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四、文言文阅读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岀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岀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缚之 执:捉拿
B.高帝以为然,乃使告诸侯会陈  发:派遣
C.而举兵攻之,是之战也 趣:有趣
D.既行,人有恶哙者   短:说坏话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
B.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
C.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
D.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有人密告韩信谋反时,刘邦没轻信诸将意见,而是认真听取陈平的分析,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说明刘邦很信任陈平。
B.韩信被刘邦捆绑后愤怒高呼,后悔自己没有早烹杀刘邦,留下后患。
C.刘邦善于用人,但又多疑。
D.陈平曾为高祖出谋划策捉拿樊哙 ,刘邦死后,樊哙夫人吕媭就多次在吕太后面前说陈平坏话,可吕太后闻知此事,却暗自高兴。
【小题4】把下面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1)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2)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8 03:48: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种师道字彝叔。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通判原州,提举秦凤常平两郡。议役法忤蔡京,迁庄宅使、知德顺军。又诬其诋毁先烈,罢入党籍,屏废十年。以武功大夫知怀德军。夏国画境,其人焦彦坚欲得故地,师道曰:“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家疆土益蹙矣。”彦坚无以对。
童贯握兵柄而西,翕张威福,见者皆旅拜,师道长揖而已。召诣阙,徽宗访以西夏边事,对曰:“先为不可胜,来则应之。妄动生事,非计也。”贯议徙内郡弓箭手实边,而指为新边所募。帝复访之,对曰:“臣恐勤远之功未立,而近扰先及矣。”帝善其言,赐袭衣、金带,以为提举秦凤弓箭手。
知渭州,督诸道兵筑席苇城,敌至,坚壁葫芦河。师道陈于河浒,若将决战者。阴遣偏将曲充径出横岭,扬言援兵至,敌方骇顾,杨可世潜军军其后,姚平仲以精甲击之,敌大溃,斩首五十级,获橐驼、马牛万计,其酋仅以身免。卒城而还。
征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既薄城下,敌守备甚固。官军小怠,列校有据胡床自休者,立斩之,尸于军门。令曰:“今日城不下,视此。”众股栗,噪而登城,城即溃,时兵至才八日。帝得捷书喜,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
完颜氏兴兵叛辽,贯谋因之伐燕地。师道谏曰:“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无乃不可乎?”贯不听。既次白沟。辽使来请曰:“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贯不能对,师道复谏宜许之,又不听,密劾其助贼,责为右卫将军致仕,而用刘延庆代之。延庆败绩于卢沟,帝思其言,起为宪州刺史、知环州。
金人南下,御史中丞许翰见帝,以为宜授师道兵柄。上曰:“种师道老矣,难用。”翰见师道于殿门外,师道不语,曰:“国家有,公勿以书生之故不肯谈。”师道始言:“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翰叹其言,复上奏谓师道智虑未衰,尚可用。于是加检校少师,进太尉,换节镇洮军,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屯滑州,实无兵自随。
金师退,师道请屯兵沧、卫、孟、滑,备金兵再至。朝论以大敌退,不宜劳师以示弱,格不用。既而种师中战死,姚古败,朝廷震悚,召师道还。太原陷,又使巡边。次河阳,揣敌必大举,急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大臣以为怯,复召还。既至,病不能见。十月,卒,年七十六。帝临奠,哭之恸,赠开府仪同三司。(《宋史》)
【小题1】下列各句加横线字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人焦彦坚欲得故地本来
B.无乃不可乎恐怕
C.国家有危难之事
D.朝论以大敌退刚、才
【小题2】(小题2)下项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B.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C.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D.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小题3】(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种师道颇有领军才干,但是年轻之时,被列入朋党名册,弃置十年,并非因其诋毁先烈,而是因议论朝政违背了蔡京的心意。
B.童贯抽调内郡的弓箭手到边境来扩充军力,皇帝向种师道咨询此事,种师道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给边境郡县带来滋扰。
C.种师道提议占据要道,截断金兵的粮道,以逸待劳击败金兵。许瀚把师道的意见上报,认为其人可用,朝廷于是授予种师道兵权。
D.金兵退却后,种师道提议在要地屯兵,但是被朝廷驳回,不久后,种师中和姚古两路大军战败,朝廷惊动,才又启用种师道。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既薄城下,敌守备甚固。
②次河阳,揣敌必大举,急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

同类题2

卷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平得宰天下 宰:分割B.陈涉起而王陈 王:称王
C.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D.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具:详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阴险狡诈,面对项羽所派使者,他先是故意将其当成范增的使者盛重接待,又假装在知道是项羽使者后降低接待规格,这让项羽对范增起了疑心。
C.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D.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始终没能招致到天下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小题3】用“/”号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小题4】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2)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杨士奇,名寓,泰和人。早孤,随母适罗氏,已而复宗.贫甚.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

