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李庭芝,字祥甫。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嘉熙末,江防甚急,庭芝得乡举不行,以策干荆帅孟珙请自效。珙善相人,见其魁伟,顾诸子曰:“吾相人多,无如李生者,其名位当过我。”时四川有警,即以庭芝权施之建始县。淳祐初始去,举进士,中第。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开庆元年,庭芝权扬州,丁母忧去,朝议择守扬者,帝曰:“无如李庭芝。”乃夺情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刘槃自淮南入朝,帝问淮事,槃对曰:“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之。今边尘不惊,百度具举,皆陛下委任得人之效也。”十月,大元丞相伯颜入临安,留元帅阿术军镇江以遏淮兵。阿术攻扬久不拔,乃筑长围困之。冬,城中食尽,死者满道。明年二月,饥益甚,赴濠水死者日数百。宋亡,谢太后及瀛国公为诏谕之降,庭芝登城曰:“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已而两宫入朝,至瓜州,复诏庭芝曰:“比诏卿纳款,日久未报,岂未悉吾意,尚欲固圉邪?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之?”庭芝不答,命发弩射使者,毙一人,余皆退去。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选自《宋史﹒李庭芝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形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B.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C.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D.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嘉熙”属于年号纪年法。
B.进士是中国古代参加科举考试并通过殿试的读书人。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殿试以后,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C.夺情是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其出仕。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
D.瀛国公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的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庭芝学识出众,感恩守孝。他少年聪颖,才智常超长者;他进士及第后,就到孟珙府中任职;孟珙死后,他为之辞官守丧三年。
B.李庭芝治政有方,成效显著。他初到扬州时,扬州民生凋敝,一片萧条;经他治理后,扬州军民安定,边境没有警报,百事振兴。
C.李庭芝坚持抗元,决不投降。扬州被围时,他率兵固守,阿术久攻不克;宋朝灭亡后,先后两次下诏指示他投降,他依然坚守城池。
D.李庭芝颇有才华,受人赏识。孟珙初见他,就认为他将来会超过自己;后来朝议选取守卫扬州的人时,都认为没有能超过他的人。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芝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
(2)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03 02:19: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焘字仁甫,眉州人。绍兴八年,擢进士第。知双流县。仕族张氏子居丧而争产,焘曰:“若忍坠先训乎?盍归思之。”三日复来,迄悔艾无讼。又有不白其母而鬻产者,焘置之理,豪强敛迹。
知荣州。夏秋率苦水潦,焘筑防捍之。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入境,劾守令不职者四人。县多聚敛,焘括一路财赋额,通有无,酌三年中数,定为科约,上之朝,颁之州县。
除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总饷吕游问入奏,焘其事。岁饥,发鄂州大军仓振之,僚属争执不可,焘曰:“吾自任,不以累诸君。”寻如数偿之。游问返,果劾焘专。上止令具析,不之罪也。
八年,直宝文阁,帅潼川兼知泸州,首葺石门堡以扼夷人,奏乞戒茶马司市叙州羁縻马毋溢额,戒官民毋于夷、汉禁山伐木造舟,奏移锁水于开边旧池,皆报可。
政和末,澧、辰、沅、靖四州置营田,募人开边,范世雄等附会扰民,建炎罢之。乾道间,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焘至是又申言之,请度田立额,且约帅臣张栻列奏,诏从之。境多茶园,异时禁切商贾,率至交兵,焘曰:“官捕茶贼,岂禁茶商?”听其自如,讫无警。
淳熙十一年春,乞致仕,优诏不允。上数问其疾增损,给事中宇文价传上旨,焘曰:“臣子恋阙,非老病,忍乞骸骨。”因叩价时事,勉以忠荩。又闻四川乞减酒课额,犹手札赞庙堂行之。
病革,除敷文阁学士,致仕。命下,喜曰:“事了矣。”口占遗表云:“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愿陛下经远以太祖为师,用人以昭陵①为则。”辞气舒徐,乃卒,年七十。文简,累赠太师、温国公。
(选自《宋史•李焘传》,有删改)
【注】①昭陵: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这里代指唐太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建请复置者/ 焘为转运使/ 尝奏不当复/ 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 田不能给
B.有建请复置者/ 焘为转运使/ 尝奏不当复已/ 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 田不能给
C.有建请复置者/ 焘为转运使/ 尝奏不当复/ 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 行之田不能给
