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后章邯破杀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虎贲令,以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城武,破之。破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至秦,赐食邑怀德。攻槐里、好畤,最。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围章邯废丘。转击项籍。攻曲逆,最。还守敖仓,追项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水、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还守洛阳、栎阳,赐与颖阴侯共食钟离。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文帝即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B.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C.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D.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即封地,其大小随爵位黜升而损益,古代的卿、大夫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列侯是秦汉时设置的二十种爵位中的一种,属于“侯爵”,是异姓臣子的最高封爵。
C.符是朝廷封官、传达命令和调兵遣将的凭证,剖分为二,执有其中之一即可生效。
D.尚,有匹配之意,多指高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军功卓著。最初以中涓的身份随从沛公,后沛公封他为虎贲令;随刘邦四处征战,灭秦定楚,多次立上等功。
B.周勃不喜文学。周勃不喜欢文辞学问,每次召见诸位儒生和游说之士,他就面向东坐着,责令他们直言陈事。
C.周勃为人谨慎。他惧怕位高权重会祸殃及身,请求归还相印,皇帝允许他辞职,周勃辞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D.周勃木讷老实。他被诬入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2)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6 02:58: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蟠字士龙,滨州渤海人。汉乾祜二年举进士,解褐益都主薄。宋初,历 安远军及河阳节度推官、保义军掌书记。乾德五年,召拜监察御史,典染院事。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顿于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开宝七年,与殿中丞刘德言同知准南诸州转运事。太平兴国初,就迁仓部员外郎,改转运使,岁漕江东米四百万斛以给京师,颇为称职。秩满,部内僧道乞留,诏许再任,赐金紫,改驾部员外郎。八年,丁内艰,时以诸州纲运留滞,起复,知京城陆路发运司事。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朝廷方议封禅,以蟠为东封水陆计度转运使,会诏罢其礼。俄迁工部郎中,充河北水路转运使,改刑部郎中,就充水陆转运使,入判本部事。籍田毕,迁左谏议大夫。淳化初,兼同考京朝官差遣。二年,暴中风眩,上遣太医视之,赐以金丹。卒,年七十三。赐钱十万,给其丧事。蟠性清介寡合,能攻苦食淡,专事苛刻,好设奇诈,以售知人主。典染作日,太祖多临视之,蟠侦车驾至,辄衣短后衣,芒腾持梃以督役,头蓬不治,遽出迎谒。太祖以为勤事,赐钱二十万。尝受诏巡茶淮南,部民私贩者众。蟠乘羸马,伪称商人,抵民家求市茶,民家不疑,出与之,即擒置于法。子锴,初以父荫为大理评事,咸平二年,擢进士第。尝献《幸太学颂》。真宗中夜观书,得锴颂,颇嘉赏之,出以示辅臣,且言锴幼孤,能自立,召试,命直史馆。累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副使。

(选自《宋史·刘蟠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B.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C.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D.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
B.金紫,金印紫绶的简称。秦汉时期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列侯等皆金印紫绶。
C.纲运,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分若干组,一组称纲。
D.累迁,指多次升迁官职,“迁”与“授、拜、陟、擢、进”意义相同,都有升迁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刘蟠深得民心,官职多次升迁。在他做转运使任满的时候,统辖区内的僧人道士请求留下他。他多次升迁至工部郎中、左谏议大夫。
B.刘蟠兼任官职,深得皇帝体恤。淳化初年他兼任同考京朝官差遺。中风后,皇帝派遣太医给他看病,他去世后,皇帝赐钱供给其家人办理他的丧事。
C.刘蟠尽职尽责,认真勤于政务。在他主管典染作坊时,亲自穿着草鞋拿着木棒监督劳作,头发蓬乱不整,急忙出迎太祖,深得太祖信任。
D.刘蟠光耀门相,后辈不辱门庭。他的儿子刘锴因为进呈《幸太学领》而受到真宗赞赏,通过面试被任命为直史馆,多次升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副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
(2)蟠乘羸马,伪称商人,抵民家求市茶,民家不疑,出与之,即擒置于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路振字子发,永州祁阳人,唐相岩之四世孙。岩贬死岭外,其子琛避地湖湘间,遂居焉。振父淘美事马希杲,署连州从事,谢病终于家。振幼颖悟,五岁诵《孝经》《论语》。十岁听讲《阴符》,裁百言而止,洵美责之,俾终其业。振曰;“百言演道足矣,余何必学?”洵关大奇之。十二丁外艰,母氏虑其废业,日办诲激,虽隆冬盛暑,未始有懈。

淳化中举进士,太宗以词场之弊,多事轻浅,不能该贯古道,因试《卮言日出赋》,观其学术。时就试者凡数百人,咸愕眙忘其所出,虽当时驰声场屋者亦有难色。振寒素,游京师人罕知者,所作赋尤为典赡,太宗甚嘉之。擢置甲科,释褐大理评事,通判邠州,徙徐州。召还,直史馆,复遣之任,迁太子中允、知滨州。一日契丹至域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振乃亲加抚谕,且以敌盛不可与争锋,宜坚壁自守。数日,契丹引去。转运使刘综称其能,诏书褒美。

