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遣使焉祠:祭拜
B.及践阼践阼:即位;登基
C.诸葛亮天水寇:侵犯
D.未可平卒:最终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太祖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B.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C.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
D.毋丘俭上疏明帝说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卫臻认为毋丘俭的想法太狂妄了。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2)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小题4】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9 05:41: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彦仙传
李彦仙,字少严,宁州彭原人。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瞷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
河东陷,彦仙拔归,道出陕,以兵事见守臣李弥大,弥大与语,壮之,留为裨将,戍淆、渑间。金人再犯汴,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
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
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遂投河死,年三十六。乾道八年,易谥忠威。
彦仙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尝略地至青涧,猝遇金人,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彦仙追袭于隘,躏死相枕。关以东皆下,陕独存。彦仙以孤城扼其冲再逾年,大小二百战,金人不得西。
(节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陷,彦仙拔归   拔:攻取
B.彦仙阴遣士厕其间   厕:参与,混杂
C.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   啖:引诱,诱惑
D.犯令者虽贵不贷 贷:宽恕,饶恕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原义是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王有难,地位和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
B.“补”“授”在文言文中都与官员任职相关。其他表示授予官职的还有“拜”、“除”、“辟”、“致仕”等。
C.“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的一种纪年法,岳飞在《满江红》中用“靖康耻”指代北宋灭亡的耻辱。
D.河东:黄河自北而南流经陕西、山西省境,古代把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
(2)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
【小题4】请概括本文传主李彦仙用兵上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夷、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B.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C.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D.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和“叔”均属兄弟排行的次序,完整的次序是伯、仲、叔、季,若家族中有五个兄弟,则称最小的一个为“孟”。
B.“木主”,即木制的神位,在其上书写死者姓名,以供祭祀,俗称“牌位”,这与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有极为强烈的关联。
C.“采薇”是伯夷和叔齐两人在首阳山上的生存方式,与两人的身世结合,被后世诗文赋予了极高的人格内涵和归隐倾向。
D.“君子”原指贵族子弟,西周时期贵族往往深习礼乐教化,其后“周文疲惫”,“君子”经孔子改造,被赋予了道德内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竹君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孤竹君去世后,兄弟二人都不愿继承王位,故先后离去,国人遂立叔齐的另外一个哥哥为国君。
B.伯夷和叔齐到达周地之后,发现武王正向东行军讨伐商纣,立即勒住缰绳,以孝、仁之道相劝阻,不但无果还险些丧命。
C.伯夷和叔齐隐居于首阳山之后,食不果腹,却慷慨作歌,在歌词中将上古帝王时代视为自己的精神故土,如今先王已逝,世间再无去处。
D.作者有伯夷、叔齐之死,对天道提出质疑,这是具有终极意味的坚定的道德拷问,至此全文达到情感高潮,其后文势变弱,至于无奈叹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②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日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国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多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留守在宫廷处理国事。
B.释褐是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
C.明清时期作为宰辅的官员,以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称为入阁。
D.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赞美他们的文治武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他被破例提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倚重。
B.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C.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D.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2)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日:“何前后之相背也!”

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兗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③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太祖兖州____________
兵背太祖___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言陈宫欲自兵取东阿()
A.将要B.将军C.带领D.派遣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三城()
A.终结B.完好C.修缮D.保全
【小题4】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B.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C.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D.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小题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小题6】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反映了太祖怎样的心情? 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感激B.自豪C.庆幸D.欣慰
【小题7】第①段“两拒刘岱”和第③段“两劝杀备“都反映了程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
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