D.有建请复置者/ 焘为转运使/ 尝奏不当复/ 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 行之/ 田不能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
B.政和、淳熙,都是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使用年号纪年法。如《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C.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文简、文正、太祖、太宗等。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焘通晓人情,以理服人。如他任双流知县时,对服丧时为争夺财产打官司的张家晓之以理,使这家人后来和睦相处,撤诉不打官司了。
B.李焘刚直不阿,秉公办事。在任潼州府路转运判官时,经调查研究,发现有不称职官员四人,就上书弹劾他们,让朝廷及时地处理了他们。
C.李焘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如在荣州,修筑堤坝抵御水患;在湖北,遇到饥荒,然决定动用鄂州大军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
D.李焘一心为国,事君尽忠。他多次向朝廷上奏,谈论财赋、度田立额等事宜,去世前还口授遗表,希望皇上能够效法宋太祖、唐太宗。
【小题4】把下面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焘曰:“吾自任,不以累诸君。”寻如数偿之。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达可,字安节,宜兴人,尚书俨从孙也。万历五年进士,历知会稽、上高、丰城,并有声。选授御史。疏请御经筵勤学,时与大臣台谏面议政务,报闻。大学士赵志皋久疾乞休,未得请。达可力言志皋衰庸,宜罢,不纳。二十八年正月,请因始和布令,举皇长子册立冠婚礼,简辅臣补台谏,撤矿税中使,不报。视盐长芦。岁侵,绘上饥民十四图,力请振贷。税使马堂、张日华议加盐税,奸商妄称嘉请中大同用兵贷其赀三万六千金,请于盐课补给,户部许之。达可皆抗争,事得已。改按江西。税使潘相殴折辅国将军谋圮肢,并系宗人宗达,诬以劫课,劾上饶知县李鸿主使。帝切责谋等夺鸿官达可言宗人无故受刑又重之以诘责将使天潢人人自危鸿无辜不当黜愿亟正相罪复鸿官同官汤兆京亦极论相罪且言辽东高淮、陕西梁永、山东陈增、广东李凤、云南杨荣皆元恶,为民害,不可一日留。皆弗听。鸿,吴人,大学士申时行之娇。万历十六年举北闹乡试,为吏部郎中高桂所攻。后七年成进士。至是,抗相,以强直称。相又请开广信钢塘山,采取大木,凿秦和斌姥山石膏,达可复极谏不可,阁臣亦争之,乃寝。还掌河南道事。佐温纯大计京官。寻陈新政要机,痛规首辅沈一贯。疏留中。擢太仆少卿,再迁南京太仆卿。召改光禄,进通政使。镇抚史晋以罪罢,妄投封章诋朝贵。达可封其疏而劾之,晋寻得罪。奏请正疏式、屏谗邪、重驳正、惩奸勼数事,帝嘉纳焉。寻上疏乞休去。卒,赠右副都御史。

(节选自《明史·吴达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切责谋圮等/夺鸿官/达可言/宗人无故受刑/又重之以诘责/将使天潢人人自危/鸿无辜/不当黜/愿亟正相罪/复鸿官/同官汤兆京亦极论相罪/
B.帝切责谋圮等/夺鸿官/达可言/宗人无故受刑又重之/以诘责/将使天潢人人自危/鸿无辜/不当黜/愿亟正/相罪复鸿官同官/汤兆京亦极论相罪/
C.帝切责谋圮等/夺鸿官/达可言宗人/无故受刑又重之/以诘责/将使天潢人人自危/鸿无辜/不当黜/愿亟正相罪/复鸿官同官/汤兆京亦极论相罪/
D.帝切责谋圮等/夺鸿官/达可言宗人/无故受刑/又重之以诘责/将使天潢人人自危/鸿无辜/不当黜/愿亟正/相罪复鸿官/同官汤兆京亦极论相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本为史官,先秦时负责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
B.大学士,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及以后又称内(殿)阁大学士等,实际上掌治着宰相的职权,大学士中居首者,称首辅,其权最大。
C.乡试,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考试,每三年一次,因在秋季举行,故又称“秋闱”。
D.吏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科举、官吏选拔、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等事情,长官为吏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达可心系百姓,造福一方。他做过多地知州,并且都留下了美好的名声;在长芦任上为救济灾民尽到了责任。
B.吴达可深谋远虑,直言进谏。他考虑到国家的未来和稳定,劝说皇上积极参加经筵,册立太子,撤去矿税中使等。
C.吴达可坚守原则,不畏权势。税使马堂等加盐税的提议和潘相的诬告及采木凿石等行为都因为他的上书劝谏而得以止息。
D.吴达可忠心耿耿,心怀国家。他规劝首辅沈一贯,阻止了史晋诋毁朝廷贵胃,并弹劾他,退休离任前还不忘进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盐长芦。岁侵,绘上饥民十四图,力请振贷。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子肃字清卿,七岁而孤,家贫力学。登宣和中进士第。调真州刑曹掾,与守争狱事,解官去。改衢州推官。胡唐老奇其才,任之。属时多故,子肃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累官吏部郎中,求补外,迁户部郎中,总领江、淮军马钱粮。诸司馈礼,月以千缗,悉归之公帑。除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朝廷遣人检沙田芦场,欲概增租额,子肃以承买异冒占,力止之。时议者言:“田之并太湖者被水患,宜分道诸浦注之江。”诏子肃往案视。还言:“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从之。明州守赵善继治郡残酷,子肃率诸监司劾罢之。除直敷文阁、知临安府,吏不能欺,禁权家僦人子女为仆妾者。诏权户部侍郎,升敷文阁待制,复知临安府。调三衙卒修筑都城,不扰而办。金主亮渝盟,子肃献助军钱十五万缗,特迁一秩。帝幸建康,充行宫留守参谋官。扈跸还,复知临安府。金人来议和,子肃谓事情叵测,宜以军礼待之。孝宗嗣位,志图恢复,子肃练兵,习为“鹅鹳鱼丽阵”,上观于便殿,嘉之,赐金带。擢敷文阁直学士,移知明州、沿海制置使。