成祖即位,改编修。五年进左谕德。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时藩司守令来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司,岁课其驹。士奇曰:“朝廷选贤授官,乃使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也,何以示天下后世。”帝许中旨罢之,已而寂然。士奇复力言。又不报。有顷,帝御思善门,召士奇谓曰:“朕向者岂真忘之。闻吕震、李庆辈皆不喜卿,朕念卿孤立,恐为所伤,不欲因卿言罢耳,今有辞矣。”手出陕西按察使陈智言养马不便疏,使草敕行之。士奇顿首谢。群臣习朝正旦仪,吕震请用乐,士奇与黄淮疏止。未报。士奇复奏,待庭中至夜漏十刻。报可。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帝即罢弗治。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帝以四方屡水旱,召士奇议下诏宽恤,免灾伤租税及官马亏额者。士奇因请并蠲逋赋,理冤滞,汰工役,以广德意。民大悦。士奇复请抚逃民,察墨吏,举文学、武勇之士,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皆报可。当是时,帝励精图治,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B.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C.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D.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编修,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国史等书籍。明清时翰林院设置编修一职。
B.顿首,叩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C.夜漏,指夜间时刻,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通常用铜壶滴漏。
D.墨吏,指才华很高的文官,常用以指学问精深、道德高尚的文臣学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士奇幼时家垅境贫困,苦学有才。他学习努力,家贫就教学生来维持生计;朝廷修纂《太祖实录》,他被推举,接着凭才华被召入翰林院。
B.杨士奇直言敢谏。不俱权贵。他反对地方官养马。反复奏请停止朝拜用乐,权臣忌恨他、攻击他,可他还是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C.衡士奇为人宽仁,维护朝臣,徐奇馈赠官员土特产没有给他,他还为徐奇解释;大理卿虞谦被降职,他又为之辩白。使之复官。
D.杨士奇为官谨慎,言事辄中。他私下从来不谈公事,即使关系亲密的人也听不到,他提出的抚恤百姓、任用贤能等建议。都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
(2)士奇因请并蠲逋赋,理冤滞,汰工役,以广德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术,字怀哲,少明敏,有识度。解褐司空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典营构邺都宫室,有思理,百工克济。再迁尚书右丞,出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遭父忧去职,清河父老数百人诣阙请立碑颂德。文宣嗣事,累迁散骑常侍。齐天保元年,侯景征江西租税,术率诸军度淮断之,烧其稻数百万石。还镇下邳,人随术北渡者三千余家。东徐州刺史郭志杀郡守,文宣闻之,敕术自今所统十余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先启听报,以下先断后表闻。齐代行台兼总人事,自术始也。安州刺史、临清太守诸镇将犯法,术皆案奏杀之。睢州刺史及所部郡守俱犯大辟,朝廷以其奴婢百口及赀财尽赐术。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僚列闻之,遗术书曰:“昔闻孔子忍渴于盗泉,足下今能如此,可谓异代一时。”武定八年,侯景叛。及王僧辩破之,术招携安抚,城镇前后款附者二十余州。兖州刺史郭元建获传国玺,文宣欲以玺告于太庙,檄术以进焉,其见重若此。寻征殿中尚书,领太常卿,仍与朝贤议定律令。累迁吏部尚书,干食南兖州梁郡。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天保末,文宣令术选百员官。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术临军以威严,牧人有惠政。少爱文史,晚更修学,虽在戎旅,手不释卷。及定淮南,凡诸资物一毫无犯,但大收典籍,多是宋时佳本。及还朝,颇以馈遗权要,物议以此少之。十年卒,年六十。
(选自《北齐书·辛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B.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C.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D.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是中国古代的容量单位,此外还有升、斗、斛等。
B.刺史,是古代行政区的长官之一,属于地方官职,负责监察检核之事。
C.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即将斩下的头悬于高处示众,也是死刑的通称。
D.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祖之所,里面供奉皇帝先祖以及某些皇后和功臣的神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术聪明干练,政绩斐然。在中央为官营造邺都宫殿时,思维清晰有条理;在地方为政时,受到百姓爱戴,百姓联合请求立碑为其颂扬德行。
B.辛术军功卓著,深得民心。他率领军队南渡淮水禁绝侯景征税的行为,返回时,众多百姓追随他而来;侯景反叛被破后,辛术安抚人民,诸县相继依附。
C.辛术据实执事,备受信任。辛术能够依据所犯罪过轻重处罚犯罪官员;君主对他十分信任,将处罚官吏的权利交给他,甚至将护送传国玺的重任也托付给他。
D.辛术廉于财利,酷爱文史。朝廷将犯罪官员的奴婢以及财产赐给他,他不为所动;平定淮南之后,钱财秋毫无犯,只收藏宋时典藏,因此受到非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
(2)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