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佯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力捍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叔宝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
后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女子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B.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C.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D.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我国古代对封建帝王的一种称谓,指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拜,是授予官职之意,一般用于升任官,《陈情表》中 “举臣秀才”“除臣洗马”的“举”和“除”,和它一样,都表示升官。
C.疾,在古代“疾”是指小病,不严重的病;“病”则是比较严重的病了。而现在常把“疾病”并作一个词用。
D.卒,死的一种称谓,在我国古代,依据死者的身份地位,对死的称谓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琼胆量过人。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
B.秦琼为人忠心。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时,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那时追兵又到,唯独秦琼在全力保护他,没有逃跑。
C.秦琼能识明主。当他归附王世充后,发现王世充为人狡诈,不是一个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离开王世充投奔秦王。
D.秦琼英勇善战。他跟随秦王出征时,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秦琼前去击败他,没有不取胜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佯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2)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8 03:56: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峘府为偏将。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希烈疑,以养子六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阳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诘。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

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洽已据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澄始封陇西,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四。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B.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C.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D.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长官是刑部尚书。
B.公,爵位名。爵位是表明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士大夫,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澄作战勇敢剽悍。屡立战功,官职一路升迁,最开始时是江淮都统李峘幕府的副将,最终被封为陇西公,加封王爵。
B.李澄忠于朝廷。他被叛乱分子李希烈任命为尚书令,却派人向朝廷表心意;他审时度势,归顺朝廷,朝廷封他为武威郡王。
C.李澄很有谋略。兴元元年,在得到德宗亲手书写的帛诏时,他没有立即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为反叛李希烈做准备。
D.李澄做事很有个性。他在被加封为王爵后,每次呈上表章,必定会连着签署两个封爵,当时的士大夫都看不惯,讥笑他粗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澄密令焚营阳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
(2)比澄入,洽已据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已,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 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 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黄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B.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C.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D.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
B.“工部”“兵部”同属六部,“工部”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等事务,“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兵籍兵械及屯田等事务。
C.“少保”,少师、少傅、少保是太师、太傅、太保的副职,都是东宫官职。后来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D.“交趾”即“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与“安南” 意思相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生活上十分节俭,俸禄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
B.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
C.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
D.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 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秦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太祖验其言,擢迁光禄大夫。稚珪少学涉,有美誉。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为主簿。州举秀才。解褐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殿中郎。太祖为骠骑,以稚珪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迁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父忧去官,与兄仲智还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骄妒无礼,稚珪白太守王敬则杀之。服阅,为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转骁骑将军,复领左丞。迁黄门郎,左丞如故。转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左相承用晋世张、杜律二十卷,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于是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有轻重处,竞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其中朝议不能断者,制旨平决。至九年,稚珪上表日: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转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迁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帝不纳。徵侍中,不行,留本任。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迁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三年,稚珪疾,东昏屏除,以床舆走,因此疾甚,遂卒。年五十五。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南齐书·孔稚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B.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C.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D.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稚珪少年博学,擅长文辞。深受太守王僧虔器重,用他作主簿。因为有文采,被太祖任命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
B.孔稚珪孝顺长辈,性情严苛。与兄长返乡为父守孝期间,因兄仲智的小妾李氏,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最终杀了她。
C.孔稚珪重视律法,培养人才。上表建议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从严考核,一旦合格,立即提拔任用,来鼓励学子攻读律学,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
D.孔稚珪清俊风雅,气度疏阔。喜爱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张融等交情深厚。宅院中野草丛生却毫不在意,常有青蛙呜叫也反以为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
(2)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彻里帖木儿幼沉毅有大志,早备宿卫,擢中书直省舍人,遂拜监察御史。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生杀予夺皆出其意,道路侧目。彻里帖木儿抗言,历诋其奸,帖木迭儿欲中伤之。会山东水,盐课大损,除山东转运司副使。期月,补其亏数皆足。转刑部尚书,京师豪右惮之,不敢犯法,而以非罪丽法者多所全脱。
天历二年,拜中书右丞,寻升中书平章政事,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彻里帖木儿曰:“吾知为臣忠、为子孝、天下治、百姓安为瑞,余何益于治。”岁大饥,彻里帖木儿议赈之。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彻里帖木儿慨然曰:“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往复累月,民存无几矣。此盖有司畏罪,将归怨于朝廷,吾不为也。”大发仓廪赈之,乃请专擅之罪。文宗闻而悦之,赐龙衣、上尊。
至顺元年,云南伯忽叛,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治军有纪律,所过秋毫无犯。贼平,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师旋,囊装惟巾栉而已。
除留守上都。先是,上都官买商旅之货,其直不即酬给,以故商旅不得归,至有饥寒死者。彻里帖木儿为之请。有旨,出钞四百万贯偿之。迁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以严厉为政,部内肃然。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
初,彻里帖木儿之在江浙也,会行科举,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故其入中书,以罢科举为第一事。至元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首议罢科举,又欲损太庙四祭为一祭。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帝不允,诏彻里帖木儿仍出署事。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参政许有壬入争之。太师伯颜怒有壬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有壬乃曰:“科举若罢,天下人才绝望。”伯颜曰:“举子多以赃败,又有假蒙古、色目名者。”有壬曰:“科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岂尽出于举子?举子不可谓无过,较之于彼则少矣。”伯颜心然其言,然其议已定,不可中辍,乃为温言慰解之。
彻里帖木儿尝指斥武宗为那壁,那壁者,犹谓之彼也。又尝以妻弟阿鲁浑沙女为己女,冒请珠袍等物。于是台臣复劾其罪。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人皆快之。久之,卒于贬所。  
(取材于《元史·彻里帖木儿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山东转运司副使  除:撤销官职
B.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而以非罪丽法者多所全脱     丽:通“ 罹 ”,遭受
D.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     用宝:加盖皇帝印章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     彻里帖木儿为之请
B.生杀予夺皆出其意   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
C.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 举子多以赃败
D.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 科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 黄河水变清了,地方官认为是祥兆,要上报朝廷
B.太师伯颜怒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   伯颜生气说:“是你鼓动台臣说彻里帖木儿坏话的吗?”
C.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 看到驿馆中宴请考官,举子们心中愤愤不平
D.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 很多百姓已经饿死了,竟然还要拘泥于常规吗?
【小题4】下列属于“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的原因一项是
A.彻里帖木儿曾经大声谴责右丞相帖木迭儿的奸诈行为
B.彻里帖木儿曾任刑部尚书,严格执法,令京师豪右害怕
C.至元元年,彻里帖木儿曾经第一个提出了废科举之事
D.彻里帖木儿在言语上对武宗不敬,并曾骗取朝廷的赏赐
【小题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
(2)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
【小题6】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彻里帖木儿在赈灾和治军时的形象。
赈灾时__________、__________; 治军时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7】文中彻里帖木儿、伯颜主张“罢科举”而许有壬反对“罢科举”,请简要说明其各自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 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曰:“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椽。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 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众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注)①拂:翯之子。②申甫:拂之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礼意其子相也 意:明白
B.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  屈:屈意
C.不所则恐见怨 见:被
D.翊举上计掾   举:举荐
【小题2】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翊重义守德的行为的一组是(  )
①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②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
③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    ④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
⑤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 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传统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②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