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沉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节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
B.“倭”古称日本。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唐、宋及以后称为日本。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外国。
D.“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有容爱好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试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在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使数万人获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7 07:44: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毓峒,字稚鹤,保定卫人。父铨,户部员外郎。毓峒举崇祯七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十四年面陈漕务,称旨,授御史。疏论兵部尚书陈新甲庸才误国,户部尚书李待问积病妨贤。又请涣发德音,自十五年始,蠲除繁苛,与海内更新。因言复社一案,其人尽缝掖,不可以一夫私怨开祸端。帝多采纳。明年出按陕西。孙传庭治兵关中,吏民苦征缮,日夜望出关,天子亦屡诏督趣。毓峒独谓将骄卒悍,未可轻战,抗疏争。帝不纳,师果败。

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驰赴山西,抵保定,贼骑已逼,遂偕邵宗元等共守。毓峒分守西城,散家赀千余金犒士,其妻亦出簪珥佐之。京师变闻,贼射书说降,众颇懈。毓峒厉声曰:“正当为君父复仇,敢异议者斩!”悬银牌,令击贼者自取。众争奋,毙贼多。城陷,一贼挽毓峒往谒其帅,且骂且行,遇井。推贼仆地,自堕井死。妻闻,即自经。其从子振孙有勇力,以武举佐守城。贼至,众皆散,独立城上,大呼曰:“我金振孙,前日杀数贼魁者,我也。”群贼支解之。同时守城殉难者,邠州知州韩东明、武进士陈国政赴井死。平凉通判张维纲,举人张尔晕、孙从范,不屈死。举人高经负母避难,遇贼求释母,母获释而经被执,乘间赴水死。贡生郭鸣世寝疾,闻城陷,整衣端坐,贼至,持棒奋击而死。诸生王之埏,先城陷一日,置酒会家人,饮达旦。城破,偕妻齐及三子、二女入井死。诸生韩枫、何一中、杜日芳、王法等二十九人,布衣刘宗向、田仰名、刘自重等二十人,或自经,或溺,或受刃,皆不屈死。

(节选自《明史•金毓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B.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C.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D.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掌管户籍财经的官府机构,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B.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周围都是大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而把外国叫作海外。
C.王,这里指金毓峒的妻子姓王,而姓在上古时期主要是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D.从子,即养子,与本人没有血缘关系,这与从祖、从父、从弟等堂房亲属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毓峒出身官宦,仕途少有挫折。其父金铨官至户部员外郎,他在考中进士后先是被授予中书舍人,因为陈述漕运事务让皇帝满意,又被授御史职。
B.金毓峒尽职尽责,敢于向上进谏。他不仅上疏指出陈新甲、李待问这两个官员的问题,而且认为因为复社一案造成杂税众多祸端,其言多被皇帝采纳。
C.金毓峒面对危局,激励众人守城。听到京师变乱的消息后,他没有像众人一样意志消沉,而是厉声责问众人并悬挂银牌,众人被激起斗志杀死许多流贼。
D.金毓峒勇赴国难,城破死节甚多。他在被流贼俘获之后推倒流贼投井而死;城破之后,不仅有众多官员和秀才举人献出生命,还有很多百姓不屈而死。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传庭治兵关中,吏民苦征缮,日夜望出关,天子亦屡诏督趣。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权。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慰留,乃起视事。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实移檄以“尔”“汝”侮之,樱亦报以“尔”“汝”,卒不屈。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樱助昌期、应升赀,而经纪攀龙死后事,为文祭之,出其子及僮仆于狱。宜兴毛士龙坐忤魏忠贤遣戍,樱讽士龙逃去。上官捕其家人,赖樱以免。武进孙慎行忤忠贤,当戍,樱缓其行。忠贤败,事遂解。崇祯元年以右参政分守漳南。九莲山贼犯上杭,樱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士民为樱建祠。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樱以百口保芝龙,遂讨灭香,芝龙感樱甚。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时贼已残十余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樱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两人方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令掌使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清兵破福州,樱挈家避海外中左卫。越五年,其地被兵,遂自缢死。

