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处仁,应天府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政,倡异论,侵辱使者。落职知蕲州。民有得罪宫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复延康殿学士。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
方腊为乱,处仁亟见留守薛昂,为画守战之策。语昂曰:“睢阳蔽遮江、淮,乃国家受命之地,脱有非常,吾助君死守。”语闻于朝,起为应天尹。河北盗起,徙大名尹。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处仁至,即大开城门,彻衙内甲兵,人情遂安。
童贯部胜捷军卫徽宗东巡,贯既贬,军士有恶言。徽宗将还,都人汹惧,或请为备。处仁曰:“陛下仁孝,思奉晨昏,属车西还,天下大庆,宜郊迎称贺。军士妄言,臣请身任之。”乃统禁旅出郊,迄徽宗还宫,部伍肃然。
聂山为开封尹,库有美珠,山密语宁德宫宦者,用特旨取之。处仁奏:“陛下鉴近患,事必由三省。今以珠为道君太上皇后寿,诚细故。然此端一开,则前日应奉之徒复纵,臣为陛下惜之。”乃抵聂山罪。
高宗即位,徙北道都总管,卒于任。
(选自《宋史·徐处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B.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C.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D.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时期,进士分甲、乙科,甲科优于乙科;明清时期,通称举人为甲科,进士为乙科。
B.博士在秦汉时期是掌管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指专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C.掖即掖庭,指宫中的旁舍,通常是妃嫔居住处。宫掖指宫室、宫廷。文中的“宫掖者”指宫廷里的人。
D.总管可指军事长官,宋朝曾设东、南、西、北道都总管,分统四方勤王兵,以抗击金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处仁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徽宗向他询问京东的收成情况和城镇是否有盗贼,他如实相告;徽宗下特旨取珠宝,他上奏指出徽宗的决定欠思考。
B.徐处仁得罪他人,受到排挤。童贯出使陕西,想平抑物价,徐处仁认为这样做会使物价不降反涨,予以反对,后来童贯借机排挤他,使他被免职。
C.徐处仁处理地方,政绩显著。他做东安县令时,对反叛的蛮人示恩惠表信义,顺利平定反叛;他做大名尹时,一改前任的做法,使民心安定下来。
D.徐处仁效忠朝廷,勇于担当。方腊作乱,徐处仁为薛昂谋划攻守之策,并愿意助薛昂死守睢阳;胜捷军准备胁迫徽宗造反,他亲率禁军迎接徽宗。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政,倡异论,侵辱使者。
(2)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4 02:3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昇州。陛辞,有旨,民事有不便者,许骑置以闻,赐钱二十万。代还,会征太原,召见行在,授著作郎,加左拾遗。未几,迁都官郎中,入为翰林学士,擢参知政事。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时皆服其量。蒙正质厚宽简,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俄丁内艰,起复。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日:“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遣,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蒙正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许,许国之命甫下而卒,年六十八。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选自《宋史·吕蒙正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B.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C.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D.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即“行在所”,原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即京都。以后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B.左拾遗,谏官名,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净机构。
C.一纪,古代天文学认为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十二年,故称十二年为一纪。
D.起复,这里指的是官员开缺、革职或因有病康复后,朝廷再次起用担任官职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正进士出身,深受重视。他考中进士第一,授任监丞、昇州通判,上殿辞行时,皇帝有旨,允许他遇到难以处理的事务时,可以骑驿马上奏。
B.吕蒙正气量宏大,荐举贤能。他初入朝堂任参知政事时,受朝士嘲笑而不在意;他不谄媚,不附和,坚持推荐皇帝不认可但有才能的人出使北方。
C.吕蒙正质朴宽厚,为官清廉。作为新进宰相,很受开国元老赵普的推崇;对朝士送古镜以求教于他的事情,他笑着妙语拒绝,众人无不敬佩叹服。
D.吕蒙正坚持正道,敢于纠错。有不当之处的时政,必定坚持反对,如他做宰相时认为以前宰相之子首授郎官的惯例不妥,仅仅只授九品京官即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
