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陈经秀才序
欧阳修
伊出陆浑,略国南,绝山而下,东以会河。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隋炀帝初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曰:“此岂非龙门邪!”世因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而号龙门者也。然山形中断,岩崖缺砑,若断若鑱。当禹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遍行天下,凡水之破山而出之者,皆禹凿之,岂必龙门?
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鳖,可供膳羞。山两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然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幸时一往,则驺奴从骑,吏属遮道,唱呵后先,前傧旁扶,登览未周,意已怠矣。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之适也。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
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因相与期于兹。夜宿西峰,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明日,上香山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夷犹而下,赋诗饮酒,暮已归。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行。
注:天圣九年,26岁的欧阳修被派往洛阳任留守推官。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而下,东以会河绝:穿越
B.刺舟随波,可为浮泛浮泛:乘舟游览
C.登览未周,意已矣怠:轻慢
D.傍山足夷犹而下夷犹:从容自得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世谓之龙门
②践华为城,河为池
B.①可以朝游暮归
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①故人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于怀
D.①皆卑且闲者,因相与期
②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小题3】下面的句子分编四组,全都属于“得山水之乐”的一组是 (   )
①山斩木,遍行天下
②水溅溅鸣石间
③唱呵后先,前傧旁扶
④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
⑤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
⑥听八节滩,晚泛舟
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记述龙门、伊水的地理位置及龙门名称的由来。引隋炀帝的话及《禹贡》的相关记载,意在显示作者的博学多闻。
B.“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鳖,可供膳羞。”伊水不仅景色怡人,而且物产丰富,可赏可用,两全其美。
C.达官显贵们出游前呼后拥,耀武扬威;作者一行均为“卑且闲者”,能尽得山水之乐。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D.该文用笔浓淡有致,形象鲜明。尤可贵的是,作者以其谨严而新巧的构思,在赠序文中创造出奇幻的山水游记之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
译文:     
(2)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
译文:     
(3)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0 02:06: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乃补王国侍郎,俄兼太学博士,稍迁中卫参军事、尚书通事舍人,参礼仪事。累迁通直正员郎,舍人如故。又征西鄱阳王中录事,兼尚书左丞,满岁为真。诏琛撰《新谥法》,至今施用。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迁散骑常侍,参礼仪如故。
是时,高祖任职者,皆缘饰奸谄,深害时政,琛遂启陈事条封奏曰:
 “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窃闻‘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明君不畜无益之臣’,臣所以当食废飧,中宵而叹息也。辄言时事,列之于后。非谓谋猷,宁云启沃。独缄胸臆,不语妻子。辞无粉饰,削槁则焚。脱得听览,试加省鉴。如不允合,亮其戆愚。
其事曰:圣躬荷负苍生以为任,弘济四海以为心,不惮胼胝之劳,不辞癯瘦之苦,岂止日昃忘饥,夜分废寝。至于百司,莫不奏事,上息责下之嫌,下无逼上之咎,斯实道迈百王,事超千载。但斗筲之人,藻棁之子,既得伏奏帷扆,便欲诡竞求进,不说国之大体。不知当一官,处一职,贵使理其紊乱,匡其不及,心在明恕,事乃平章。但务吹毛求疵,擘肌分理,运挈瓶之智,徼分外之求,以深刻为能,以绳逐为务,迹虽似于奉公,事更成其威福。犯罪者多,巧避滋甚,旷官废职,长弊增奸,实由于此。今诚愿责其公平之效,黜其谗愚之心,则下安上谧,无侥幸之患矣。”
书奏,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曰:
“ 卿云‘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此又是谁?何者复是诡事?今不使外人呈事,于义可否?无人废职,职可废乎?职废则人乱,人乱则国安乎?以咽废飧,此之谓也。若断呈事,谁尸其任?专委之人,云何可得?是故古人云:‘专听生奸,独任成乱。’犹二世之委赵高,元后之付王莽。呼鹿为马,卒有阎乐望夷之祸,王莽亦终移汉鼎。宜各出其事,具以奏闻。”
 琛奉敕,但谢过而已,不敢复有指斥。
(选自《梁书·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B.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C.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D.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岁为真,指朝廷对任命的官吏,在试用期满一年后对其进行考课,如合格,便“真除实授”。
B.日昃,古时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C.藻棁,本指梁上有彩画的短柱,在文中比喻浮夸识浅的人。
D.口授敕,是指皇帝口授敕令、主书在一旁记录的谈话形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琛每次见高祖,高祖都和他站在日晷边谈话,贺琛举止文雅,因此宫禁中人这样说:“上殿不下有贺雅。”
B.当时高祖任用的官员,很多都是奸猾谄媚的人,这些人对时政影响很坏,贺琛于是写了奏条给高祖进谏。
C.为了表达对高祖的一片忠心,贺琛将上奏的内容连最亲近的家人也没有告诉,写完后将草稿也焚毁了。
D.高祖指责贺琛没有说到具体的人,让贺琛举实例详细上奏,贺琛知道高祖恼怒,只好认错,不敢再有指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当一官,处一职,贵使理其紊乱,匡其不及,心在明恕,事乃平章。
(2)无人废职,职可废乎?职废则人乱,人乱则国安乎?以咽废飧,此之谓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广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B.当淮安闹饥荒时, 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