(选自《明史·曾樱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抚按慰留  亟:急忙
B.命赴京    械:戴上枷索
C.以衡、永多寇 寻:不久
D.两人方事罢 坐:因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B.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C.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D.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织造,明清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官府使用。
B.服阙,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
C.登闻鼓,设置在地方府衙之外,让百姓击鼓诉说冤抑之情。
D.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是内阁长官,有宰相之权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樱爱护下属,不畏强权。御史向他索要曾弹劾自己的属吏姓名,曾樱自认下等考核,以此保护下属;遭宦官李实语言侮辱,他以牙还牙。
B.曾樱明辨忠奸,曲庇贤良。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宜兴毛士龙,武进孙慎行等受奸臣迫害,曾樱都想方设法施以援手。
C.曾樱爱民为民,深得民心。山贼侵犯上杭,曾樱招募壮士,保境安民,百姓为他建生祠;曾樱遭诬陷被解送京城,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为他鸣冤。
D.曾樱识才爱才,敢作敢当。曾樱曾以家中百余口人的性命作担保,举荐郑芝龙;晏日曙、万元吉获罪被罢官,他依然向朝廷力荐,使两人被起用。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赵贞吉,字孟静,内江桐梓坝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華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俺答薄都城,谩书求贡。诏百官延议,贞吉奋袖大言日:“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既许贡则必入城,倘要索无已,奈何?”徐阶曰:“君必有良策。”贞吉曰:“为今之计请至尊迷御正殿下诏引咎遗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帝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召入左顺门,令手疏便宜。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络白银五万两,听随宜劳赏。
四十年,迁至户部右侍郎。廷议遗大臣赴蓟州督饷练兵,嵩欲用贞吉,召饮示之意。贞吉曰:“督饷者,督京运乎,民达乎?若二运已有职掌,添官徒增扰耳。况兵之不练,其过宜不在是,即十户侍出,何益练兵?”嵩怫然罢。
隆庆初,起礼部左传郎,掌詹事府。穆宗幸太学,讲《大禹谟》称旨,命充日讲官。负吉年逾六十,而议论侃直,进止有仅,帝深注意焉。
先是,高拱再入阁即掌吏部。贞吉掌都察院。拱以私憾欲考察科道。贞吉与同事上言:“顷因御史叶梦能言事件旨,陛下严论考核言官,并及升任在籍者。应考近二百人,其中岂无怀忠报主塞谔敢言之士?今一以放肆奸邪罪之,窃惑所司奉行过当,忠邪不分,致塞言路,沮士气,非国家福也。”帝不从。
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九列大臣,或名呼之,人亦以是多怨。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咸负才好胜不相下,竟龃龉而去。万历十年卒,赠少保,文肃。
(选自《明史.赵贞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令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宣渝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B.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讯引咎/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C.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直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D.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选进土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招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是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隆庆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种名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C.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主要掌管官员的考核、升降及全国户籍等工作。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贞吉心怀国家,善于谏言。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他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同。
B.赵贞吉性情别直,不惧权贵。无论是严嵩作首辅,还是高拱作首辅,他都能据理力争。
C.赵贞吉勤奇好学,学识渊博。他6岁时便每天读书卷,后来考中进士。任日讲官,所讲内容符合皇帝的心意,受到皇帝的关注。
D.赵贞吉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得罪人。位列九卿的大臣,他也直呼其名,有些人因此而怨恨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兵之不练,其过宜不在是,即十户侍出,何益练兵?
(2)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党果累骑来。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帝不能用。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未几,竟死。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注江彬:曾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B.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C.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D.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其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并承担缉捕盗贼等职责。
B.父老,古代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年岁大德望高的人担任,有时也用作老年人的尊称。
C.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
D.先,古代用以尊称已故之人,如“先考”“先妣”分别是对已故父母的尊称。文中“先”指先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弱以对。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变而退去。
B.张曰韬积极进言,指陈政弊。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弊,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但进言未被采用。
C.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洸的罪行。
D.张曰韬上书御史,赢得主动。阻止江彬党羽之后,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逢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设计保护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
(2)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