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 ‘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B.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C.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D.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身学,自汝得之笃: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耽玩:潜心玩味
D.自求帝借书表:表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2)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1 05:19: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乃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

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 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 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 蒙庄子;深入不二, 则今之维摩诘。”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 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 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纠纠武夫,公侯干城’, 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思邈自云开皇 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 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 ,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 传授,有如目睹。东台侍郎孙处约将其五子——侹、儆、俊、佑、佺以谒思邈。思邈曰:“俊当先贵,佑当晚达,佺最名重,祸在执兵。”后皆如其言。太子詹事卢齐卿童幼时,请问人伦之事。思邈曰:“汝后五十年位登方伯,吾孙当为属吏,可自保也。”后齐卿为徐州刺史,思邈孙溥果为徐州萧县丞。思邈初谓齐卿之时,溥犹未生,而预知其事。凡诸异迹,多此类也。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 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思邈以王室多故:原因
B. 吾方助之以人  济:帮助
C. 吾闻善言天者, 必之于人 质:(以……为)本源
D. “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也 方:方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 弱冠 ,一种成人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并赐以字,以示 成年。后世泛指二十 左右的年轻男女。
B. 国子博士,古代学官名。主要职掌国子学学生的学业,有的还担当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
C. 方伯 ,殷周时代的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文中方伯指唐代刺史、观察使一类的职务。
D. 牲牢 ,指牲畜,古代行祭前需 先将此类牲畜饲养于牢,故称牲牢。按祭祀者身份地位分太牢和少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 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孙思邈择时而 出。在乱世,他避世隐居,辞不就官 ;遇明主太宗宣召,才肯接受就职。
B. 孙思邈圆融贯 通。主张把自然现象与人体疾病结合研究;处事上主张胆大心细,灵活又有原则。
C. 孙思邈养生有方。九十多岁高龄,然而视力听力还没有衰退,神采奕奕,死后容貌不改。
D. 孙思邈聪明博 达。能述前朝事情,犹如亲眼见过 ;又能预言后事,屡屡验证,非常神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
(2)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最戚夫人及其子赵王  怨:埋怨
B.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    用事:掌权
C.王陵陈平、绛侯曰 让:责备
D.夫社稷,定刘氏之后 全:保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该称汉高帝,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
B.汉代以前,夫人也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的妻妾的称呼。
C.“崩”本义为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
D.本纪或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非帝王不能称本纪。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善于表演。其子惠帝死后,光哭不流泪;丞相陈平请拜吕台、吕产、吕禄(她三个兄弟)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说,其哭乃哀”。
B.吕后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私心很重、报复心强,主要表现在对戚夫人及赵王上。
C.吕后自以为是,爱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结果事与愿违,连她自己的儿子都不买她的账,站到她的对立面上去了。
D.司马迁以其高超的史家智慧、简洁的叙述语言将汉代这一残酷的宫廷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2)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傅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琪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决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月余,大副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壶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商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借伪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B.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C.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D.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如《晋书·忠义传·秸绍》冲记载:“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B.节度使,官名。唐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旋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大顺,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时期没有年号,秦始皇首创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间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瑾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益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2)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苟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慕布衣,间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鸷下,遜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黃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管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继杀关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谍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逕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候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文帝前,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则指笞、杖、徒、流、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厨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李斯被判腰折,跟他的次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后章邯破杀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虎贲令,以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城武,破之。破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至秦,赐食邑怀德。攻槐里、好畤,最。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围章邯废丘。转击项籍。攻曲逆,最。还守敖仓,追项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水、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还守洛阳、栎阳,赐与颖阴侯共食钟离。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文帝即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B.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C.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D.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即封地,其大小随爵位黜升而损益,古代的卿、大夫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列侯是秦汉时设置的二十种爵位中的一种,属于“侯爵”,是异姓臣子的最高封爵。
C.符是朝廷封官、传达命令和调兵遣将的凭证,剖分为二,执有其中之一即可生效。
D.尚,有匹配之意,多指高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军功卓著。最初以中涓的身份随从沛公,后沛公封他为虎贲令;随刘邦四处征战,灭秦定楚,多次立上等功。
B.周勃不喜文学。周勃不喜欢文辞学问,每次召见诸位儒生和游说之士,他就面向东坐着,责令他们直言陈事。
C.周勃为人谨慎。他惧怕位高权重会祸殃及身,请求归还相印,皇帝允许他辞职,周勃辞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D.周勃木讷老实。他被诬入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2)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