台谏王十朋、王大宝抗疏留之,帝曰:“朕委以防海,行召还矣。”初,海寇以赂通郡胥吏,吏反为之用,匿其踪迹,贼遂大炽,商舶不通。子肃以礼延土豪,俾率郡胥分道入海,告之曰:“用命者有厚赏,不则杀无贷。”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升龙图阁直学士、知福州。岁饥,告籴旁郡,米价顿平,民赖以济。进龙图阁学士,移知泉州。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赵子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B.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C.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D.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后世以郎中为各部要职。
B.知临安府,任临安知府,宋朝时,府的地方长官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一般总领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有时会兼领其他的官职。
C.跸,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称作“扈跸”,而“驻跸”则指随从皇帝出行。
D.学士本为负责文学撰述之官,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政务,宋代始设专职,刚刚入直馆阁者则称为直学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子肃刚直敢言,不畏权贵。入仕不久,他就与真州太守争论案件审理问题,并因此辞职而走;后来明州太守赵善继治郡残暴,他率众弹劾了他。
B.赵子肃心系百姓,体恤民情。朝廷想增加沙田芦场的承租费用,他极力加以阻止;福州发生饥荒,他多方筹款平抑米价,百姓得以保全。
C.赵子肃处事谨慎,重视军事。金人前来议和,他认为应当严阵以待,以防意外;孝宗继位,他排练并献上阵法,受到皇帝嘉奖。
D.赵子肃为官清廉,明于吏治。他总领江、淮军马钱粮时,将所得馈赠全部归入国库;他看到明州官吏接受海盗贿赂相互勾结,就加以整顿,使海路畅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肃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
(2)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小题3】(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C.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小题4】(小题4)(小题4)把文中嘲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王中正,字希烈,开封人。因父任补入内黄门,迁赴延福宫学诗书、历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庆历卫士之变,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贼悉就擒,时年甫十八,人颇壮之。迁东头供奉官,历干当御药院、鄜延、环庆路公事,分治河东边事。破西人有功,带御器械。
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吐蕃围茂州,诏率陕西兵援之,围解。自石泉至茂州,谓之陇东路,土田肥美,西羌据有之,中正不能讨。乃因吐蕃入寇,言:“其路经静州等族,榛僻不通,迩年商旅稍往来,故外蕃因以乘间。县至绵与茂,道里均,而龙安有都巡检,缓急可倚仗。请割石泉隶绵,而窒其故道。”从之,陇东遂不可得。还,使熙河经画鬼章,进昭宣使、入内副都知。
元丰初,提举教畿县保甲将兵捕贼盗巡检,献民兵伍保法,请于村疃及县以时阅习,悉行其言。复往鄜延、环庆经制边事,诏凡所须用度,令两路取给,无限多寡。既行,又称面受诏,所过募禁兵,愿从者将之,主者不敢违。
问罪西夏,以中正签书泾原路经略司事。诏五路之师皆会灵州,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以俟后举。自请罢省职,迁金州观察使、提举西太一宫,坐前败贬秩。元祐初,言者再论其将王师二十万,公违诏书之罪,刘挚比中正与李宪、宋用臣、石得一为四凶,又贬秩两等。久之,提举崇福宫。绍圣初,复嘉州团练使。卒,年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B.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C.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D.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带御器械”,官名。宋初,选三班以上班干亲信官员佩櫜鞬,带剑,侍卫皇帝,或以宦官充任,称御带。咸平元年(998),改称带御器械,为武臣荣衔。
B.提举,文中多次出现,原意是“管理”,后为宋代以后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如“提举常平”、“提举市舶”、“提举学事”、 “提举宫观”(宋)等官号。
C.“仁宗”、“神宗”为皇帝年号,“元丰”“元祐”“绍圣”属于皇帝庙号。
D.“问罪西夏”中的“问罪”指的是古代两国交战时,一方宣布对方罪则,加以谴责,以为出兵进攻的理由。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中正是一个宦官,凭借其父的恩荫入宫,宋仁宗看其才华,将其留在身边。
B.王中正筹划恢复熙河,他进入熙河,修城墙,准备守城的器械,因功被封官。
C.茂州被围困,王中正主动请缨解围,后又积极建言并被采纳,因功得到升迁。
D.在讨伐西夏的战斗中,王中正因粮草误期自请罢官贬禄,后来又再次受重用。
【小题4】(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庆历卫士之变,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贼悉就擒,时年甫十八,人颇壮之。
(2)诏五路之师皆会灵州,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以俟后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