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邢德,泽州人,绿林之杰也,能挽强弩,发连矢,称一时绝技。而生平落拓,不利营谋,出门辄亏其资。两京大贾往往喜与邢俱,途中恃以无恐。会冬初,有二三估客薄假以资,邀同贩鬻(1),邢复自罄其囊,将并居货。有友善卜,因诣之,友占曰:“此爻为‘悔’,所操之业,即不母而子亦焉。”邢不乐,欲中止。而诸客强速之行。至都果符所占。
腊将半,匹马出都门,自念新岁无资,倍益怏闷。时晨雾蒙蒙,暂趋临店解装觅饮。见一颁白叟共两少年酌北牖下,一僮侍黄发蓬蓬然。邢于南座,对叟休止。僮行觞误翻柈(2)具,污叟衣。少年怒,立摘其耳。捧巾持帨,代叟揩试。既见僮手拇俱有铁箭镮(3),厚半寸,每一镮约重二两余。食已,叟命少年于革囊中探出镪物,堆累几上,称秤握算,可饮数杯时,始缄裹完好。少年于枥中牵一黑跛骡来,扶叟乘之,僮亦跨羸马相从,出门去。两少年各腰弓矢,捉马俱出。
邢窥多金,穷睛旁睨,馋焰若炙,辍饮,急尾之。视叟与僮犹款段于前,乃下道斜驰出叟前,紧衔关弓怒相向。叟俯脱左足靴,微笑云:“而不识得老饕(4)也?”邢满引一矢去。叟仰卧鞍上,伸其足,开两指如钳,夹矢住。笑曰:“技但止此,何须而翁手敌?”邢怒,出其绝技,一矢刚发,后矢继至。叟手掇一,似未防其连珠;后矢直贯其口,踣(5)然而堕,衔矢僵眠。僮亦下。邢喜,谓其已毙,近临之。叟吐矢跃起,鼓掌曰:“初会面,何便作此恶剧?”邢大惊,马亦骇逸。以此知叟异,不敢复返。
走三四十里,值方面纲纪,囊物赴都(6)。要取之,略可千金,意气始得扬。方疾骛(7)间,闻后有蹄声,回首则僮易跛骡来,驶若飞。叱曰:“男子勿行!猎取之货宜少瓜分。”邢曰:“汝识‘连珠箭邢某’否?”僮云:“适已承教矣。”邢以僮貌不扬,又无弓矢,易之。一发三矢连遱(8)不断,如群隼(9)飞翔。僮殊不忙迫,手接二,口衔一。笑曰:“如此技艺,辱莫煞人!乃翁偬遽(10),未暇寻得弓来,此物亦无用处,请即掷还。”遂于指上脱铁镮,穿矢其中,以手力掷,呜呜风鸣。邢急拨以弓,弦适触铁镮,铿然断绝,弓亦绽裂。邢惊绝,未及觑避,矢过贯耳,不觉翻坠。僮下骑便将搜括,邢以弓卧挞之。僮夺弓去,拗折为两,又折为四,抛置之。已,乃一手握邢两臂,一足踏邢两股,臂若缚,股若压,极力不能少动。腰中束带双叠可骈三指许,僮以一手捏之,随手断如灰烬。取金已,乃超乘,作一举手,致声“孟浪”,霍然径去。
邢归,卒为善士,每向人述往事不讳
(选自《聊斋志异·老饕》)
【注】
(1)鬻yù卖:~歌。~画。~文为生。卖儿~女。
(2)柈pán古同“盘”,盘子。【bàn】:〔~子〕方言,大块的木柴。
(3)镮huán,“环”,泛指圆圈形物,
(4)饕餮:读音tāo tiè,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5)踣bó跌倒:屡~屡起。
(6)值方面纲纪,囊物赴都:(邢德)正碰上往京城押送财物的官差,便拦路抢劫了钱财。
(7)骛wù乱跑,奔驰:~望(放眼远望)。~骤(急速,急骤)。同“务”。
(8)遱lóu步行连续不断的样子,如“俄而尺许小人,~~而出,至不可数。”
(9)隼sǔn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
(10)偬遽zǒng jù仓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途中恃以无恐:害怕
B.见一白叟共两少年酌北牖下 颁:颁发
C.两少年各腰弓矢,捉马出俱:一同,一起
D.疾骛间,闻后有蹄声方:正在,正要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叟和小僮武艺高强的一组是( )
①仰卧鞍上,伸其足,开两指如钳,夹矢住
②邢大惊,马亦骇逸
③一发三矢连遱不断,如群隼飞翔
④遂于指上脱铁镮,穿矢其中,以手力掷,呜呜风鸣
⑤邢惊绝,未及觑避,矢过贯耳,不觉翻坠
⑥僮以一手捏之,随手断如灰烬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邢德是条绿林好汉,箭术高强。但是好箭术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气,出门做生意,常常遇上倒霉事,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赔了本。
B.邢德做生意赔了本没钱过年,心里很郁闷。到路边客店里喝酒时,发现餐厅北窗下有个白发老人与两个少年正在饮酒。其中一个少年因童子倒酒时失手打翻了酒具,弄脏了老翁的衣服,就残忍地揪住小僮的耳朵并让他拿手巾替老翁擦拭。
C.邢德打劫老人未成,落荒而逃,却遇到一支官府押送金银财宝的队伍,意外的得了一大笔银子。正在得意时,却被随后赶来的小僮打败,钱也被抢了个精光。
D.邢德后来成为善士,常常毫不隐瞒的向别人讲述往事,是因为他真正懂得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年于枥中牵一黑跛骡来,扶叟乘之,僮亦跨羸马相从,出门去。
(2)邢归,卒为善士,每向人述往事不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1 05:47: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媪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如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一”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自寒微/卓尔赢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卓尔市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赢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赢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周家担负更重的责任。
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不求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憙、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
D.郑冲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乂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州,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
