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文后小题。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术自任。天宝初,事韦坚,坚败贬官。累至须江丞,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参军。禄山已陷河间、信都等五郡,进明未有战功,玄宗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曰:“收地不得,即斩进明之首。”进明惶惧,莫知所出,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出奇力战,遂收所陷之郡。令琦奏事,至蜀中,琦得谒见,奏言:“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促办应卒,事无违阙。迁司金郎中、兼御史中丞,使如故。于是创立盐法,就山海井灶收榷①其盐,官置吏出粜。其旧业户并浮人②愿为业者,免其杂徭,隶盐铁使,盗煮私市罪有差。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③饶。迁户部侍郎、兼御史丞,专判度支。
初,琦以国用未足,币重货轻,乃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行用之。及作相,又请更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与乾元钱及开元通宝钱三品并行。既而谷价腾贵,饿殣死亡,枕藉道路,又盗铸争起,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乾元二年十月,贬忠州长史,既在道,有告琦受人黄金二百两者,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期光以为此是琦伏罪也,遽奏之,请除名,配流夷州,驰驿发遣,仍差纲领④送至彼。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入迁太子宾客。属吐蕃寇陷京师,代宗幸陕,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充关内元帅副使。未几,改京兆尹。车驾克复⑤,专判度支,兼诸道铸钱盐铁转运常平等使。前后领财赋十余年。鱼朝恩伏诛,琦坐与款狎,出为处州刺史,历饶、湖二州。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第五琦传》)
注:①收榷:收归专卖。②浮人:闲散人员。③用以:用度。④纲领:役使。⑤车驾克复:皇帝复归长安。
【小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盗煮私罪有差市:交易,买卖
B.琦与款狎坐:坐等
C.吐蕃寇陷京师属:恰逢,正赶上
D.人不税而上用以饶益:增加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部表现第五琦在理财方面很有才能的一项是(   )
①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    ②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  
③促办应卒,事无违阙。    ④乃请铸乾元重宝钱   
⑤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  ⑥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
A.①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关于文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五琦是唐朝时陕西长安人,他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与他的兄长一起生活,他侍奉兄长非常恭顺,超过了别人。
B.安禄山造反之时,第五琦在贺兰进明手下做事,他献计用重金招募敢死队,终于收复了失陷的城池。
C.第五琦在被贬谪到忠州长史的途中,又被御史刘期光查出曾经收受了贿赂黄金二百两,所以被判发配到夷州。
D.面对国家币重货轻的局面,第五琦改革货币,他铸造了两种新的钱币,与原来的开元通宝钱共同使用。
【小题4】翻译文章中划线的句子
(1)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
(2)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1 04:14: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① 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② 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平民百姓。②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小题1】下列对画横线文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B.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C.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D.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B.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类似的词语还有“践祚”。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是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察举和征辟,到隋朝才科举取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调停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蠢。
