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
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于邓芝、费祎。迁为侍中,徙尚书。
延熙十年,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预复东聘吴,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遗预大珠一斛,乃还。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宗预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B.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C.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D.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小题2】对下面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③俱不足以相问也 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预多次出使东吴,他说话直率的特点受到孙权的喜爱,他受孙权尊敬的程度仅次于邓芝和费祎,为维护吴蜀两国的友好关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B.诸葛亮去世之后,吴国在吴蜀边境的巴丘增加了1万人的军队,蜀国听说后也加强了永安的防守,孙强问起此事时,宗预做了非常巧妙的回答。
C.宗预老当益壮,按照周礼,六十岁就不再带兵打仗,而他却在六十岁时就接受了带兵的任务,这引起了车骑将军邓芝的不满,向他提出质询。
D.吴蜀两国是既对立又联合的关系,因而宗预多次受聘到吴国任职,使吴主孙权非常喜欢他,在他最后一次离开吴国时,孙权含泪相送,还赠送给他许多珍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
(2)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7 07:01: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宪成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彧独将宗族至冀州。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卓遣李傕等出关东,所过虏略,至颖川、陈留而还。乡人留者多见杀略。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宮通谋。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敦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建安元年,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未可卒制。彧劝太祖曰:“普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摘编自《三国志·荀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B.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C.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D.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汉武帝以后,迄于东汉,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
B.宗族,指拥有共同祖先的人群集合,通常在同一聚居地,为了生存和安全的目的,由几个核心家庭松散地组成。一个宗族通常表现为一个姓氏。
C.太祖是曹操的庙号,是其子曹丕继位称帝后所追授。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用于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D.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彧年少有才,南阳人何颙很赏识他,称赞他是像王佐一样的人才。后来曹操还把他比作汉高祖的重要谋士张良,让他担任自己的司马,参与军谋。
B.荀彧有先见之明,为了躲避董卓之乱,他请求离京出任地方官,被任命为亢父县令后,又借机弃官回家,并带领宗族迁到冀州,躲过了李傕等的虏略。
C.荀彧力排众议,说服曹操迎天子以令诸侯,因此受到重视,被提拔为汉朝侍中,代理尚书令,经常留在朝中执行重任。
D.荀彧认为曹操发起义兵是为了匡正朝廷安定国家,因此反对他谋权篡位,引起曹操不满。后来他被曹操借机扣留在军中,因病忧郁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2)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琬字公,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亮卒,后主以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仲,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戏于琬曰:“公与戏诱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诚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琬曰:“作事愤愤,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愤愤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愤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近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有改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为政以民为本
(2)既无
(3)或欲戏于琬曰
(4)又督农杨敏曾琬曰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主琬为尚书令    资政殿学士行
B.是戏快也  则显吾
C.事不当理,愤愦矣  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D.好恶存道  孰能讥之乎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2)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小题4】下列的四字短语均出自本文,和蒋琬品质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①社稷之器  ②百里之才  ③安民为本  ④出类拔萃
⑤众望渐服  ⑥作事愤愤  ⑦心无近莫  ⑧好恶存道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⑥⑧D.②④⑤⑦
【小题5】从写蒋琬所用的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①,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②,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套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曰文侯。长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袭爵。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注释: ①茂才:本指秀才,为避讳汉光武帝刘秀改为茂才。②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B.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C.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D.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小题2】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汉字的一种形体,产生于战国晚期,西汉时发展成熟,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隶书把字形进一步简化,书写变得简化,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是汉字两大阶段(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的分野。
B.侯:爵位,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爵位是世袭的。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C.弱冠:《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加冠礼并赐以字。古人二十岁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谥:即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与赵昱、王朗齐名,被推荐为孝廉、茂才均未就任。
B.张昭受孙策委托,辅助孙权,尽心尽责的劝导孙权走出悲伤,履行继承者的职责。
C.孙权骑马射虎因被张昭婉言规劝,他虽立即认可了张昭的话,却没有真正改正。
D.孙权觉得张昭性格不适合担任事务繁多的丞相职位,因而两次都没有任命张昭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于朗陵,众多归之。时有周直者,众二千余家,与恭、通外和内违。通欲图杀直而恭难之,通知恭无断,乃独定策,与直克会,酒酣杀直。众人大扰,通率恭诛其党帅,尽并其营。后恭妻弟陈郃,杀恭而据其众。通攻破郃军,斩郃首以祭恭墓。遭岁大饥,通倾家振施,与士分糟糠,皆争为用。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于许,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拜裨将军,封建功侯。分汝南二县,以通为阳安都尉。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通亲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追增邑二百户,并前四百户。文帝践阼,谥曰刚侯。诏曰:“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通秉义不顾,使携贰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虽已袭爵,未足酬其庸勋,以基为奉义中郎将,以宠异焉。”

(节选自《三国志·李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B.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C.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D.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汉献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侯,封建制度的一种爵位,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等。
D.邑,即采邑,是君主赏赐给大臣的封地,受封者对其封地具有绝对独立的统治权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通遇事果断,颇有谋略。面对与自己貌合神离的周直,李通果断决策,设计杀掉周直,并平定了乱局,兼并了周直的队伍。
B.李通克己守法,公正无私。李通妻子的伯父犯法,朗陵县长赵俨将要对他处以死刑,李通不因自己的妻儿求情而干预,还赞扬赵俨。
C.李通慧眼识人,忠贞不贰。官渡之战时,曹操暂处劣势,李通认定曹操明哲,坚定追随,斩杀了袁绍的劝降使者,送还了刘表的印绶。
D.李通功勋卓著,深受敬重。李通投奔太祖后破张绣,聚人心,救曹仁,建立功勋,却不幸英年早逝,朝廷对他高度赞赏,厚加封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后封都亭侯。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进封都乡侯。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於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仪嫌二宫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但臣言辞鄙野,不能究尽其意。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书三四上。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B.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C.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D.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业,伟大的功业,这里指帝业。“孙权承摄大业”指孙权在兄长孙策去世后掌管江东。
B.拜,授予某种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辟、除、选等,表示提拔可以用擢。
C.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爵位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都亭侯是侯爵中较低的一种。
D.素棺,指白色的棺材。古人下葬时都使用棺椁,是仪遗言用素棺,表明了他的节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仪很有自知之明。孙权对他很器重,想要让他做带兵的将领,可是仪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
B.是仪为人实事求是。当吕壹污蔑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时候,在座的人因为害怕吕壹都附和吕壹,只有是仪据实回答询问。
C.是仪很有外交才能。诸葛亮死后,孙权挂心西州的事务,派遣是仪出使蜀国,是仪成功让蜀国派遣使臣来修订盟约。
D.是仪生活比较俭朴。孙权出行,看见一座大宅子,随从说是是仪家的,孙权表示是仪生活俭朴,不可能修建这么大的宅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
(2)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