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毛颖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①,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②,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①明眎:眎,通视。《礼记·曲礼》中写道:“兔曰明眎。”
②趺(fū)居:踞坐。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B.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C.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D.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小题2】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因其字句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以此类推,龙对应十二地支的寅。
C.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民族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夷狄是对这些非华夏民族的泛称。
D.“封邑”是古代君主封赐给臣下的田邑,受封者对该田邑范围内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也叫“采地”、“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颖被蒙恬俘虏后,秦始皇以礼相待,日益亲宠,毛颖的命运由逆境往顺境转化,此后,平步青云,愈见发达,君臣、国人,无不喜爱,最后获得封邑,告老还乡,官运亨通。
B.秦始皇赐恩毛颖,让蒙恬带他入汤池沐浴,暗指毛笔之沐于砚中;并赐他封地管城,赐名管城子,暗指做成毛笔必需竹管。
C.《毛颖传》犀利而深刻地讽刺了统治者的薄义寡恩,为历史上有类似遭遇的人鸣不平,抒发作者心中之积愤。
D.明明是写毛笔这一物的特性,韩愈却把它当作人来写,而且郑重其事地为之立传,煞有介事地考其先祖,篇末还有太史公的议论,这种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构成了文章的寓庄于谐的喜剧性。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2)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6 05:17: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承庆字延休。性谨畏,事继母为笃孝。擢进士第,补雍王府参军,府中文翰悉委之。王为太子,迁司议郎。

仪凤中,诏太子监国。太子稍嗜声色兴土功承庆见造作玩好浮广倡优鼓吹喧哗户奴小人皆得亲左右承颜色恐因是作威福宜加绳察乃上疏极陈其端。又进《谕善箴》,太子颇嘉纳。承庆尝谓人所以扰浊浮躁,本之于心,乃著《灵台赋》,讥揣当世,亦自广其志。太子废,出为乌程令。迁凤阁舍人,掌天官选。属文敏无留思,虽大诏令,未尝著稿。失大臣意,出为沂州刺史。

明堂灾,上疏谏,以“文明、垂拱后,执政者未满岁,率以罪去,大抵皆恶逆不道。夫构大厦,巨川,必择文梓、艅艎。若亟毁而败,则是庇朽木、乘胶船也。臣谓陛下求贤意切,而取人之路宽,故一言有,而付大任。夫以尧举舜,犹历试诸难,况庸庸可超处辅相,以百万机畀小人哉?”书闻不报。未几,复为舍人,掌选。病免,改太子谕德。历豫、虢二州刺史,有善政。转天官侍郎,修国史。凡三掌选,铨授平允,议者公之。

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免冠待罪。时议草赦令,咸推承庆,召使为之,无桡色误辞,援笔而就,众叹其壮。

累犹流岭表。岁余,拜辰州刺史,未行,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诏撰《武后纪圣文》,中宗善之。迁黄门侍郎,未拜,卒。帝悼之,召其弟相州刺史嗣立会葬,拜黄门侍郎继其位。赠礼部尚书,谥曰温。

(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凤阁舍人 累:多次
B.夫构大厦,巨川    济:渡过
C.故一言有,而付大任 合:符合
D.以百万机畀小人哉  揆:察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谓陛下求贤意切  安能以身察察
B.况庸庸可超处辅相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C.然累犹流岭表 其无礼于晋
D.拜黄门侍郎继其位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承庆谨小慎微,为人孝顺,在补任雍王府参军时,府内的文书全委托给他,他文思敏捷,即使写大诏令,也未尝打草稿。
B.韦承庆敢于直谏,认为应该多途径选拔人才,不久再次担任舍人,但是因为他向来依附张易之,所以又被撤销舍人一职。
C.本文记叙了韦承庆的为官经历,他主张选择有能力的人担任宰相,在选拔任命官吏的过程中,公平允当,得到时人的肯定。
D.中宗认为韦承庆有才能,升任他为黄门侍郎,还没等到正式授官承庆就去世了,皇帝任命他的弟弟韦嗣立继承他的官位。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太 子 稍 嗜 声 色 兴 土 功 承 庆 见 造 作 玩 好 浮 广 倡 优 鼓 吹 喧 哗 户 奴 小 人 皆 得 亲 左 右 承 颜 色 恐 因 是 作 威 福 宜 加 绳 察 乃 上 疏 极 陈 其 端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承庆尝谓人所以扰浊浮躁,本之于心,乃著《灵台赋》,讥揣当世,亦自广其志。
(2)时议草赦令,咸推承庆,召使为之,无桡色误辞,援笔而就,众叹其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B.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C.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D.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小题2】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宗皋传(节选)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逮宗皋及耀,各杖一百,燿遂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麋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人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人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I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人/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人/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的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官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粮食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器亦芝龙与成功私书 发:打开
B.成功诺 阳:通“佯”,假装
C.舟大小衔尾进 径:走近路
D.数日卒    遽: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勒,全称“多罗贝勒”。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B.左都御史,属于我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御史。明清中央监察机构称为都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
C.爵,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初一。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本文中指郑成功住在北屋。
【小题4】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担任定远大将军的儿子济度对他劝降,他最终都没有投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抗命。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2)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蓍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五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啼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順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萁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厌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虛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黃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科举考试录取考选进士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可追赠”
D.“谥号”是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职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进凍。他针对给公主造道观而劳民伤财一事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
C.魏知古忠于朝廷,敢于揭发。魏知古得知窦怀贞等将阴谋乱国,就秘密地揭发了他们的阴谋,终使窦怀贞被杀,他被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D.魏知古深受赏识,屡受封赏。他先因皇上赞赏他耿直而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在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2)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