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方苞,
字灵皋,江南桐城人
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
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
疏言事,
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
③。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
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
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
①今安徽桐城人。
②给旗人做奴仆。
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
B.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
C.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
D.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
B.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监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
C.疏,是臣子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如唐代杜甫 《遣兴》诗之四:“上疏乞骸骨, 黄冠归故乡。”《新五代史·明宗纪论》:“当是时,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时事。” |
D.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部的总称,始于隋唐时期。其中吏部掌管各项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户部掌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
B.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
C.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
D.方苞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
【小题4】把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
⑵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