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ù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注】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注】胥后令:胥犹须也。军去城都三十里而不行,未有计过险狭,恐人谏令急救武安,乃出此令。今垂战须得谋策,不用前令,故云“须后令”也。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用之国赋治:掌管
B.秦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其间
C.即发万人之趋:奔向
D.秦军鼓噪兵勒:约束、整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B.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C.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D.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杀了平原君的手下,平原君很恼火,要杀赵奢。赵奢从国君利益和国家安定的角度劝服了平原君。
B.赵奢对救韩提出异议,主张出兵解阏与之围,并阐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
C.赵奢在距离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停留二十八日而不进军,目的是麻痹秦军,以出奇制胜。
D.赵奢接受了军士许历的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占据有利地形,因而一举打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②赵奢善食而遣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1 04:07: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褚翜字谋远,太傅裒之从父兄也。袭爵关内侯,补冠军参军。于时长沙王乂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河南尹举翜行本县事。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
寻洛阳覆没,与荥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翜惧祸及,谓抚等曰:“以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抚等悔悟,与秀交和。时数万口赖翜获全。
明年,率数千家将谋东下,遇道险,不得进,因留密县。司隶校尉荀组以为参军、广威将军,复领本县,率邑人三千,督新城、梁、阳城三郡诸营事。顷之,迁司隶司马,仍督营事。
建兴初,复为豫州司马,督司州军事。太傅参军王玄代翜为郡。时梁国部曲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奴余党聚众杀玄。
永昌初,王敦构逆,征西将军戴若思令翜出军赴难,翜遣将领五百人从之。成帝初,为左卫将军。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从乘舆幸石头。
咸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曰穆。
(选自《晋书·褚翜传》,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翜能够审时度势。他任关内侯时,综合长沙王司马乂以及成都王、河间王的表现,便知道内乱将起,于是弃官到幽州躲避。后来河北果然发生寇乱。
B.褚翜懂得安抚人心。洛阳陷落后,褚翜与荥阳太守郭秀一起保卫万氏台。郭秀不能安抚众人,褚翜担心祸殃降临,便安抚陈抚等人,从而保全了数万人。
C.褚翜仕途顺遂。即使是在东下途中滞留在密县时,仍得到了司隶校尉荀组的器重,从而再次管理本县,并负责新城、梁、阳城三郡各营的事务。
D.褚翜对君王忠诚。苏峻之乱时,褚翜为侍中,掌管征讨军事。王师大败,褚翜亲自抱皇帝登上太极前殿,并当堂斥责了苏峻,没有让他上殿。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郡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龚遂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B.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C.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D.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即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王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B.《诗》《书》即《诗经》和《尚书》,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被儒家奉为经典并用作教学的“六经”中的两种,其余四种为《礼》《乐》《易》《春秋》。
C.古人对死有不同的称呼,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因此文中对昭帝的死曰“崩”。
D.潢池即积水塘。“弄兵潢池”指在积水塘里玩弄兵器,这是旧时对农民起义的蔑称,形容起义者无能,也指发动兵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因为通晓儒学做了官,官至昌邑王的郎中令。在朝堂内外他敢于直言,
以至昌邑王和国人都畏惧他。
B.龚遂具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声名远播,汉宣帝一见龚遂就非常赏识他。他虽然身材矮小,但才思敏
捷,与皇帝对答如流,皇帝很高兴,赏赐黄金、加官晋爵。
C.昌邑王刘贺曾长期和养马驾车、宰杀牲畜的奴仆一起饮酒作乐,并且赏赐无度。为此,龚遂哭着爬
行去见昌邑王,并用胶西王无道而亡的事去规劝。
D.龚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担任渤海太守时,罢免追捕盗贼的官吏,安抚百姓,以身作则,改变当地的
奢侈之风,使百姓安居乐业。
【小题4】文言文翻译
(1)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
(2)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B.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C.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D.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徽宗、钦宗。
B.古代官员改任官职多用迁、徙、调,累迁、左迁、擢是指官吏的提升。
C.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D.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钱粮及一切财政事宜。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建议均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得到皇帝重用。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来意见不合。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送,二人联手打败金兵;后来,吴介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浩不同意,被调往金州。
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2)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