(2)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乎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 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罩,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射, 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B.文中“治平二年” 是以帝王年号纪年 ,这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也是这种纪年法的体现。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面对鄜延路金明寨失陷要诛杀全军的情况,他也以理说事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权邦彦,字朝美,河间人。登崇宁四年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改宣教郎,除国子司业。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会敌兵大至,移屯南华。二帝北迁,邦彦与泽五表劝进。建炎元年五月,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时东州半已入金,至是围益急,邦彦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犹力战不已。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遂奔行在。有司议失守罪,将重坐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秩。剧盗张琪残徽州,邦彦遣裨将平之。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以治办称。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初,邦彦献十议以图中兴,大略谓:“宜以天下为度,进图洪业,恢复士宇,勿苟安于东南。驾御诸将,当威之以法,而限之以爵。命读讲之臣,取累朝训典及三代、汉、唐中兴故事,日陈于前,以裨圣学。又监观伤善妨贤之谗,偷安苟容之佞,市恩立威之奸,怀谖罔上之欺,听其言,察其事,则忠邪判。”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邦彦在枢密,又言:“宜乘机者三,譬奕之争先,安可随应随解,不制人而制于人哉?”寻兼权参知政事。三年,卒。无子,以侄嗣衍为后。有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藏于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B.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C.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D.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 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B.教授: 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博士: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兵部: 又称夏官、武部。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赋税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邦彦博学多才。 崇宁四年太学上舍及第, 担任沧州教授, 入朝为太学博士; 有遗稿十卷, 号称《瀛海残编》, 藏在家中。
B.权邦彦敢于进谏。金人围困汴京, 权邦彦和宗泽上奏劝皇帝不要北迁; 献上十条建议来策划中兴, 建议皇帝不要苟且偷安。
C.权邦彦作战勇敢。权邦彦发誓以死守城, 过了几个月城被攻破, 还拼力战斗不肯停止,最终率百姓突围出城。
D.权邦彦治政有方。大盗张琪残害徽州, 权邦彦派偏将去平定他。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时, 因治政能干被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读讲之臣,取累朝训典及三代、汉、唐中兴故事,日陈于前,以裨圣学。
(2)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龚鼎臣,字辅之,郓之须城人。幼孤自立,景祐元年第进士,为平阴主簿,疏泄潴水,得良田数百千顷。 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石介死,谗者谓介北走辽,诏兖州劾状。郡守杜衍会问,掾属莫对,鼎臣独曰:“介宁有是,愿以阖门证其死。”衍探怀出奏稿示之,曰:“吾既保介矣,君年少见义如是,未可量也。”丁母忧,服除,知安丘县。赐五品服,知渠州。渠故僻陋无学者,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 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擢起居舍人。岁冬旱,将赐春宴,鼎臣曰:“旱灾太甚,非君臣同 乐之时,请罢宴以答天戒。”又论凡大礼赦,请准太平兴国诏书,前期下禁约,后有犯不原,以杜指赦为 奸者,宜著为令;开封三司于法外断狱,朝廷多曲徇其请,愿先付中书审画。仁宗悉从之。兼管勾国子监,详定宽恤民力奏议。淮南灾,以鼎臣体量安抚,蠲逋振贷,全活甚众。为辽正旦使,鼎臣奏:“景德中, 辽犯淄、青,臣祖母、兄、姊皆见略,义不忍往。”许之,仍诏后子孙并免行焉。鼎臣在言路累岁,阔略 细故,至大事,无所顾忌。然其言优游和平,不为峻激,使人主易听,退亦未尝语人,故其事多施行。知 兖州。是时,诸道方田使者希功赏,概取税虚额及尝所蠲者,加旧籍以病民。鼎臣独按籍差次为十等,一无所增,兖人德之。改吏部,提举西京崇福宫。复判太常寺,留守南京。陛辞,神宗顾语移晷,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用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正议大夫致仕,年七十七,元祐元年卒。

(选自《宋史·龚鼎臣传》)

