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处仁,应天府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政,倡异论,侵辱使者。落职知蕲州。民有得罪宫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复延康殿学士。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
方腊为乱,处仁亟见留守薛昂,为画守战之策。语昂曰:“睢阳蔽遮江、淮,乃国家受命之地,脱有非常,吾助君死守。”语闻于朝,起为应天尹。河北盗起,徙大名尹。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处仁至,即大开城门,彻衙内甲兵,人情遂安。
童贯部胜捷军卫徽宗东巡,贯既贬,军士有恶言。徽宗将还,都人汹惧,或请为备。处仁曰:“陛下仁孝,思奉晨昏,属车西还,天下大庆,宜郊迎称贺。军士妄言,臣请身任之。”乃统禁旅出郊,迄徽宗还宫,部伍肃然。
聂山为开封尹,库有美珠,山密语宁德宫宦者,用特旨取之。处仁奏:“陛下鉴近患,事必由三省。今以珠为道君太上皇后寿,诚细故。然此端一开,则前日应奉之徒复纵,臣为陛下惜之。”乃抵聂山罪。
高宗即位,徙北道都总管,卒于任。
(选自《宋史·徐处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B.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C.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D.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时期,进士分甲、乙科,甲科优于乙科;明清时期,通称举人为甲科,进士为乙科。
B.博士在秦汉时期是掌管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指专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C.掖即掖庭,指宫中的旁舍,通常是妃嫔居住处。宫掖指宫室、宫廷。文中的“宫掖者”指宫廷里的人。
D.总管可指军事长官,宋朝曾设东、南、西、北道都总管,分统四方勤王兵,以抗击金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处仁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徽宗向他询问京东的收成情况和城镇是否有盗贼,他如实相告;徽宗下特旨取珠宝,他上奏指出徽宗的决定欠思考。
B.徐处仁得罪他人,受到排挤。童贯出使陕西,想平抑物价,徐处仁认为这样做会使物价不降反涨,予以反对,后来童贯借机排挤他,使他被免职。
C.徐处仁处理地方,政绩显著。他做东安县令时,对反叛的蛮人示恩惠表信义,顺利平定反叛;他做大名尹时,一改前任的做法,使民心安定下来。
D.徐处仁效忠朝廷,勇于担当。方腊作乱,徐处仁为薛昂谋划攻守之策,并愿意助薛昂死守睢阳;胜捷军准备胁迫徽宗造反,他亲率禁军迎接徽宗。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政,倡异论,侵辱使者。
(2)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4 02:3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虽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 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节)
(注)①班行:上朝的位次。②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B.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C.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D.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门,官职名,汉朝设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皆以宦官 来充任此职,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B.三公,秦朝最尊显的官职,秦以后多为虚职。一说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一说为司徒、司马、司空,另一说为太师、太傅、太保。
C.赦,帝王以施恩的名义来赦免所有的犯人。如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或者 遭遇天灾等情况是,常常会颁布赦令。
D.“出”,指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 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 至厮役,他极力反对,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最后改知兴化军。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他的家人连扶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太后去世以后,皇帝想到他的忠贞,赏赐了他的家人五十万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2)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腊者,睦青溪人也。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县境梓桐、帮源诸峒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夥,有漆楮、杉材之饶,富商巨贾多往来。
时吴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宣和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无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扇訹,焚室庐,掠金帛子女,诱胁良民为兵。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南陷衢,杀郡守彭汝方;北掠新城、桐庐、富阳诸县,进逼杭州。郡守弃城走,州即陷,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纵火六日,死者不可计。
警奏至京师,王黼匿不以闻,于是凶焰日炽。兰溪灵山贼朱言吴邦、剡县仇道人、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皆合党应之,东南大震。
发运使陈亨伯请调京畿兵及鼎、澧枪牌手兼程以来,使不至滋蔓。徽宗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以东,且谕贯使作诏罢应奉局。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引众六万攻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已而大军至,合击贼,斩首九千,筑京观五,贼还据杭。二月,贯、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腊复焚官舍、府库、民居,乃宵遁。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四月,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四年三月,余党悉平。进贯太师,徙国楚。
(选自《宋史·方腊传》,有删改)
(注)①花石:指宋时的“花石纲”之事。宋徽宗酷爱花石,遂由朱勔主持苏杭应奉局,专门索求江浙一带的奇花异木,运往京城开封,运送花石之船,十艘船为一“纲”,史称“花石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B.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C.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D.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相传尧时分天下为九州。宋时州已很多,文中的“睦州”就是其一。
B.宣和二年,这是年号纪年,自汉武帝起有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C.郡守,官名,指一郡之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
D.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唐朝将长安城周边地区分为京县和畿县,统称京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腊反抗压迫,秘密发动群众。由于“花石纲”之扰,民怨沸反,人心思乱,方腊乘此于宣和二年十月宣布起义。
B.方腊果敢英勇,义军节节胜利。方腊率领的起义队伍发展迅猛、斗争坚定,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攻克了若干州县,杀敌众多。
C.义军骤然兴起,京师大为震动。义军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进逼杭州,令徽宗很是震惊,故郡守弃城而逃,义军很快攻入了杭州。
D.方腊度势有误,起义最终失败。朝廷军不断攻击,起义军最终不敌,最后方腊本人及妻子、儿子、丞相方肥等五十多人被俘于梓桐石穴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
(2)警奏至京师,王黼匿不以闻,于是凶焰日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赦过宥罪,议缓刑 狱:案件
B.定滨州田赋,世宗之 嘉:赞许
C.思恭理屈不 报:上报
D.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 稽滞:延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B.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C.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D.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是汉初设置的监察州部地方的官员,后权利逐渐扩大,刺史一度改称州牧。
B.征辟是从汉朝开始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包括皇帝辟除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方式。
C.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和五代、北宋等政权并立,后为金所灭。
D.驿是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设有驿丞负责驿站的管理。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毅然辞去镇国军节度使一职;当军士们喧噪着想让他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迟疑时,他招募能先登山的军士,并许诺厚加赏赐,激发了斗志,大败贼军。
D.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斩杀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沿江巡检出巡时,他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
(2)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B.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C.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D.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灾祸的征兆。
D.潜邸,即潜龙邸,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B.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C.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对他心有忌惮。
D.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煤,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宋史.曹彬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B.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C.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D.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旅,犹禁军。宋代苏辙《上皇帝书一封》:“而今世之惰兵莫如内郡之禁旅。”
B.江南,长江之南面,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地域范畴不尽相同。宋朝的江南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
C.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D.薨,死。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算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不受馈赠,拒绝借公务而谋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又是皇上的亲戚,身边的人对他有所戒备。
C.曹彬禀性淳厚,讨伐江南时,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顾全大局,他明白太祖以使相为诱饵激励自己平定中原的心思,料到太祖不会兑现承诺,仍然出兵讨伐南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2)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