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B.杀人如不能     举:尽
C.范增数项王     目:使眼色
D.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王:使……为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若属皆为所虏 ②君尝为晋君赐矣
B.①击沛公于坐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常身翼蔽沛公 ②若舍郑为东道主
D.①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②根不固求木之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不同人物相互映衬。如刘邦与张良、项羽与范增、项伯与项庄, 使不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每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
C.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在与项羽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暂时缓和矛盾,以图长远打算。
D.樊哙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先发制人使项羽陷于“不义”,表明即使刘邦在关中称王也是合法的,然而刘邦不这样做,这是对项羽极大的尊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⑶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7 06:57: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之人,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士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至如闾巷之侠,砥行立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当世之文网,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衣疏食不  厌:同“餍”,满足
B.羞其德 伐:自夸,夸耀
C.以功见言信  要:谋取,谋求
D.虽时当世之文网 扞:抵触,违犯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次、原宪两人是民间饱读诗书的儒者,虽然一辈子贫困不堪,但死后多年仍有弟子不断地纪念他们。
B.虞舜这些有道德的仁人都曾遭到不同的灾难,那些遭逢乱世末期的中等才智的人遭受的灾祸就更多了。
C.百姓认为谁对他们有好处谁就是好人,所以伯夷饿死在首阳山,也没有降低文王和武王作为王者的声誉。
D.作者叹息世俗不了解游侠的用心,而卑鄙地将朱家、郭解等人与豪强暴徒们看作同类而加以嘲笑。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而取荣名哉!
(2)至如闾巷之侠,砥行立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小题4】请结合四、五小节,简要概括游侠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为边郡太守,徒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人广 走:走回
B.三人马步行 亡:通“无”,没有
C.是时暮 会:适逢
D.单于闻广贤    素:向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虏多近,即有急 年九十
B.而广良家子从军击胡    其无礼于晋
C.大军不知广所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广陇西都尉    臣韩王送沛公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B.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C.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D.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属国:意思是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
B.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转:迁官转任。与“迁”“调”“徙”“拜”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
D.平旦: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平旦即即每天清晨的 3~5 时。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擅长骑射,屡立战功。因家传射技非凡,他既能在萧关与匈奴的对战中杀敌众多,也能在追敌时精准射杀。
B.李广骁勇善战,深受青睐。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李广立下战功,朝廷对他大加赞赏,并赏赐将军印。
C.李广智勇双全,处乱不惊。面对匈奴数千骑兵,他大胆冷静地命令士卒下马解鞍,制造诱敌假象,成功吓退敌兵。
D.李广随机应变,巧妙脱身。虽被胡骑捉拿,却以假死迷惑敌人,使其放松警惕,而他伺机而动,抢得胡马迅速逃脱。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B.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C.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D.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伯    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③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④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    ⑤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⑥今日之事,臣固伏诛
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
B.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土那样对待他。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不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注:疏属,远方本家)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yuàn),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weì,车轴头)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

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lù,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有删改)

(注):①淖齿,楚国将军,楚国派他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小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及燕使乐毅破齐( ) ②以即墨燕( )
③田单因宣言曰( ) ④令即墨富豪燕将(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田单,齐诸田疏属也  ②盈虚如彼
B.①唯田单宗人铁笼故得脱  ②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①当有神人我师  ②故观于海者难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得齐卒  ②盖余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田单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
②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③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④田单日:“子勿言也!”
⑤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小题4】从句式角度,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淖齿既杀愍王于莒
B.不见知
C.为燕所虏
D.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2)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小题6】田单率领即墨军民最终打败了燕军,请结合选文内容,归纳获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