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文后小题。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术自任。天宝初,事韦坚,坚败贬官。累至须江丞,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参军。禄山已陷河间、信都等五郡,进明未有战功,玄宗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曰:“收地不得,即斩进明之首。”进明惶惧,莫知所出,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出奇力战,遂收所陷之郡。令琦奏事,至蜀中,琦得谒见,奏言:“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促办应卒,事无违阙。迁司金郎中、兼御史中丞,使如故。于是创立盐法,就山海井灶收榷①其盐,官置吏出粜。其旧业户并浮人②愿为业者,免其杂徭,隶盐铁使,盗煮私市罪有差。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③饶。迁户部侍郎、兼御史丞,专判度支。
初,琦以国用未足,币重货轻,乃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行用之。及作相,又请更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与乾元钱及开元通宝钱三品并行。既而谷价腾贵,饿殣死亡,枕藉道路,又盗铸争起,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乾元二年十月,贬忠州长史,既在道,有告琦受人黄金二百两者,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期光以为此是琦伏罪也,遽奏之,请除名,配流夷州,驰驿发遣,仍差纲领④送至彼。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入迁太子宾客。属吐蕃寇陷京师,代宗幸陕,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充关内元帅副使。未几,改京兆尹。车驾克复⑤,专判度支,兼诸道铸钱盐铁转运常平等使。前后领财赋十余年。鱼朝恩伏诛,琦坐与款狎,出为处州刺史,历饶、湖二州。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第五琦传》)
注:①收榷:收归专卖。②浮人:闲散人员。③用以:用度。④纲领:役使。⑤车驾克复:皇帝复归长安。
【小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盗煮私罪有差市:交易,买卖
B.琦与款狎坐:坐等
C.吐蕃寇陷京师属:恰逢,正赶上
D.人不税而上用以饶益:增加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部表现第五琦在理财方面很有才能的一项是(   )
①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    ②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  
③促办应卒,事无违阙。    ④乃请铸乾元重宝钱   
⑤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  ⑥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
A.①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关于文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五琦是唐朝时陕西长安人,他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与他的兄长一起生活,他侍奉兄长非常恭顺,超过了别人。
B.安禄山造反之时,第五琦在贺兰进明手下做事,他献计用重金招募敢死队,终于收复了失陷的城池。
C.第五琦在被贬谪到忠州长史的途中,又被御史刘期光查出曾经收受了贿赂黄金二百两,所以被判发配到夷州。
D.面对国家币重货轻的局面,第五琦改革货币,他铸造了两种新的钱币,与原来的开元通宝钱共同使用。
【小题4】翻译文章中划线的句子
(1)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
(2)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1 04:14: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苏武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胜曰 候:拜访B.虞常果张胜 引:牵、拉
C.而收张胜   系: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   坐:定罪、治罪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欲因此时B.单于其节
C.空以身草野D.反欲两主
【小题3】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B.见犯乃死,重负国
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犯乃死,重负国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B.何以汝见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克,公问其故
D.欲此时降武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王,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毕毕请以剑舞固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公之参乘樊哈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遣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战河南   河:黄河。河南,黄河以南,与现在的“河南省”含意不同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沛公不胜杯杓 胜:能承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王为人不忍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项羽怒气全消,有和解意,并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使气氛越来越紧张。
B.项伯与项庄对峙,斗争处于相持阶段。于是张良出去招来樊哙。项羽得知樊哙的身份后,知其来意,强压怒火,赐酒给樊哙。
C.樊哙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锋芒毕露地指责项羽,赞扬刘邦。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
D.刘邦逃回军中后,张良献玉给项羽和范增。范增将玉摔在地上,并用剑击碎,还骂项羽不足与谋,并断言刘邦将夺项羽天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小题2】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
A.《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四书”之一。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所作。
C.“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遭贬后任此职。
D.列传,中国编年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我父子,尚肯相假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注】①〔尚〕娶公主为妻。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假〕宽恕,饶恕。④〔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李世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D.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地区名,指京畿地区。唐代的国都为长安,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设京兆尹来管辖。
B.尚辇奉御,官名,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炀帝始建尚辇,为殿内省六局之一,后改为奉御,唐、宋沿置。
C.古代置殿阁大学士,以阁在宫内,谓之内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称为入阁预机务,省称“入阁”。
D.突厥是北方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游牧部落,最早游牧于叶尼赛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北山,以从事锻铁而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兄弟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宇文化及谋逆弑杀隋帝,不肯投靠李渊而失败;宇文士及却成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B.宇文士及担任奉御时与时任殿中少监的高祖交往密切。高祖亲写诏书邀请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公开派家童赴长安进献金环表明心迹。
C.宇文士及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平定宋金刚和王世充。李世民即位后,更加重视宇文士及,经常将他请到寝宫里谈话。
D.太宗皇帝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在旁边随声附和,太宗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宇文士及经过一番辩解,皇帝终于消了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2)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处仁,应天府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政,倡异论,侵辱使者。落职知蕲州。民有得罪宫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复延康殿学士。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
方腊为乱,处仁亟见留守薛昂,为画守战之策。语昂曰:“睢阳蔽遮江、淮,乃国家受命之地,脱有非常,吾助君死守。”语闻于朝,起为应天尹。河北盗起,徙大名尹。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处仁至,即大开城门,彻衙内甲兵,人情遂安。
童贯部胜捷军卫徽宗东巡,贯既贬,军士有恶言。徽宗将还,都人汹惧,或请为备。处仁曰:“陛下仁孝,思奉晨昏,属车西还,天下大庆,宜郊迎称贺。军士妄言,臣请身任之。”乃统禁旅出郊,迄徽宗还宫,部伍肃然。
聂山为开封尹,库有美珠,山密语宁德宫宦者,用特旨取之。处仁奏:“陛下鉴近患,事必由三省。今以珠为道君太上皇后寿,诚细故。然此端一开,则前日应奉之徒复纵,臣为陛下惜之。”乃抵聂山罪。
高宗即位,徙北道都总管,卒于任。
(选自《宋史·徐处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B.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C.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D.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时期,进士分甲、乙科,甲科优于乙科;明清时期,通称举人为甲科,进士为乙科。
B.博士在秦汉时期是掌管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指专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C.掖即掖庭,指宫中的旁舍,通常是妃嫔居住处。宫掖指宫室、宫廷。文中的“宫掖者”指宫廷里的人。
D.总管可指军事长官,宋朝曾设东、南、西、北道都总管,分统四方勤王兵,以抗击金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处仁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徽宗向他询问京东的收成情况和城镇是否有盗贼,他如实相告;徽宗下特旨取珠宝,他上奏指出徽宗的决定欠思考。
B.徐处仁得罪他人,受到排挤。童贯出使陕西,想平抑物价,徐处仁认为这样做会使物价不降反涨,予以反对,后来童贯借机排挤他,使他被免职。
C.徐处仁处理地方,政绩显著。他做东安县令时,对反叛的蛮人示恩惠表信义,顺利平定反叛;他做大名尹时,一改前任的做法,使民心安定下来。
D.徐处仁效忠朝廷,勇于担当。方腊作乱,徐处仁为薛昂谋划攻守之策,并愿意助薛昂死守睢阳;胜捷军准备胁迫徽宗造反,他亲率禁军迎接徽宗。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政,倡异论,侵辱使者。
(2)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