C.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暗中帮助才摆脱困境。
D.辕固生治学求真务实。他教导公孙弘,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2)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祐,字天祐,广州人。幼好学能文。弘治中袭世职为广州右卫指挥使。年十九,从总督潘蕃征南海寇,先登有功。正德二年,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备德庆、泷水。瑶、僮负险者闻其威信,稍稍遁去。总督林廷选引为中军,事无大小咨焉。守备惠、潮,捣盗魁刘文安、李通宝穴,平之。迁广西右参将,分守柳、庆。总督陈金讨府江贼,命祐进沈沙口,大破之。增俸一等,擢副总兵,镇守广西。寻进署都督佥事。古田诸瑶、僮乱。祐言:“先年征讨,率倚两江土兵,赏不酬劳。今调多失期,乞定议优赉。”从之。督都指挥沈希仪等讨临桂、灌阳诸瑶,斩首五百余级,玺书奖劳。又连破古田贼,俘斩四千七百,进署都督同知。已,复讨平肇庆诸蛮。增俸一等,荫子,世百户。嘉靖改元,母丧,哀毁骨立。寻以疾乞休,还卫。初,上思州土目黄镠作乱,祐购其党黄廷宝缚献之。总督张嵿恶祐不白己,至劾祐怀奸避难,逮系德庆狱。数上书讼冤,释令闲住。卢苏、王受乱田州。总督姚镆召至军中,待以宾礼,多所裨赞。后王守仁代镆,询抚剿之宜,祐曰:“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守仁纳之,苏、受果效顺。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又剿广东会宁剧贼丘区长等,斩首一千二百,勒铭大隆山。十一年,杨春贼赵林花陷高州,总督陶谐檄祐讨。深入,多所斩获。忽中危疾卒,军中为哀恸。祐身长八尺,智识绝人。驭军有节制,与下同甘苦,不营私产。性好书,每载以自随,军暇即延儒生讲论。尝过乌蛮滩,谒马伏波祠,太息曰:“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题诗而去。后田州人立祠横山祀之。
(选自《宋史•张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B.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C.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D.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世职,“袭”指帝位、爵位、领地等世代承袭,“世职”指世代承袭的职位。
B.瑶、僮,主要生活在两广和云南、贵州、湖南等省的少数民族,僮族即壮族。
C.勒铭,意思是镌刻铭文,即在金属、石头等坚固东西上镌刻记录功绩的文字。
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表示尊重之情的两类食物,后指祭祀用的各种礼器。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祐喜好读书,终身学习。张祐少年时期就特别喜好读书,并擅长写文章,后来在军旅生活中也不忘读书,每每用车装着书跟随行军,闲暇时间就请儒生们谈论书中内容。
B.张祐熟悉蛮夷,谋略得当。张祐对蛮夷的有关事情比较熟悉,总督林廷选、王守仁等人都向他咨询过剿灭或安抚蛮夷的事情,张祐的谋略十分符合当时形势,效果很好。
C.张祐骁勇善战,战功显著。张祐在守备惠、潮时平定了贼寇刘文安、李通宝,在总督陈金讨府江贼时攻陷沈沙口,督都指挥沈希仪等讨临桂、灌阳诸瑶时连破古田贼寇。
D.张祐治军有方,甚得人心。张祐智谋才识超过常人,与部下同甘共苦,不谋求私人财产;拜谒马伏波祠题诗后,当地百姓也建祠祭祀他;得重病去世后,军中为之哀恸。
【小题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年征讨,率倚两江土兵,赏不酬劳。今调多失期,乞定议优赉。
(2)吾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百药进曰:“《春秋》‘鄅子藉稻’,杜预谓在琅邪。”客大惊,号奇童。引荫补三卫长。乃性疏侻,喜剧饮。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被谗,辄谢病去。十九年,召见仁寿宫,袭父爵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爱其才,署礼部员外郎。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
初以疾去舍人也,炀帝在扬州,召不赴,衔之。及即位,夺爵,为桂州司马。官废,还乡里。大业九年,戍会稽,管崇乱,城守有功,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乃授建安郡丞。至乌程,江都难作,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更相灭,百药转侧寇乱中,数被伪署,危得不死。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公祏反,授吏部侍郎。
