉。太康初,迁司空,。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瓘于此不复有言。惠帝即位,贾后素怨瓘,且忌其方直,闻瓘与楚王玮有隙,遂谤与亮欲为伊霍之事,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瓘等官。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聘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左右疑遐矫诏,咸谏曰:“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之。须自表得报,就戮未晚也。”瓘不从,遂被害,时年七十二。朝廷以瓘举门无辜受祸,乃追瓘伐蜀勋,封兰陵郡公、增邑三千户,谥曰成,赠假黄钺。
【注】①甯武子,春秋卫国大夫,是我国古代“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②草圣张芝,字伯英。③伊霍,伊尹和霍光的并称,后市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B.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C.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D.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并赐以字,表示已经成人,但因身体还未强壮,故称弱冠。
B.草书,为书写简便,从隶书演变而来;形成于汉代,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速度快。
C.司空,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两汉以后曾经几度兴废,职责变化也较大。
D.黄钺,古代帝王所用,后用为仪仗;文中的假黄钺是指赠给已故的卫瓘以褒奖其贡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瓘明辨是非,进退有度。他作魏国尚书郎时,朝廷大臣专权争利,他积极周旋其中,与这些权臣们没有亲疏之别,很被傅嘏器重,被称作甯武子。
B.卫瓘治境有方,功不受封。他离间幽并东西的务桓和力微两股边境祸害,结果务桓降服,力微忧忿而死;朝廷因此想嘉奖他,他却请求赐封弟弟。
C.卫瓘博学多艺,擅长草书。他学问渊博,熟习经术;他擅长草书,当时人在评论他的作品时,将他与索靖并驾齐驱,认为他们都有张芝草书的骨力。
D.卫瓘曲言巧谏,正直守则。惠帝还是太子时,朝臣都认为他不能理政,卫瓘借醉巧谏,皇帝顿悟;贾后陷害他,他不听左右劝说,最后无辜被害。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求入朝,既至,武帝善遇之,俄使旋镇。性严整,以法御下。
(2)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4 11:03: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索綝字巨秀,少有逸群之才。举秀才,除郎中,转南阳王模从事中郎。刘曜将刘聪侵掠关东,以綝为奋威将军以御之,斩聪将吕逸,又破聪党刘丰。聪将苏铁、刘五斗等劫掠三辅,除綝冯翊太守。綝有威恩,华夷向服,贼不敢犯。及怀帝蒙尘,綝乃赴安定,与安夷护军曲允频破贼党,迁定宗庙。永嘉六年,与阎鼎立秦王为皇太子,进救新平,小大百战,綝手擒贼帅李羌。七年及即尊位,是为愍帝。綝以首迎大驾之功,封弋居伯。又迁前将军、右仆射。寻又诏曰:“社稷之不陨,实公是赖。授卫将军,领太尉,军国之事悉以委之。”及刘曜侵逼王城,议綝为都督征东大将军讨之。寻以破曜功封上洛郡公,食邑万户,拜夫人荀氏为新丰君,子石元为世子。后綝自长安伐刘聪,聪将赵染杖其累捷,帅精骑数百与綝战,大败之,染单马而走。以功转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刘曜复率众人攻冯翊,帝累征兵于南阳王保,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保以胡崧行前锋都督乃发。曲允欲挟天子趣保,綝以保必逞私欲,乃止。自长安以西,亦不复奉朝廷。百官饥乏,采稆自存。城中饥窘,人相食不可制。时三秦人尹桓等数千家,盗发汉霸、杜二,多获珍宝。帝问綝曰:“汉陵中物何乃多邪?”綝对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汉武帝飨年久长,比崩而茂陵不复容物,其树皆已可拱。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于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此二陵是俭者耳,亦百世之诫也。”后刘曜又率众围京城,帝使侍中宋敞送笺降于曜。及帝出降,綝随帝至平阳,刘聪戮之于东市。

