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小题2】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
A.《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四书”之一。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所作。
C.“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遭贬后任此职。
D.列传,中国编年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4 02:08: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士胤战死,自强遇贼宿松,杀伤相当。安庆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
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受伤,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闰六月,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王监国。即日移驻绍兴,进国维少傅兼太子太傅,督师江上。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连复富阳、于潜,木城缘江要害,联合国安及王之仁等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王走台州航海,国维亦还守东阳。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选自《明史·张国维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B.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C.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D.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漕运: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等物资,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C.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指用于声讨的文书。
D.闰六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国维一心为民,擅长治河。张国维所属郡县遭受灾害,便替百姓向朝廷请命;他治河有成绩,升任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管理河道。
B.张国维歼灭反贼,护漕有功。李青山因朝廷不授以官职竟然截运漕船,大肆焚烧抢掠,张国维会合所统领的军队攻击歼灭了李青山。
C.张国维心忧社稷,竭忠尽智。南都覆灭后,张国维到台州朝见鲁王,请求鲁王监国;后来张国维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等的军队,作持久的打算。
D.张国维忠贞不贰,宁死不屈。顺治三年五月,张国维仍返还东阳防守,最后自知形势不可挽回,于是作绝命词三章,跳水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大早,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2)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上始选儒臣置左右。设南书房,命公入值,赐第西安门内。当是时,三番扰乱。凡战陈兵饷方略一皆取断宸衷。而上尤勤学问,故事经筵有常期。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适懋勤殿召儒臣讲论经义无期。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每巡幸辄以公从。一时典诰之文多出公手,迁翰林学士。充经筵讲官。迁工部尚书,再调礼部。公自跻卿贰至典秩宗,皆兼掌院学士并管詹事府。寻坐不祥审编修撰拟谕祭都统佟国纲文引用悖谬。罢尚书,仍管翰詹教习庶吉士。三十一年复职,先后充《国史馆方略》、《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总裁官,三十六年会试正考官。再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上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也。
公为人淡静寡欲,自其壮盛,即有山林之思。四十年冬,遂请告归。濒行,赐宴畅春园。公既归里,冬日城居,自余三时多在龙眠双溪间,自是徜徉山中者,凡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教子弟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之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迎谒行在至江宁。上将返跸,为公再留宿。是时总督阿山欲加钱粮耗银供南巡。江宁知府陈公鹏年持不可。总督既积怒知府素强项,欲因是以罪。扈从王大臣及侍卫多言知府诽谤巡游,罪不赦。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四十七年薨,年七十有二。赐祭葬,文端。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八,有删改)
张文端公老家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选自姚永朴《旧闻随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B.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C.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D.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庶吉士,明清时期从科举考试有潜质者中选拔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是皇帝近臣,属于翰林院,但却是短期职位。
B.会试,即“共会一处,比试科艺”,是科举考试名目之一。因多于春天举行,故称“春闱”,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通过后,需于下月参加殿试。
C.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D.谥,古人死后都有的被加上的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此处谥号“文端”为褒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英才华横溢,学问精深。他担任皇帝的经筵讲官,先后担任《国史馆方略》等多部书籍的总裁官,也担任会试的正考官。
B.张英恭敬谨慎,勤勉政事。他多次随从康熙皇帝巡行,皇帝多次赐宴畅春园。康熙皇帝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C.张英淡泊名利,重视家教。他致仕回家后,以山水为性情,怡然自乐。他谆谆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的道理告诫子弟。
D.张英平和谦让,敦睦友善。他写信平息桐城老家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的争端,于是才有了“六尺巷”的佳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
(2)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务挺以功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又以功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则天临朝,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相应接。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B.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C.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D.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官员任免的大臣。
B.行军总管,古代隋及唐初于各州设置的官职名,是出征时军队的主帅。
C.迁、拜,是古代授予或调动官职的专词,此外还有除、擢、封等。
D.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思为“广大之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务挺平定叛乱,屡立战功。突厥史伏念和城平县人白铁余先后率众反叛朝廷,程务挺率兵讨伐皆取得胜利,自己也因功升职。
B.程务挺遭人诬陷,被人处死。有人诬告他与裴炎、徐敬业暗中勾结,武则天派遣裴绍业将他斩杀于军营中,并处死其全家。
C.程务挺治军有方,威震突厥。他善于安抚统治部下,部下作战尽心尽力,突厥人对他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逃走,不敢进犯边境。
D.程务挺参与废帝,受到重赏。他接受了武则天的密令,带兵进宫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武则天临朝听政时,他和家人都受到了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
(2)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B.文段中座次的尊卑是以“南”为尊,以“东”为卑。
C.“为寿”是向尊长敬酒或者馈赠礼物,以祈祝健康长寿的意思。
D.项羽,项氏,芈姓,名籍,羽是他的字。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若属皆且为所虏!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连敖:管仓库粮饷的小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当斩   坐:犯罪B.何来王 谒:拜见
C.王策安所决耳   顾:回头看D.王慢无礼 素:向来
【小题2】下列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信与萧何语 不可胜B.臣追者耳 生死存
C.所追者谁  无其事 D.王慢无礼 昧平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韩信“怀才不遇”的一组是(   )
①常从人寄食饮    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③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④王素慢无礼     ⑤居麾下,无所知名。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②③④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告诉汉王,假如要想争夺天下,就要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汉王听从了劝告。
B.挨饿的韩信得到漂母的帮助,深受感动,说一定要重重地报答她,漂母很生气。
C.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韩信忍辱负重,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被众人嘲笑胆小。
D.韩信任郎中时被判斩首,行刑时遇见滕公,后受赏识举荐给汉王,但仍不受重用。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