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广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B.当淮安闹饥荒时, 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
C.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01 09:36: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①,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注】①荆:即指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是:正确
B.大怒,自驰如频阳  如:去,到
C.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感谢
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竟:最终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4)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辛次膺,莱州人。幼孤,从母依外氏王圣美于丹徒。俊慧力学,日诵千言。甫冠,登政和二年进士第,历官为单父丞。值山东乱,举室南渡。用参政孟庾荐,召对,奏“用人贵于务实,施令在于必行。愿敕郡邑省耕薄征,务农抑末。”见高宗于建康行宫,首言救世之弊,上称善,敕以所奏榜朝堂。
绍兴间,擢右正言。奏:“愿阅兵将,亲简拔,揽恩威之柄,使人人知朝廷之尊。左右近习,久则干政,愿杜其渐。”又奏:“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进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上皆信纳。王伦使北请和,次膺言:“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今日之事当识其诈。”
时秦桧在政府,为其妻兄王仲薿叙两官。次膺劾仲薿奴事朱勔,投拜金酋,罪在不赦。又劾知抚州王唤违法佃官田,不输租。唤,桧之妻兄也。章留中。次膺再论之曰:“近臣奏二人,继闻追寝除命,是皆桧容私营救,陛下曲从其欲,国之纪纲,臣之责任,一切废格。借使贵连宫掖,宠任非宜,臣亦得论之,而大臣之姻娅,乃不得绳之耶?望陛下奋乾刚之威,戒蒙蔽之渐。”
求去,除直秘阁、湖南提刑。金好成,次膺极愤慨,痛谏曰:“臣近观邸报,乃知朝廷遽欲屈己称藩,臣未知其可。‘父之仇不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弃仇释怨,降万乘之尊以求说于敌,天下之人,果能遂亡怨痛以从陛下之志乎?”书奏,不报。金陷三京。
次膺罢,奉祠。秦桧以其负重名,欲先移书,当稍收用,次膺笑而不答。阅十六年,贫益甚,亡毫发求于人。桧死,起知婺州,擢权给事中。丁母忧,乞纳禄。后孝宗即位,手诏趣召。历御史中丞、同知抠密院事,后拜参知或事。以疾力祈免。乾道六年五五月卒,年七十九。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善属文,尤工于诗。
(选自《宋史》本传,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请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B.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C.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D.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元明清时期,一般是指会试及第者。
B.绍兴:南宋高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C.邸报:古代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边防战报等报给地方长官。唐时已有,宋始称“邸报”。
D.丁……忧:也称“丁……艰”,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小题3】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辛次膺是南宋名臣,他年轻时不仅聪慧俊朗,而且勤勉努力、日诵千言,刚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他善写文章,尤其擅长写诗。
B.辛次膺力主抗金,曾劝谏高宗接受宣和、端康年间的教训,不要因与金议和而遭受欺诈。在宋金和约达成后,他极其愤慨、反对。
C.辛次膺不畏强权,针对秦桧利用职权为其姻亲加官,奏章弹劾,历数秦桧妻家族投降金朝、佃占官田的无耻行径,建议予以严惩。
D.辛次膺刚正不阿,终因势单力薄被秦桧忌害。罢官赋闲长达十六年,他虽生活困苦但绝不屈服。直到孝宗即位,他才被再次起用。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投语。
(1)借使贵连宫掖,宠任非宜,臣亦得论之,而大臣之姻娅,乃不得绳之耶?
(2)弃仇释怨,降万乘之尊以求说于敌,天下之人,果能遂亡怨痛以从陛下之志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①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②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注)①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②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B.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C.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D.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举会试考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及第。
B.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C.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皇子,指皇帝的儿子。皇太子,是中国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是储君的一种,授与的对象必须是皇长子。
【小题3】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②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原谅
③朝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④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⑤晋函陵   军:军队 ⑥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⑦乃引其匕首秦王   提:提起 ⑧若不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A.①②③④B.③④⑥⑦C.①④⑥⑧D.②⑤⑦⑧
【小题4】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乱整,不武 (替代)  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
B.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夫晋,何之有(厌烦)
C.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其乏困(供给)
D.因人之力而之(损害) 沛公则车骑(放弃)
【小题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击沛公于坐    ②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①嘉为先言秦王曰   ②得复见将军
C.①项伯杀人,臣活 ②愿大王稍假借
D.①击破沛公军    ②军中无以
【小题6】下列句子中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②今太子迟之,请决矣
B.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
C.①北蛮夷之人,未尝见天子 ②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D.①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②秦王必喜而善
【小题7】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B.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C.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D.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小题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是时秦桧已专政,芾与桧旧故,退然如未尝识。公坐旅进,揖而退,桧疑之,风言者论罢。通判处、婺、越三郡。何溥荐芾材中御史,除监察御史。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求合乎天地,无愧乎祖宗,则人心悦服,天亦助顺,上其言。迁殿中侍御史。两淮战不利,廷臣争陈退避计,芾言:“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既而金主亮毙,上疏劝亲征。车驾至建康,芾请遂驻跸,以系中原之望,又言:“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求媚媾和之余毒也。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知婺州,劝民义役,金华长山乡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产,相次执役,几二十年。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知绍兴府。会稽赋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攒宫在,奏免支移折变。鉴湖久废,会岁大饥,出常平米募饥民浚治。芾去,大姓于田,湖复废。刑部侍郎,迁给事中,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狥于市,权豪侧目。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未几,俊卿亦引去,阎安中为孝宗言:“此非国之福也。”后知太平州,造舟以梁姑溪。历阳卒久戍,溃归,声言欲趋郡境,芾召而厚犒遣之,然密捕倡乱者系狱以闻。诏褒谕。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民怀惠利。屡告老,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后十年卒,年八十。尝曰:“视官物当如己物,公事当如私事。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立朝不偶,晚退闲者十有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

(选自《宋史•吴芾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其言 韪:否定
B. 大姓于田 利:获利
C. 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     忌:忌恨
D. 公事当如私事  视:对待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部侍郎 权:代理
B. 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 致仕:任职
C. 后知太平州  起:重新任用
D. 吏部侍郎 改:改任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
(2)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小题4】根据全文,概括吴芾为官方面的才智和品质。(请用四字词或短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
A.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B.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C.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D.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踞本指蹲坐,腿足屈曲、身体长时间不挪动位置;跽、跪、箕踞等词都能表示古人的坐姿。
B.斛是古代容量单位,古代容量单位若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可排列为斗、斛(石)、升、钟。
C.孤露本指孤单无所荫庇,后指丧父或丧母,古代类似的常见词语还有见背、弃养等。
D.搢绅也做缙绅,意为插笏于带,本为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查道性格沉稳,好学尽孝。他幼时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以词业著称,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果敢自若,治理有方。知果州时候,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不重钱财。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
D.查道有情有义,生活简朴。居京城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钱财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却饮食粗淡,极为节俭。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
②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