又以西兵未弭,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知河中府,徙知邓州。代还,判吏部南曹三司催欠凭由司。景德中使福建巡抚,俄判鼓司登闻院。会修《两朝国史》,以振为编修官。大中祥符初,使契丹,撰《乘轺录》以献。改太常博士、左司谏,擢知制诰。

振文词温丽,屡奏赋颂,为名辈所称,尤长诗咏,多警句。及居文翰之职,深惬物议,自是弥加精厉。从祀谯、毫,时同职分局掌事,振独直行在,专典纶翰,笺奏填委,应用无滞,时推其敏赡。七年,同修起居注,张复、崔遵度以书事误失降秩,择振与夏竦代之。嗜酒得疾,其冬卒,年五十八。录其子纶为太常寺奉礼郎。

振纯厚无域府,恂恂如也,时人惜其登用之晚。有集二十卷。又尝采五代末九国君臣行事作世家、列传,书未成而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契丹至城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
B.一日/契丹至/城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
C.一日/契丹至城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
D.一日/契丹至/城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外艰,古代丧制名,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文中指路振遭父丧。
B.释褐,指升迁,脱下之前的官服,接受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解褐”相同。
C.通判,与地方长官共同管理政事或职掌兵民狱讼的官职,同时有监察责任。
D.起居注,指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依据之一,一般不外传。
【小题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振家教严格。路振虽然天资聪颖,但在他十二岁之后,他的母亲担心他荒废学业,无论寒暑,都坚持对他加以教诲。
B.路振善于作赋。面对《卮言日出赋》一题,许多人都难以应对,路振却写出了典雅富丽的赋作,并因此受到太宗赞许。
C.路振才能出众。路振担任滨州知州时面对契丹军队入侵时能妥善应对,跟随皇帝到谯州、亳州祭祀时能及时处理公文。
D.路振著述丰富。路振著有文集二十卷,并想将五代末年九国君臣的事迹编成世家和列传,可惜还没来得及写就离世了。
【小题4】将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振曰:“百言演道足矣,余何必学?”洵美大奇之。
(2)振纯厚无城府,恂恂如也,时人惜其登用之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元祐,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年号。
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D.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曾樱,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御。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实移檄以“尔”“汝”侮之,樱亦报以“尔”“汝”,卒不屈。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樱助昌期、应升赀,而经纪攀龙死后事,为文祭之,出其子及僮仆于狱。宜兴毛士龙坐忤魏忠贤遣戍,樱讽士龙逃去。上官捕其家人,赖樱以免。武进孙慎行忤忠贤,当戍,樱缓其行。忠贤败,事遂解。崇祯元年以右参政分守漳南。九莲山贼犯上杭,樱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士民为樱建祠。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樱以百口保芝龙,遂讨灭香,芝龙感樱甚。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时贼已残十余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樱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两人方坐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令掌吏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清兵破福州,樱挈家避海外中左卫。越五年,其地被兵,遂自缢死。
(节选自《明史•曾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B.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C.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D.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只有名而无字。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C.服阕,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
D.吏部,是古代掌管文官任免升降的官署,与“户、礼、兵、刑、工”并称六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樱爱护属吏,不畏强暴。御史索要名单弹劾其属吏,曾樱采取自认考核下等的方式,主动保护下属;遭到宦官李实语言侮辱,他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B.曾樱明辨忠奸,曲庇贤良。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宜兴毛士龙,武进孙慎行等深受宦官奸臣迫害,曾樱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施以援手。
C.曾樱爱民为民,深得民心。山贼侵犯上杭,曾樱招募壮士,保境安民,百姓为他建生祠;曾樱遭诬陷被解送京城,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到京城为他鸣冤。
D.曾樱识才爱才,敢作敢当。曾樱曾以家中百余口人的性命作担保,举荐郑芝龙;晏日曙、万元吉获罪被罢官,他依然向朝廷力荐二人,使他们官复原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危言恐之,答日:“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
(2)寻以衡、水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郑人见之,皆避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而归以告壶丘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无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抗,必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吾见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涕泣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罪乎不震不止,是殆见吾德几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chōu)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矣。”列子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而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不及也。”壶子曰:“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猗(wēi)移,不知其谁何,因以为茅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狶(大猪)如食人,于事无亲,雕瑑(玉器上隆起的雕纹)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然而封戎,壹以是终。

(选自《列子·黄帝》有删节)

(注)①壶丘子,名林。战国郑人,列子之师。②湿灰:被水浸湿的灰不能复燃,喻壶子不能复生。③地文:土地的纹理,亦即土地的外貌。④德几:指生机。⑤杜权:在生气的闭塞不通之中开始有了转机。⑥猗移:委曲顺从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以道与世抗,必矣 信:同“伸”,表白。
B.吾见焉 怪:指神色异常。
C.是殆见吾德几也 杜:堵塞。
D.食狶如人 食:吃,吃饭。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B.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C.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D.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壶子不相信神巫,而他的学生列子却非常崇拜,为此,壶子决定会会这个神巫。
B.第一次见面壶子显示了大地那凝寂沉静的外貌,而神巫却认为是面如死灰,就以为壶子死期将至。
C.第二次见面壶子显示了像天壤那样柔和自然的外貌,神巫认为这是自己道术施救的结果,所以壶子能起死回生。
D.第三次见面壶子显示了还不曾从道的本原中产生出来的样子,神巫无法做出判断,于是吓得逃走了。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2)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