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B.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C.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D.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
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阕”。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C.“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C.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D.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②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28 03:19: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侃传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军佐或以谈戏废事者,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将吏则加鞭扑,曰:“樗蒲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益实用。君子当正其威仪,何有蓬头、跣足,自谓宏达邪!”有奉馈着,必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臻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礼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资治通鉴》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辄朝运百于斋外   甓:瓦
B. 终日敛膝坐 危:端正
C. 听事前余雪犹湿     听事: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
D. 后正会    正会:正月初一聚会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诸参佐或以谈废事者 ③自弃也
②如不佃而贼人稻 ④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
A. 两个“戏”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B. 两个“戏”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C. 两个“戏”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D. 两个“戏”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小题3】比较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问其故
②有奉馈者,必问其所由
③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
④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4】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A. 过分地悠闲安逸,恐怕不能够做成大事
B. 谁悠闲安逸超过你们,谁就不能做成大事
C. 过分地悠闲安逸,只怕不可以承担大事
D. 谁悠闲安逸超过你们,谁就很难承担大事
【小题5】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A. 倘若是努力工作所达到的,即使轻微也一定高兴,慰问后加倍赏赐
B. 倘若是用力气换来的,东西即使轻微也一定高兴,慰问后加倍赏赐
C. 倘若是自己劳动所得,东西即使轻微一些也一定高兴,慰问后甚至两倍三倍地赏赐
D. 倘若是在协作中用力气换来的,东西再少,也在慰问后,成倍甚至两三倍地予以赏赐
【小题6】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A. 他管理众务,微服密访,都是这类做法
B. 他综合治理,细微周密,都是这一类做法
C. 他监督杂物,但作风细密,此类的作风多得很
D. 他总理众务而作风细密,都像上述这类情况
【小题7】下列对陶侃的为人做事评述概括较好的一项是
A. 陶侃为人聪慧敏捷,恭谨从政,办公负责,作风认真,爱憎分明,禁赌罚懒,奖励劳动,拒礼推贿,重视农工,爱惜物资。
B. 陶侃胸怀大志,聪明恭谨,综理微密,奖勤罚嬉,劝农工,惜分阴,平时不忘“物尽其用”。
C. 陶侃为人聪明敏捷,办事严肃认真,痛恨赌博,时时勤政爱民,作风俭朴,重视粮食生产,做到了“物尽其用”。
D. 陶侃有政治家头脑和军事家作风,反对不正之风,工作平易近人,提倡节约,重视农业生产,是勤政爱民的父母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之翰字维周,祁州人。之翰少笃学,家贫,客游单州,防御使刘乙馆于门下。乙徙钱塘,之翰随寓其郡。太平兴国四年,举进士,不得解,诣登闻自陈,诏听附京兆府解试。明年登第,解褐大理评事、知临安县,三迁殿中丞,通判洺州。
契丹入寇,之翰募城中丁壮,决漳、御河以固城壁,虏不能攻。吏民诣阙求借留。召还,迁太常博士,为河东转运副使,徙京西转运副使,改工部员工外郎。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平,还任。
之翰尝荐李宪为大理丞,宪坐赃抵死,之翰当削三任。时副使郑文宝议城清远军,又禁蕃商货盐,之翰心知其非便,以文宝方任事,不敢异其议。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寻复旧职。会调发刍粮翰灵州,诏分三道护送,命洛苑使白守荣、马绍忠领其事。之翰违旨擅并为一,为李继迁邀击于浦洛河,大失辎重。诏国子博士王用和乘传逮捕,系狱鞠问。之翰坐除名,贬许州司马。明年,起为工部员外郎、同勾当陕西转运使。真宗即位,复吏部员外郎,充转运使。以久次,召拜礼部郎中,赐金紫,复遣之任。
咸平元年,以疾命国子博士张志言代还。未几,复出为京西转运使。先是,朝廷议城故原州以张守备,之翰沮罢之,其后西鄙不宁,修革为镇戎军。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三年,授广南西路转运使。会广州索湘卒,就改太常太卿、知州事。之翰无廉称,又与转运使凌策不协,阴发其事。五年,徙知永州,未行,卒,年五十七。
(选自《宋吏·卢之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B.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C.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D.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开始做官。褐,可以用来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贼,古时指偷东西的人,而一般称严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国家的坏人为盗。