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明年,除礼部侍郎。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数戏媟无度,乃作《赞道赋》以讽。它日,帝曰:“朕见卿赋,述古储貳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赐彩三百段。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名臣子,才行世显,为天下推重。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服虽除,容貌癯瘠者累年。好奖荐后进,得俸禄与亲党共之。翰藻沈郁,诗尤其所长,樵厮皆能讽之。所撰《齐史》行于时。
(摘自《新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B.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C.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D.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侮/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史令,中书省长官,在隋唐称为内史令,执掌中书省,相当于宰相。
B.阴阳书,本指战国时邹衍、邹奭等所作阴阳历律之书。后多指择日、占卜、星相等书。
C.县男,古代官爵名,又作“县伯”。唐朝始置,从五品,金、元沿置,明代废除。
D.裂土,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方式,君王对有功之臣予以重赏,将某地赏赐给臣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百药出身名门,聪明颖悟。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吏,李百药七岁便会写文章,而且对《春秋》有一定的了解。
B.李百药刚正不阿,不屈己逢迎。被人诋毁,他不屑于为自己辩白,他甚至不怕得罪皇帝,导致被远贬广西。
C.李百药品行高洁,为世人所重。父母去世,他光脚步行几千里护送灵柩返乡;他奖励提拔后学,重义轻财。
D.李百药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他受命修订与礼法相关的书籍,作文讽谏太子并受到皇帝的欣赏,撰修史书流行当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
(2)朕见卿赋,述古储贰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题。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永初二年,庆之除.殿中员外将军,又随伯符隶到彦之 北伐。伯符病归,仍隶檀道济。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初戍 钱塘新城,及还,领淮陵太守。领军将军刘湛知之,欲相引接,谓之日:“卿在省年月久,比 当相论。”庆之正色曰:“下官在省十年,自应得转,不负以此仰累。”大明三年,司空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复以庆之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率众讨之。诞遣客沈道愍赍书说庆 之,饷以玉环刀。庆之遣道愁反,数以罪恶。庆之至城下,诞登楼谓曰:“沈公,君白首之年, 何为来此?”庆之曰:“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劳少壮,故使仆来甚耳。”庆之塞堑,造攻道,立 行楼土山并诸攻具。诞饷庆之食,提挈者百余人,庆之不开,悉焚之。诞于城上投函表,令 庆之为送。庆之曰:“我奉.制.讨贼,不得为汝送表。”每攻城,庆之辄身先士卒。上戒之曰:“卿为统任,当令处分有方,何须身受矢石邪?”自四月至七月,乃屠城斩诞。庆之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又 有园舍在娄湖,庆之一夜携子孙徙居之,以宅还宫,悉移亲戚中表于娄湖,列门同闬焉。中兴 身享大国,家素富厚,产业累万金,奴僮千计。再献钱千万、谷万斛,以始兴封优近,求改 封.南海郡,不许。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上逼 令作诗,庆之日:“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上即令颜师伯执笔。庆之口授之曰:‘“微生遇 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上甚悦。众坐并称其辞意之美。庆之既通贵,乡里老旧素轻庆之者,后见皆膝行而前。庆之叹曰:“故是昔时 沈公。”时诸沈为劫首者数十人,士民悉患之。庆之诡为置酒大会,一时杀之,于是合境肃清, 人皆喜悦。
(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七·沈庆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 l 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B.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C.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D.上尝欢饮/普令群臣斌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意思是“除去旧职”。文中说沈庆之除去殿中员外将军之职,与赵伯符跟随到彦之北伐。