C.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仁愿,华州下邦人也。本名仁宣,以音类睿宗讳改焉。少有文武材干,累迁殿中侍御史。时有御史郭霸上表称则天是弥勒佛身,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王庆之等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皆请仁愿连名署表,仁愿正色拒之,甚为有识所重。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书战图以奏。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则天叹曰:“御史乃能尽诚如此!”擢拜右肃政台中丞,令仁愿叙录承景下立功人。仁愿未发都,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仁愿廷奏承景周上之罪,于是左迁崇仁令,擢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三年,突厥入寇。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娑葛,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竟从之。仁愿在朔方,奏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鄂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分判军事,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敬忠等皆以文吏著称,多至大官,时称仁愿有知人之鉴。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韩国公。春还朝,秋复督军备边。中宗赋诗祖饯,赏赐不可胜纪。寻加镇军大将军。睿宗即位,以老致仕。开元二年卒,赠太子少傅,傅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
(节选自《旧唐书张仁愿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己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
B.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
C.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己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
D.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己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讳即避讳,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B.五品即九品官阶的第五级。九品是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曹魏开始定官阶为九品,如相国为第一品,知县为第九品等。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
C.祖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也举行了这种仪式。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的“表”即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仁愿守正不阿,忠于李唐。凤阁舍人张嘉福等人请求将武承嗣立为皇太子,并邀请张仁愿一起签名上表,遭到他严辞拒绝。
B.张仁愿善于明察,坚持原则。监察御史孙承景报告作战情况,受到武则天高度赞扬。张仁愿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结果孙承景被贬官。
C.张仁愿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朔方任职期间,他奏请任用张敬忠、何鸾、寇流、王易从等人,这些人都著称于世,许多人做到高官。
D.张仁愿作战勇敢,御敌有方。突厥入侵,张仁愿临危受命,大败敌军。并奏请乘机夺取漠南,修筑城堡,后因唐休璟的反对而作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大破之。
(2)春还朝,秋复督军备边。中宗赋诗祖饯,赏赐不可胜纪。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
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垂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子昂对三事。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修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谒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俄迁右卫胄曹参军。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尝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所论著,当世以为法。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
(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垂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垂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垂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垂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之礼。
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
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陈子昂生性耿介,直言敢谏。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后执掌朝政,将迁梓宫归葬长安。子昂闻后,上书极力陈说洛阳可建山陵,武后看后,叹其才,授予他官职。
B.陈子昂心怀苍生,体恤百姓。提出少派使臣劳乏百姓、多派贤良担任县令、让百姓休养生息。武后也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言辞详尽急切,最终总是付诸实践。
C.陈子昂对天下有忧患意识,对边防颇有远见。他提出必须保全安北府,否则其日后成为边患,灾祸不堪设想。后来吐蕃果然入侵,成为后世最严重的边患。
D.陈子昂引领初唐一代文风。他提倡文辞质朴、内容充实的风雅正道,其论著成为时人创作的法则,后人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立旌德碑、建学堂纪念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
(2)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尝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沉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节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
B.“倭”古称日本。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唐、宋及以后称为日本。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外国。
D.“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有容爱好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试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在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使数万人获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