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
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2 04:0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经学尤明,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光以高第为尚书,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光,少以经行自著,进官蚤成。不结党友,养游说,有求于人。既性自守,亦其势然也。徙光禄勋为御史大夫,光久典尚书,练法令。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长小妻迺始等六人皆以长事未发觉时弃去,或更嫁。及长事发,丞相方进、大司空武议,以为:“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长犯大逆时,迺始等见为长妻,已有当坐之罪。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光议以为:“大逆无道,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弃去迺始等,或更嫁,义已绝,而欲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哀帝初即位,朱博为大司空。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矣,又重忤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与朱博为表里,共毁谮光。后数月遂策免光。傅太后崩。是月,征光谐公车,拜为光禄大夫,二月为丞相。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公卿百官会吊送葬,道路皆举音以过丧。
(节选自《汉书·孔光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B.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C.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D.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沐日”就是休假日,因为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有一天时间回家休息沐浴。
B.“尚书”是儒家经典,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C.“弃市”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在闹市中对犯人执行死刑,以求得震慑效果。
D.“公车”是汉代官署的名称,主要负责处理臣民上书以及皇帝征召等事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光出身显赫,声名为世所知。他是孔子后人,又精通儒家经典,年龄不大就参与议论朝政,他为人正直,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所以在当时非常知名。
B.孔光任职中枢,为官坚守原则。他不犯言直谏,也不想借着指出皇上的过错来为自己博取美名;他能严守机密,即使在家中闲谈也从不透露朝中政事。
C.孔光论法公正,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一个人犯了大逆不道之罪,亲属应该连坐;但妻子在丈夫事发前已经离异,就不应再担罪名,这得到了皇帝肯定。
D.孔光几次起落,最终位极人臣。他早先与皇上意见不合,遭到贬职;后来因为得罪了太后,被皇帝正式下诏免职;但后来官拜丞相,死后也享尽哀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
(2)光,少以经行自著,进官蚤成。不结党友,养游说,有求于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送,行丧冢庐三年,由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余。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扫除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撤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毕葬。其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君威已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徒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一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涉欲亡去,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

(注)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é):太阳偏西.③劳俫:劝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大司徒史丹能治剧   举:推举
B.其急待人如此 周:周济
C.尹公遮拜涉   故:所以
D.令涉自系狱谢   谢:谢罪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专以振施贫穷赴人急为务   莫夭阏者
B.涉侧席而坐 今其智反不能及
C.君威已足矣 州司临门,急星火
D.岂一吏易之哉     不赂者赂者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拒绝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朋友母亲生病,当即前去看望,得知病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徒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了尹公,申徒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①。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素不与曹参相能。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 三:指三百钱。五:指五百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和《史记》一样属于纪传体史书,它们的体例与孔子编录的《春秋》是一致的。
B.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衣,因以布衣借指平民。
C.文中“酂侯”是萧何的爵号。爵称、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文中“高祖”是指汉高祖刘邦,是其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何善于识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萧何对于贤才不避仇。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C.萧何有大功。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否定了将领们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D.萧何不重私产。购置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小题4】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祖崩,何事惠帝,素不与曹参相能。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后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注)。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宽为人温良,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延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反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上日:“吾固闻之久矣。”及汤为御史大夫,举宽为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迁左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繈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及议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岱宗。上奇其书,以问宽,宽以宜封禅为对。上然之,乃自制仪。既成,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初,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日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居位九岁,以官卒。

(节选自《汉书·兒宽传》)

(注)弟子都养:意思是替学生管理伙食的人。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B.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C.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D.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也叫《书经》,儒家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B.射策,汉代考试取士制度,以诗赋为内容,成绩优异者可授予官职,后亦泛指应试。
C.岱宗,即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称“岱宗”,是帝王举行封禅大典之处。
D.博士,有博通古今的人、古代学官、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等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兒宽生活贫寒,依然苦学不辍。他先后师从欧阳生、孔安国,因生活贫寒,通过给他人烧饭、为人雇佣劳作以自给;但他坚持学习,终有所成。
B.兒宽口才不佳,但是善于属文。他因拙于言辞没有受到张汤重用;后来为掾史写了一篇奏折呈献给皇上,深受赞赏,使张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C.兄宽执政为民,深受百姓拥护。任左内史时,他采取择用官吏、兴修水利、按收成征收赋税等措施,受到爱戴,以至百姓争相行动使他不被免官。
D.兒宽直抒己见,促成泰山封禅。皇上和众人商议封禅事,诸儒未能定;但兄宽认为应该行封禅之礼,受到皇上认同,并命他跟随东行,封禅泰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
(2)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离骚序
班固
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然泥而不滓,推此志,与日月争光可也”。斯论似过其真。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少康、贰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故博采经书传记本文,以为之解。
且君子道穷,命矣,故潜龙不见,是而无闷。《关雎》哀周道而不伤,蘧瑗持可怀之智,宁武保如愚之性,咸以全命避害,不受世患,故《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
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
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
(原文有删改)
下列句子全都表达作者不赞成屈原的《离骚》“与日月争光可也”的观点的一组是
①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②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非其人
③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
④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
⑤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⑥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