(节选自《晋书·索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
B.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己螫头/其可截不/
C.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己螫头/其可截不/
D.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己螫/头其可截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是汉代以后通过院试获得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文中“举秀才”即此意。
B.食邑,即采邑,是卿大夫的封地,古代卿大夫收取封地上的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左仆射,晋代指尚书省长官,有纠弹百官之权,与右仆射分管尚书省诸曹,位高权重。
D.陵,即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及禁卫军。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索綝挺身而出,匡扶晋室。索綝与曲允带领队伍,连续征战,频频击败敌人,并迎立愍帝登基继位,为国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B.索綝作战勇猛,恩威并重。索綝先后多次成功抵御刘曜及其手下的进攻,又因索綝向来恩威并施,意图劫掠三辅的贼人不敢行动。
C.索綝深受信任,荣宠优渥。索綝前有迎驾之功,愍帝下旨将军国大事委托于他以示信任;后又曾解刘曜之围,他及家人得到了封赏。
D.索綝鉴察往事,直言进谏。长安城内出现了饥荒,而同时有人盗发汉代陵墓,时任左仆射的索綝借此劝谏愍帝应以汉武帝为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聪将赵染杖其累捷,帅精骑数百与綝战,大败之,染单马而走。
(2)曲允欲挟天子趣保,綝以保必逞私欲,乃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 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B.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纪瞻,字思远,丹杨秣陵人也。祖亮,吴尚书令。父陟,光禄大夫。瞻少以方直知名。吴平,徙家历阳郡。察孝廉,不行。后举秀才永康初,州又举寒素,大司马辟东阁祭酒。其年, 除鄢陵公国相,不之官。召拜尚书郎,与顾荣同赴洛,至徐州,闻乱日甚,将不行。 会刺史裴盾得东海王越书,若荣等顾望,以军礼发遣。 乃与荣及陆玩等各解船弃车牛,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得还扬州。元帝为安东将军,引为军咨祭酒,转镇东长史。帝亲幸瞻宅,与之同乘而归。以讨周馥、华轶功,封都乡侯。石勒入寇,加扬威将军,都督京口以南至芜湖诸军事,以距勒。勒退,除会稽内史。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诸暨令,令已受拘,瞻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寻迁丞相军咨祭酒。及长安不守,与王导俱入劝进。及帝践位,拜侍中,转尚书,上谏诤,多所匡益,帝甚嘉其忠烈。明帝尝独引瞻于广室,慨然忧天下,曰: “社稷之臣,欲无复十人,如何?” 因屈指曰: “君便其一。 ” 瞻辞让。瞻才兼文武,朝廷称其忠亮雅正。俄转领军将军,当时服其严毅。虽恒疾病,六军敬惮之。瞻以久病,请去官,不听,复加散骑常侍。及王敦之逆,帝使谓赡曰: “卿虽病,但为朕卧护六军,所益多矣。 ” 乃赐布千匹。贍不以归家,分赏将士。 贼平,复自表还家,帝不许,固辞不起。 诏曰: “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服物制度,一按旧典。 ” 遣使就拜,止家为府。寻卒,时年七十二。册赠本官、开府仪同三司, 曰穆,遣御史持节监护丧事。
(节选自《晋书·纪瞻传》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票骑将军/常侍如故/
B.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漂骑将军/常侍如故/
C.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
D.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指科举时代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的俗称,获得此资格方可参加乡试。
B.永康,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一种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
C.疏,本义是条陈,即逐条陈说。 这里指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
D.谥,古代帝王、贵族、官员或其它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褒贬或表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瞻端方正直。他从小就凭正直而闻名,因乱臣当道而不愿就任尚书郎;敢于上奏谏诤,对朝政多有纠正和补益,皇帝十分欣赏他的忠烈。
B.纪瞻深受倚重。晋元帝曾亲临他家,与他同车而归;晋明帝单独召见他,称为“社稷之臣”;在他要求辞官后,还派使者前往他府第拜职。
C.纪瞻文武双全。在假造大将军府印案中明察秋毫;曾击退石勒,还曾在皇帝请求下,率领六军作战,协助皇帝平定了王敦之乱。
D.纪瞻不慕名利。他一生多次不接受封官和多次辞官,且在得到皇帝赏赐布匹之后,没有带回家里,而是把它分给手下的将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刺史裴盾得东海王越书,若荣等顾望,以军礼发遣。
(2)贼平,复自表还家,帝不许,固辞不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文皇帝讳昭,景帝之母弟也。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锺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固辞不受。甘露二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作乱,议者请速伐之。秋七月,奉天子及皇太后东征。吴使文钦等三万余人来救诞,诸将逆击,不能御。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谷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帝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石苞、王基并请攻之,帝曰:“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戮。吾当以长策縻之,但坚守三面。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外贼破,钦等必成擒矣。”三年春正月壬寅,诞、钦等出攻长围,诸军逆击,走之。初,诞、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帝谓诸将曰:“可攻矣!”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斩诞,夷三族。吴将唐咨等帅其属皆降。或言吴兵必不为用,请坑之。帝曰:“就令亡还,适见中国之弘耳。”于是徙之三河。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天子崩于车中。帝召百僚谋其故,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立燕王宇之子常道乡公璜为帝。咸熙二年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乐舞八佾,位在燕王上。