【小题1】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用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正议大夫致仕
B.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用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 正议大夫致仕
C.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用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正 议大夫致仕
D.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用/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 正议大夫致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曹操称魏王时,杨修曾任其主簿。
B.太平兴国:文中是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916 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1125 年为金国所灭。
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组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龚鼎臣正直敢言。朝廷打算举办春宴,龚鼎臣认为正遭旱灾,不宜搞宴会;龚鼎臣认为,应规范大礼时的赦免制度,杜绝利用此制度赦免作恶的行为。
B.龚鼎臣见义勇为。石介被人诬陷叛逃辽国,龚鼎臣认为这件事不实,杜衍从怀中拿出龚鼎臣写的奏书,称赞龚鼎臣见义勇为,前途无量。
C.龚鼎臣得到皇帝照顾赏识。龚鼎臣因很多亲属被辽国夺走而不想出使辽国,皇帝答应了;龚鼎臣与神宗交谈,神宗认为他精明而值得任用。
D.龚鼎臣关心、教化百姓。他疏泄积水,收获良田几百上千顷;他在淮南救灾,救活很多人;黄河决口,他去安抚;他在渠州兴建学校,渠州开始出人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石介死,谗者谓介北走辽,诏衮州劾状。
②开封三司于法外断狱,朝廷多曲徇其请,愿先付中书审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毕仲游字公叔,与仲衍同登第,调寿丘柘城主簿、罗山令、环庆转运司干办公事。从高遵裕西征运期迫遽陕西八十县馈挽之夫三十万一旦悉集,转运使范纯粹李察度受其赋而给之食必旷日乃可会僚属议皆不知所为以诿仲游。仲游集诸县吏,令先效金帛缗钱之最,戒勿启扃鐍,共簿其名数以为质,预饬其斛量数千,洞撤仓庾墙壁,使赢粮者至其所,人自奭斗概,输其半而以半自给,不终朝霍然而散。翌日,大军遂行。纯粹、察叹且谢曰:“非君几败吾事。”
元祐初,为军器卫尉丞。召试学士院,同策问者九人,乃黄庭坚、张耒、晁补之辈。苏轼异其文,擢为第一。加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路刑狱。韩缜以故相在太原,按视如列郡,缜奴告有卒剽其衣于公堂之侧,缜怒,将置卒于理。仲游曰:“奴衣服鲜薄而敢掠之于帅牙,非人情也。”取以付狱治,卒得免。太原铜器名天下,独不市一物;惧人以为矫也,且行,买二茶匕而去。缜曰:“如公叔可谓真清矣。”
召拜职方、司勋二员外郎,改秘阁校理、知耀州,是岁大早,仲游先民之未饥,揭喻境内曰:“郡振施与平籴若干万硕。”实虚张其数。富室知有备,亦相劝发廪。凡民就食者十七万九千口,无一人去其乡。
徽宗时,历知郑、郓二州,京东、淮南转运副使。入为吏部郎中,言孔子庙自颜回以降,皆爵命于朝,冠冕居正,而子鲤、孙伋乃野服幅巾以祭,为不称。诏皆追侯之。
仲游早受知于司马光、吕公著,不及用。范纯仁尤知之,当国时,又适居母丧,故未尝得尺寸进。然亦堕党籍,坎壈散秩而终,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第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高遵裕西征/运期迫遽/陕西八十县馈輓之夫/三十万一旦悉集/转运使范纯粹/李察度受其赋而给之食必旷日乃可/会僚属议/皆不知所为/以诿仲游/
B.从高遵裕西征/运期迫遽/陕西八十县馈輓之夫三十万/一旦悉集/转运使范纯粹/李察度受其赋而给之食/必旷日乃可/会僚属议/皆不知所为/以诿仲游/
C.从高遵裕西征/运期迫遽/陕西八十县馈輓之夫三十万/一且悉集/转运使范纯粹/李察度受其赋而给之食必旷日乃可/会僚属议/皆不知/所为以诿仲游/
D.从高遵裕西征/运期迫遽/陕西八十县馈輓之夫/三十万一旦悉集/转运使范纯粹/李察度受其賦而给之食/必旷日乃可会僚属议/皆不知/所为以诿仲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即中举,指古代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分一榜三甲,明清时则特指一甲前三名。
B.斛,古代量器名,也作为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C.颜回孔门十哲之一,居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D.居母丧,即母亲去世,在家服丧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仲游处事有方,善于化解疑难。转运使范纯粹、李察在转运军需物资时,由于运输人员众多,无法照顾周全,按期完成,毕仲游临危受命,快速灵活地处理了此事。
B.毕仲游颇有才学,深受朝廷器重。他应召到学士院参加考试,虽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多位名士同列因其文优异,仍被评为第一名,从而得以加封官职。
C.毕仲游明察秋毫,为官清正廉明。当朝宰相韩缜的奴仆状告士卒抢夺自己的衣服,毕仲游冷静分析,最终还士卒以清白。太原铜器有名,他为官一任,只买了两个铜勺。
D.毕仲游关爱百姓,处事以民为先。他在耀州作知州时,遭遇大旱,为了防止百姓挨饿受饥,事先使用计策,作了准备,使得很多百姓能够有粮充饥,无人背井离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游曰:“奴衣服鲜薄而敢掠之于帅牙,非人情也,”取以付狱治,卒得免。
(2)是岁大旱,仲游先民之未饥,揭喻境内曰:“郡振施与平籴若干万硕。”实虚张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