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渡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
太平兴国六年冬,南郊毕,迁吏部郎中。八年,与膳部郎中、知杂滕中正,兵部郎中刘保勋,刑部郎中辛仲甫皆以久次郎署,擢升谏垣,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雍熙四年,出知广州,未上,移知江陵府,俄改河南府。端拱中,迁给事中。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列传》)
(注)①金紫,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②内附,表示归附的诚意。③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富的统计与支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   悦:以……为悦
B.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 及:到,等到
C.示以威福,夷人率服 率:率领
D.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   报:回复
【小题2】下列对文中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B.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C.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D.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许仲宣能干的一组是( )
①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 ②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
③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 ④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
⑤擢升谏垣,仲宣为左谏议大夫    ⑥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许仲宣在后周担任过官职,但是宋太祖召见许仲宣后,见他气貌雄伟,太祖非常高兴,并授予他官职。
B.在征讨并州、江南、南唐的时候,许仲宣不仅负责粮草的征集与转运,还负责征兵,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得到了皇帝的嘉奖,获赐金紫。
C.在征讨交州时,许仲宣上奏罢免大将孙全兴的兵权,没有等到回复就安置了士卒,后来向皇帝请罪,不仅没获罪,反而被赏赐。
D.在征讨江南时,都部署曹彬要用几万件陶器给士卒做灯具用,许仲宣早就事先做好了安排,并按量供应给曹彬,充分显示了才干。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
(2)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景先,南兰陵兰陵人,太祖从子也。祖爱之,员外郎。父敬宗,始兴王国中军。景先少遭父丧,有至性,太祖嘉之。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解褐为海陵王国上军将军,补建陵令,还为新安王国侍郎,桂阳国右常待。太祖镇淮阴,景先以本官领军主自随,防卫城内,委以心腹。与世祖款昵,世祖为广兴郡,启太祖求景先同行,除世祖宁朔府司马,自此常相随逐。

出为持节、督司州军事、宁朔将军。是冬,虏出淮、泗,增司部边成兵。义阳人谢天盖与虏相构扇,景先言于督府,骠骑豫章王遗辅国将军萧惠朗二千人助景先。惠朗依山筑城,断塞关隘,讨天盖党与。虏寻遣伪南部尚书頞跋屯汝南,洛州刺史昌黎王冯莎电清丘。景先严备待敌。豫章王又遣宁翔将军王僧炳三千人屯义阳关外,为声援。虏退,进号辅国将军。

景先启称上德化之美。上答曰:“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教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世祖即位,征为侍中,领左军将军。景先事上尽心,故恩宠特密。遭母丧诏超起为领军将军迁征虏将军丹阳尹五年荒人恒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上以景先谙究司土,诏曰:“得雍州刺史张瑰启事,蛮虏相扇,容或侵。蜂虿有毒,宜时剿荡。可遣征虏将军丹阳尹景先总率步骑,直指义阳。可假节,司州诸军皆受节度。”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

军未还,遇疾卒,时年五十。上伤惜之,诏曰:“西信适至,景先奄至丧逝,悲怀切割,自不胜任。今便举哀。赙钱十万。布二百匹。” 谥曰忠候。

(选自《南齐书·萧景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遭母丧/诏超起为领军将军/迁征虏将军/丹阳尹/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
B.遭母丧/诏超起/为领军将军/迁征虏将军丹阳尹/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
C.遭母丧/诏超起/为领军将军/迁征虏将军/丹阳尹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
D.遭母丧/诏超起为领军将军/迁征虏将军丹阳尹/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侄子。古人非常注重宗族观念,“从子”的概念通常会追溯到曾祖父。唐宋之后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
B.持节:节,施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施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刺史:刺,检核问事;史,御史。官职名,负责监察。汉武帝始置,为维护皇权集中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D.雍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分别为荆州、豫州、梁州、青州、徐州、扬州、冀州、秦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景先出身名门望族,家世显赫。富贵的出身,使他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的机会,是他受太祖和世祖喜爱的客观原因。