(节选自《晋书·帝纪第二·文帝司马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逆击 逆:预先。
B.诞等益宽恣食   恣:放纵,肆意。
C.吾当以长策縻之 縻:牵制。
D.及至穷蹙 穷:处于困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寅,此处为干支纪日。干支还可纪年、纪时。“壬寅”前为辛丑,后为癸卯。
B.中国,即中原地区。古代称长江流域的中原地区为中国,以别于四方蛮夷地区。
C.宰辅,辅佐帝王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魏时司马家族掌权,连续三代为相。
D.八佾,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乐舞。佾是乐舞的行列,八佾为八行八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昭善于把握机会。景帝去世时,他不昕天子命令,自己率军返回洛阳,得以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大权。
B.司马昭智慧过人。诸葛诞叛乱时,他制造自己兵力虚弱的假象,断绝诸葛诞的粮草供应,一直等到敌方阵营内乱时才发起反攻。
C.司马昭善良而仁慈。他拒绝坑杀吴国降卒而主张将他们迁徙到三河,认为即使他们不肯效力而逃回去,也显示了国家的大度。
D.司马昭颇有心计,善于掩饰。景帝去世时,他手握重权却拒绝佩剑穿鞋上殿;诛杀天子事发生后,他与百官商议归罪于成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
(2)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矩,字世回,平阳人也。童龀时,与群儿聚戏,便为其率,计画指授,有成人之量。及长,为吏,送故县令于长安,征西将军梁王肜以为牙门。还为本郡督护。太守宋胄欲以所亲吴畿代之,矩谢病去。畿恐矩复还,阴使人刺矩,会有人救之,故得免。

矩勇毅多权略,志在立功,东海王越以为汝阴太守。石勒亲率大众袭矩,矩遣老弱入山,令所在散牛马,因设伏以待之。贼争取牛马。伏发,齐呼,声动山谷,遂大破之,斩获甚众,勒乃退。籓元帝,加矩冠军将军。时饥馑相仍,又多疫疠,矩垂心抚恤,百姓赖焉。会长安群盗东下所在多虏掠矩遣部将击破之尽得贼所略妇女千余人诸将以非矩所部欲遂留之矩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此彼此乃一时遣之。

时刘琨所河内太守郭默为刘元海所逼,乞归于矩,矩将使其甥郭诵迎致之,而不敢进。会刘琨遣参军张肇,率五百馀骑往长安,属默被围,道路不通,将还依邵续,行至矩营,矩谓肇曰:“默是刘公所授,公家之事,知无不为。”遂邀肇为声援,肇许之。诵潜遣轻舟济河,使勇士夜袭怀城,掩贼留营,又大破之。默遂率其属归于矩。后刘聪遣从弟畅步骑三万讨矩,屯于韩王故垒,相去七里,遣使招矩。时畅卒至,矩未暇为备,遣使奉牛酒诈降于畅,潜匿精勇,见其老弱。畅不以为虞,大飨渠帅,人皆醉饱。矩谋夜袭之,兵士以贼众,皆有惧色。乃使诵及督选杨璋等选勇敢千人,夜掩畅营,获铠马甚多,斩首数千级,畅仅以身免。

矩所统将士有阴欲归勒者,矩知之而不能讨,乃率众南走,将归朝廷,众皆道亡,惟郭诵等百余人弃家送矩。至于鲁阳县,矩坠马卒,葬襄阳之岘山。

(选自《晋书·李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长安群盗东下/所在多虏掠/矩遣部将击破之/尽得贼所略妇女千余人/诸将以非矩所部/欲遂留之/矩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此彼此/乃一时遣之/
B.会长安群盗东下/所在多虏掠/矩遣部将击破之/尽得贼所略妇女千余人/诸将以非矩/所部欲遂留之/矩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此彼此/乃一时遣之/
C.会长安群盗东下/所在多虏掠/矩遣部将击破之/尽得贼/所略妇女千余人/诸将以非矩所部/欲遂留之/矩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此彼此/乃一时遣之/
D.会长安群盗东下/所在多虏掠/矩遣部将击破之/尽得贼/所略妇女千余人/诸将以非矩/所部欲遂留之/矩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此彼此/乃一时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龀,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龀”指儿童少年时期。
B.表,文中指古代奏章的一种。奏章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
C.假,暂时代理的官职。古代表示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摄”“权”等。
D.乞归,文中指请求辞官回乡。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矩少年聪慧,长而为吏。李矩在与同伴们做游戏时,常常充当领袖,谋划指挥,有成年人的气度,长大后被征西将军梁王司马肜任命为牙门。
B.李矩巧设埋伏,击败敌军。石勒曾亲自率军袭击李矩,李矩安排年老体弱者到山中,同时四处散放牛马引诱敌人,并埋伏奇兵,一举击溃石勒。
C.李矩诈降于敌,大获全胜。李矩遭到刘畅突袭后,派人假装投降,暗中却策划夜袭刘畅,遭到土兵们强烈反对,李矩只好另选勇敢之士袭击,斩首数千。
D.李矩南归朝廷,途中殒命。李矩统率的将士中有想暗自归附石勒的人,李矩知道后就带领部众南行,想要归附朝廷,到达鲁阳县,李矩坠马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畿恐矩复还,阴使人刺矩,会有人救之,故得免。
(2)时饥馑相仍,又多疫疠,矩垂心抚恤,百姓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