B.奉制,指接受天子的命令。古代帝王通过口头或文书下达制令,其形式有谕、”旨、策、制、诏、诰、戒和朱批等,不同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政务,均具有绝对的权威。
C.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内为中,外为表,合而称之为“中表”。
D.封,即分封.这种制度始于西周,后世继承。分封对象有同姓宗室子弟,又有异姓功臣宿将。.封地所有者拥有这块土地上的税收、征兵等权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庆之不逢迎,拒绝拉拢。领军将军刘湛很欣赏他,说他在台省任职很久了,想要推荐他,沈庆之认为自己会有机会调动官职,严肃地拒绝了。
B.沈庆之不贪心,拒绝腐蚀。他率军讨伐竟陵王刘诞,刘诞派沈道愍来劝说他,并送他玉环刀;沈庆之拒收其礼,;并斥责了刘诞造反的罪恶。
C.沈庆之不惜命,身先士卒。尽管己是白首之年,但在攻打广陵城的战斗中,他总是冲锋在前,以至于皇帝都告诫他应以指挥为重,不必上阵冒险。
D.沈庆之不吝啬,大方捐赠。他拥有娄湖宏大的园舍,享受大型封国,家产丰厚,奴仆甚众,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能慷慨解囊,多次捐献钱谷,数额巨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劳少壮,故使仆来耳。
(2)庆之既通贵,乡里老旧素轻庆之者,后见皆膝行而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大宝,字元龟,其先由温陵徙潮州。政和间,贡辟雍。建炎初,廷试第二,授南雄州教授。以禄不逮养,移病而归。

赵鼎谪潮,大宝日从讲《论语》,鼎叹曰:“吾居此,平时所荐无一至者,君独肯从吾游,过人远矣。”知连州,时张浚亦谪居,命其子栻与讲学,时赵、张客贬斥无虚日,人为累息,大宝独泰然。浚奉不时得,大宝以经制钱给之,浚曰:“如累君何?”大宝不为变。代还,言连、英、循、惠、新、恩六州,居民才数百,非懋迁之地,月输免行钱宜蠲减。高宗谓大臣曰守臣上殿令陈民事遂得知田里疾苦所陈五六得一可行其利亦不细矣乃命广西诸司具减数闻 知袁州,进《诗》《》《易解》,上谓执政曰:“大宝留意经术,其书甚可采,可与内除。”执政拟国子司业,上喜曰:“适合朕意。”

经筵阙官,遂除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直敷文阁、知温州、提点福建刑狱。道临漳,有峻岭曰蔡冈,芜草蔽翳,山石嶙峋,盗乘间剽劫。大宝以囊金三十万,募民抉薮甃道十余里,行者便之。提点广东刑狱。孝宗即位,除礼部侍郎。张浚复起为都督,大宝力赞其议,符离失律,群言汹汹。大宝言:“危疑之际,非果断持重,何以息横议?”未几,汤思退议罢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宰相以财计乏,军储虚,符离师溃,名额不除,意在核军籍,减月给。臣恐不惟边鄙之忧,而患起萧墙矣。”章三上,除兵部侍郎。大宝寻请致仕。督府既罢,撤边防,弃四州,金复犯边,诏思退都督军马,辞不行,上震怒,窜思退,中外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寻卒,年七十七。

(注)①懋迁:贸易。②抉薮甃道:伐林修道。③符离:古地名。

(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谓大臣曰/守臣上殿/令陈民事/遂得知田里疾苦/所陈五六/得一可行/其利亦不细矣/乃命广西/诸司具减数闻/
B.高宗谓大臣曰/守臣上殿/令陈民事/遂得知田里疾苦/所陈五六/得一可行/其利亦不细矣/乃命广西诸司具减数闻/
C.高宗谓大臣曰/守臣上/殿令陈民事/遂得知田里疾苦/所陈五六得一/可行其利/亦不细矣/乃命广西诸司具减数闻/
D.高宗谓大臣曰/守臣上/殿令陈民事/遂得知田里疾苦/所陈五六/得一可行其利/亦不细矣/乃命广西诸司具减数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病,即移疾,官员上书称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B.廷试,即殿试,是科举制度中由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取录的贡士亲发策问的考试,廷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
C.《书》,《尚书》的简称,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D.经筵,汉唐以来为皇子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等充任或兼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大宝为人厚道,胸怀坦荡。任连州知州时,张浚谪居于此,别人唯恐受牵连,只有王大宝泰然处之,与张浚之子讲学,并拿出经制钱供给张浚。
B.王大宝关心民生,与民便利。他建议朝廷减免连州等六州每月交纳的免行钱;蔡冈一带道路艰险,盗贼出没,他拿出私财募民修路,方便行人。
C.王大宝学问渊博,通晓经术。知袁州时,他曾进献《诗》《书》《易解》,受到皇帝赞扬,认为可授予内官,后来被授予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
D.王大宝力主恢复,反对议和。张浚重新被起用为都督,他不顾众人议论,大力支持;汤思退建议撤销都督府,极力请求讲和,他再三上奏表示反对。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居此,平时所荐无一至者,君独肯从吾游,过人远矣。
(2)上震怒,窜思退,中外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