B.萧景先官运亨通,顺风顺水。先后担任宁朔将军、左军将军等职,母丧守孝期未满就被起用为领军将军。
C.萧景先不避艰险,战功显赫。萧景先为世祖镇守疆域不辞劳苦,即便被派往艰苦的地方,也能立下战功。
D.萧景先指挥有方,深受百姓爱戴。萧景先在征讨桓天生时注重和人合作;在征讨魏虏时,百姓设酒欢迎萧景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2)西信适至,景先奄至丧逝,悲怀切割,自不胜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也。父藻,魏建德太守,赠幽州刺史。孝庄时,斐于西兖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历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修《起居注》。
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请斐至宅三致书斐不答。梁人曰:“羊来已久,经贵朝迁革,李、卢亦诣宅相见,卿何致难?”斐曰:“柳下惠则可,吾不可。”梁主乃亲谓斐曰:“羊侃极愿相见,今二国和好,天下一家,安得复论彼此?”斐终辞焉。使还,除廷尉少卿。
石济河溢,桥坏,斐修治之。又移津于白马,中河起石潬,两岸造关城,累年乃就。东郡太守陆士佩以黎阳关河形胜,欲因山即壑以为公家苑囿。遗斐书曰:“当谘大将军,以足下为匠者。”斐答书拒曰:“当今殷忧启圣,运遭昌历。故大丞相天启霸功,再造太极;大将军光承先构,嗣绩丕显。国步始康,民劳未息。诚宜轻徭薄赋,勤恤民隐。《诗》不云乎:‘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古之帝王,亦有表山刊树,未足尽其意;下辇成宴,讵能穷其情。正足以靡天地之财用,剥生民之髓脑。是故孔子对叶公以来远,酬哀公以临民,所问虽同,所急异务故也。相如壮上林之观,扬雄骋羽猎之辞,虽系以隤墙填堑,乱以收罝落网,而言无补于风规,只足昭其愆戾也。”
寻转尚书右丞。天保初,除镇南将军、尚书吏部郎中。以公事免。久之,除都水使者。显祖亲御六军,北攘突厥,仍诏斐监筑长城。作罢,行南谯州事,加通直散骑常侍、寿阳道行台左丞。迁散骑常侍,食陈留郡干。未几,除徐州刺史,带东南道行台左丞。乾明元年,征拜廷尉卿,迁卫大将军,兼都官尚书,行太子少傅,徙殿中尚书,以本官监瀛州事。抗表致仕,优诏不许。顷之,拜仪同三司,食广阿县干。卒于位。赠使持节、都督北豫光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谥曰敬简。子师孝,中书舍人。
(选自《北齐书·阳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请斐至宅/三致书/斐不答
B.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请斐至宅/三致书/斐不答
C.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请斐至/宅三致书/斐不答
D.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请斐至/宅三致书/斐不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赠”这里指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B.“足下”意为“您”,是古时的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时始有,秦汉置之。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有时也作为医生的称呼。
D.“谥”指人死去之后,人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斐意志坚定。他出使外国能够经得起诱惑,坚决地拒绝叛臣的邀请,别人的劝说都不能打动他,因此出使回来,就升任为廷尉少卿。
B.阳斐反对大兴土木。他认为国家刚刚走上正轨,应该轻徭薄赋,抚恤民生疾苦,并委婉指出大兴土木是浪费天地间的财物,剥夺百姓的血汗。
C.阳斐善于劝谏。他通过列举司马相如称颂上林的壮观,杨雄赞美帝王出猎场面的浩大等史实,说明修造皇家园林无益于讽谏规劝,只会促成帝王的过错。
D.阳斐一心为公。他因为公事被免官,过了很长时间才恢复职务,但他没有因此怨恨,而是接受命令,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皇帝的嘉奖,连续升官。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羊来已久,经贵朝迁革,李、卢亦诣宅相见,卿何致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宋史•王祐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
B.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太祖被推举而称帝。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王祐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好。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帝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帝重用。太祖征讨太原时,因运粮车辆堵塞道路而治罪转运使,赵普劝说太祖原谅他,并举荐王祐去治理,果然形势很好。
C.王祐敢于直言,劝谏皇帝。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王祐不依附权贵,有政治远见。卢多逊多次劝他依附自己,但王祐没有听从;王祐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劝说卢多逊,结果事情的发展果然与宇文融相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2)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