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
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2 04:0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武帝末,巫蛊事①起,吉以故廷尉诏治蛊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古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吉治巫蛊事,连岁不决。武帝疾,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上谴使者分条中都官②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狱,吉闭门拒使者不内,曰:“皇曾孙在。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狱系者独赖吉得生。后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尊立皇曾孙,是为宣帝。吉为人深厚,不伐善。上大贤之。
②后五岁,吉为丞相。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③,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好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狠,以吉知大体。
(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巫蛊事:巫蛊是一种加害仇敌的巫术。汉武帝万年因蛊惑之事而怀疑卫太子刘据,后者被迫起兵,后被镇压自杀。②分条中都官:分别通知京师各官府。③殿最:官吏政绩的考核等第。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吉以故廷尉诏治蛊狱    (2)吉闭门拒使者不内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诏狱系者亡轻重
A.死亡B.逃亡C.损失D.无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吉为人深厚,不伐善
A.进攻B.损害C.夸耀D.除去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吉以故廷尉诏治蛊狱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B.民斗相杀伤     及时相谴归
C.恐有所伤害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小题5】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
(2)穰还,以闻,因劾奏吉。
【小题6】根据第①段,丙吉“闭门拒使者”的原因是
A.丙吉治理巫蛊案无果,担心被治罪
B.丙吉惧怕因庇护皇曾孙而被指谋反
C.丙吉认为皇曾孙无罪应保护其安全
D.丙吉认为狱中所有人都无被杀之理
【小题7】概括宣帝以及掾史对丙吉的看法及其依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为颍川太守,俗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黄霸代之,因其迹而大治。延寿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诤,表孝悌有行,修治学宫。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劾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或自刺死。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日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由是入为冯翊(官名)。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讼田。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骨肉争讼,咎在冯翊。”是日,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兄弟深自悔,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郡中歙然,传相敕厉,不敢犯。

(选自《汉书•韩延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B.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C.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D.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宫,出现于西周时期,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B.孝悌,指孝敬父母,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功曹,古代官职名,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D.趋走,小步疾行,以示庄敬。古语中,用“行”表示走,用“走”表示跑,用“趋”表示小步快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C.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小题4】把下列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2)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日:“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节选自《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 狱:案件。
B.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姑自经死   自经:上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至定国为丞相     ②今不速往,恐为他人所先
B.①其父于公为县狱吏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①郡中为之生立祠     ②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
D.①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
①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②郡中为之生立祠 
③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
④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 
⑤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
⑥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定国的父亲曾做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她,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
(2)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年十二,失父,好学,为小史,数为掾史所苦。蔡父奇其貌,曰:“有封候骨,当以经术进。”遂辞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

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后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安,其后常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迁丞相司直。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司隶,不肯谒丞相,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于是举奏其状,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勋不尊礼仪,轻谩宰相,邪谄无常,不宜处位。”上以其所举应科,遂贬勋。

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史并征发为奸,免为庶人,遂擢方进为丞相。时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饰,供养甚笃。丁母忧,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免,而上以其重臣,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其见任如此。

绥和二年,薨。赐乘舆秘器,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问,谥曰恭候。

(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注)①汉文帝遗诏将三年之丧制度变成36天,并垂为定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
B.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
C.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
D.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方进志于经学,为人谦恭。方进学习经术十多年,备受称赞。在受到老儒士胡常诋毁时,他派遣门下诸生虚心求教,胡常最终被感动。
B.翟方进忠真直言,维护朝纲。涓勋身为司隶,对丞相轻慢无礼,但对成都侯礼让有加,方进认为这不合礼法,于是上奏皇上降了涓勋的官。
C.翟方进注重修养,事母极孝。年少为学,后母赴京陪侍,织鞋供读。后官至丞相,供养母亲十分真诚。后母去世,守丧期满才又回来做官。
D.翟方进智能有余,深受倚重。翟方进与淳于长交好,等到淳于长触罪被杀,方进感到惭愧,上疏请罪辞官,但皇上宽宏大量,从不怀疑方进。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司隶,不肯谒丞相,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
(2)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免,而上以其重臣,为隐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