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太宗素知名,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征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俄迁给事中,知起居注。帝尝曰:“朕坐朝,不敢多言,必待有利于民,乃出诸口。”正伦曰:“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帝悦,赐彩段二百。进累中书侍郎。与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论事称旨,帝为设宴具,召四人者,谓曰:“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各赐帛有差。
太子监国。诏正伦行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帝谓正伦:“吾儿幼,未有就德。今当监国。不得朝夕见,故辍卿于朝以佐太子。慎之勖之。”它日又言:“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且人主不可自骄,今若诏天下,敢谏者死,将无复发言矣。故朕孜孜延进直言。卿其以是晓太子,冀裨益之。”擢中书侍郎,封南阳县,仍兼太子左庶子。出入两宫,典机密,以办治称。后太子稍失道,帝语正伦:“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徙,其语我来。”故正伦显谏无所避。太子不从,辄道帝语督切,太子即表闻。帝责曰:“何漏泄我语?”对曰:“开示不入,故以陛下语怖之。冀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
显庆元年,迁中书令,封襄阳县公。正伦与城南诸杜昭穆素远,求同谱,不许,衔之。诸杜所居号杜固,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正伦既执政,建言凿杜固通水以利人。既凿,川流如血,阅十日止。自是南杜稍不振。(节选自《新唐书·杜正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
B.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
C.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
D.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秀才”为“优秀人才”之意,亦称“茂才”,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最低一级功名——也称作“秀才”一一不能混为一谈。
B.表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一类文体。此处指上表。
C.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伯爵之下,在子爵、男爵之上。南阳县侯以南阳县为封地。
D.高门大姓与其所在地的郡县相联系,称为“地望”“郡望”,如韩愈出身的昌黎韩氏、杜牧出身的京兆杜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正伦身具才华,颇有名声。他在太宗继位前曾被荐举为秦王府幕僚,后来又得到魏征的赏识。
B.杜正伦敢于劝谏,不顾安危。他在担任左史和中书侍郎的时候都因此受到唐太宗的称赞和赏赐。
C.杜正伦思虑不周,祸从口出。他在劝谏太子时把与太宗的私下谈话说出,结果被贬为谷州刺史。
D.杜正伦心胸狭隘,公报私仇。他因城南诸杜拒绝他的要求,就破坏其风水,此后南杜渐渐没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
(2)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徙,其语我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3 02:5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一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横线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从之,尽受其学游:求学
B.期年,治行闻治行:品质才能
C.应对称者辄赐金袈裟衣旨:皇帝的心意
D.皆高其品秩品秩:品级俸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B.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C.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D.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从汉武帝开始真正使用,更改年号称为“改元”。明清以后年号也常用来指称皇帝,如万历、康熙等。
B.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要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主持祭祀,喻指皇帝登基,即位。也作“践祚”,意同“登极”。
C.股肱,股本意为胳膊,即肩膀到手腕的部分;肱本意为大腿,即从大腿根部到脚腕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D.乞赐骸骨,即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等原因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仕鲁从小聪颖好学,曾从朱公迁学习了朱熹学说。因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关官员推荐了他。
B.明太祖喜欢佛教,不听众多大臣劝告,答应受宠僧人的请求,为之创立专职官员,并把他们的品级俸禄提得很高。
C.李仕鲁上了数十次奏章,请求皇上不要崇尚佛教异端,不要舍弃了儒家圣学,但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D.李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推崇朱氏学说,把排斥佛教作为自己的责任,最终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2)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 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竟往。康卒,子植幼。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

绍圣初,章悖为相。悖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 “吾危子之行也。”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悖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成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悖犹在相位。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 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节选自《宋史·邵伯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B.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C.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 恐/不顾也/
D.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但不能用于女性。
C.诣阙:“阙”借指朝廷或京城,“诣阙”即奔赴朝廷或都城。
D.秩满:“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即官吏任期届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伯温勤学好友,受到良好教育。他既得到了父亲的教导,又结交了司马光、韩维、 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同辈友人,增长了见闻,熟悉了时务。
B.邵伯温讲究礼节,懂得知恩图报。他劝说司马康做事要有分寸,守礼节;司马康去世后,他承担起了教育司马植的责任。这些体现了对司马光的感恩。
C.邵伯温坚守大义,不愿阿谀逢迎。章惇因为曾经师事邵康节,想要重用邵伯温,邵伯温却百计避免;众人皆巴结童贯时,他听闻童贯要来,却躲避。
D.邵伯温守蜀有功,深受百姓爱戴。在反贼史斌势力正盛之时,他与卢法原共同谋划,坚守剑门关,最终阻止了史斌入川,蜀人因此十分感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行题。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
后杨骏反,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B.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C.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D.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C.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D.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攀在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的时候,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就职,皇帝也下诏催促,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
B.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名士,被乡里诽谤,何攀任梁州、益州中正的时候,为他们辩明曲直,引荐他们担任官职。
C.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皇帝又召见何攀,命令他与张华筹划讨伐事宜。
D.何攀与石崇的奏章提出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旧制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
⑵ 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宿深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举示所记曰  笏:笏板
B.然是后竟不迁    迁:升官
C.其事遂寝:睡觉
D.宿深之 衔:怀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人有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    若舍郑为东道主
B.骤以其语告贯之 贪财货,好美姬
C.俟蔡平诛镇邪 封府库,待将军至
D.后四年克蔡   臣敢上壁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御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B.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C.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装度为他请求章服,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复入谷沈黎郡,使领郡钱谷计。以廉称,察廉为河南大守丞。用宽和为名。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祢平。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积三岁乃出。上擢霸为扬州刺史。以贤良高第为颍川太守。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支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内。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B.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C.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D.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钱,缴纳钱财,下文“入谷”义为纳谷于官府,汉有以入钱入谷买官的传统。
B.同产,同母所生,亦指同母所生者。文中黄霸因亲兄弟犯罪而被罢免侍郎谒者。
C.高第,考试及考核官吏成绩优秀。黄霸因品德贤良、考核成绩优秀担任颍川太守。
D.邮亭,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看起来像一个亭子,所以称为邮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爱好学习,有所追求。他年少时就学习法律条令,喜好为官;后来与夏侯胜一起被下交给廷尉去审罪,在狱中他求教夏侯胜学习了《尚书》。
B.黄霸为官廉洁,宽和公平。掌管沈黎郡的钱、谷出入,因廉洁被称道;明知夏侯胜有大不敬的言行,却从不检举弹劾;为廷尉正,被认为判案公平。
C.黄霸注重教化,明于治政。他制订条令教则,由各方父老、基层小吏颁行于民间;与官吏民众交谈时,反复推求,掌握很多隐秘之事,以资参考。
D.黄霸体恤百姓,关怀属下。他任颍川太守时,让邮亭乡官养鸡、猪,以赡养贫苦之人;不愿因老病辞退属下,治内户口逐年增长,治绩为天下第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2)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