D.金紫,唐宋时将金鱼袋及紫衣称为金紫,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也可用以指代贵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之翰少时家贫,读书专心刻苦。他年轻时虽然家庭较为贫穷,但喜欢读书,专心好学,刻苦勤奋,后在单州被防御使刘乙收为门客。
B.卢翰御敌有方,受到众人拥戴。他在任期间,恰逢契丹入侵,他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当地官员百姓到朝廷请求他留任。
C.卢之翰畏惧权贵,处事不当被贬。他明知郑文宝的一些做法不太恰当,却惧其职权而没有提出异议,后在运送粮草时违背朝廷旨意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贬官。
D.卢之翰长久任职,担任多种官职。他任职期间一向廉洁奉公,又因任职时间较长,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因病离职回到朝廷,不久又出任京西转运使。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
(2)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兴宗年十岁失父,哀毁有异凡童。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罢长沙郡还,送钱五十万以补宅直。兴宗白母曰:“一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岁小儿。”少好学,以业尚素立见称。
②世祖践阼,迁侍中。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由是失旨。竟陵王诞据广陵城为逆,事平。州别驾范义与兴宗素善,在城内同诛。兴宗至广陵,躬自收殡,致丧还豫章旧墓。上闻之,甚不悦。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亲戚故人,无敢赡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上知尤怒。时上方盛淫宴,虐侮群臣,唯兴宗以方直见惮,不被侵媟。
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兴宗出谓亲故曰:“鲁昭在戚而有嘉容,终之以衅结大臣,昭子请死。国家之祸,其在此乎。” 顷之,太宗定大事。是夜,废帝横尸在太医阁口。
④初,吴兴丘珍孙言论常侵兴宗。珍孙子景先,人才甚美,兴宗与之周旋。及景先为鄱阳郡,值晋安王子勋为逆,转在竟陵,为吴喜所杀。母老女稚,流离夏口。兴宗至墨州,亲自临哭,致其丧柩家累,令得东还。
⑤后都督会稽军事。会稽多诸豪右,不遵王宪。兴宗皆以法绳之。三吴旧有乡射礼,久不复修,兴宗行之,礼仪甚整。
⑥泰豫元年,薨,时年五十八。
【注】①蔡兴宗,南朝刘宋名臣。其父蔡廓、伯父蔡轨。②春秋时期鲁昭公在父丧期间面带喜悦,不知悲戚,最终被逐。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 (2)兴宗皆以法绳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由是失旨(    )
A.美好 B.命令 C.心意  D.意义
(2)兴宗与之周旋( )
A.应酬 B.对抗     C.追逐   D.交际
【小题3】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B.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C.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D.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亲戚故人,无敢瞻送
【小题5】第①段中蔡轨有“惭色”的根本原因是(   )
A.作为长辈,为照顾好孤儿寡母。B.拿了五十万块钱补偿建房资金。
C.年龄大,见识少,比不上兴宗。D.没能有丰俭与共的家族意识。
【小题6】从②—⑤段看,蔡兴宗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甲科    举:尽
B.加户部尚书  寻:不久
C.明年,起判永兴军 明年:第二年
D.为子孙计    阴:暗中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首相韩琦每咨访 ②朝济而夕设版
B.①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②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①使不肯赴 ②今项庄拔剑起舞
D.①雄州赵滋勇有谋 ②劳苦功高如此
【小题3】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大理当以强 B.使谕以指意
C.是不虔君命也D.具告以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显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賜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早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及当共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躅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节志,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大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史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那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选自《后汉书·鲍昱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是汉光武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B.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是弹劾进谏之意,表明刺史要对郡县履行监察之职。
C.肃宗,为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庙号只褒不贬;历史上并不是每个君王都有庙号。
D.践,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践位”“践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释放了被牵连的人。
B.鲍昱的后代,都受人爱戴。郡里人称鲍德为神父。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他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鲍昂后居孝三年;三年服满,便隐居墓旁,不过问时政。
C.鲍昱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D.鲍昱谨守职责,不矜名节。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文书上注明自己的姓氏,鲍昱不理解这件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2)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