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京师被兵,大臣大获谴。南粮岁额八十二万七千有奇,积逋至数百万,而兵部又增兵不已。三俊初至,仓库不足一月饷。
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帝以阴阳愆和,命司礼中官录囚,流徒以下皆减等。三俊以文武诸臣诖误久系者众,请令出外候谳。因论告讦株蔓之弊,乞敕“内外诸臣行恻隐实政。内而五城讯鞠,非重辟不必参送法司;外而抚按提追,非真犯不必尽解京师;刑曹决断,以十日为期”。帝皆从之。
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谗者谓恂与三俊皆东林,曲法纵舍。工部钱局有盗穴其垣,命按主者罪,三俊亦拟轻典。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应天府丞徐石麒适在京,上疏力救,忤旨切责。帝御经筵,讲官黄景昉称三俊至清,又偕黄道周各疏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大学士孔贞运等复以为言,乃许配赎。
十五年正月,召复故官。会吏部尚书李日宣得罪,即命三俊代之。时值考选,外吏多假缮城、垦荒名,减俸行取
。都御史刘宗周疏论之。诸人乃夤缘周延儒,嘱兵部尚书张国维以知兵荐,帝即欲召对亲擢。三俊言:“考选者部、院事,天子且不得专,况枢部乎?乞先考定,乃请圣裁。”
帝不悦召三俊责之对不屈宗周复言三俊欲俟部院考后第其优劣纯疵恭请钦定若但以奏对取人安能得真品帝不从由是幸进者众三俊为人端严清亮,正色立朝。惟引吴昌时为属,颇为世垢病。时文选缺郎中,仪制郎中吴昌时欲得之。首辅周延儒力荐于帝,且以嘱三俊。他辅臣及言官亦多称其贤,三俊遂请调补。帝特召问,三俊复徇众意以对。帝颔之,明日即命下。以他部调选郎,前此未有也。帝恶言官不职,欲多汰之,尝以语三俊。三俊与昌时谋出给事四人、御史六人于外。给事、御史大哗,谓昌时紊制弄权,连章力攻,并诋三俊。三俊恳乞休致,诏许乘传归。国变后,家居十余年乃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不悦/召三俊/责之/对不屈/宗周复言/三俊欲俟部院考后/第其优劣纯疵/恭请钦定若但以奏/对取人安能得真品/帝不从/由是幸进者众 |
B.帝不悦/召三俊责之/对不屈/宗周复言/三俊欲俟部院考后/第其优劣纯疵/恭请钦定/若但以奏对取人/安能得真品/帝不从/由是幸进者众 |
C.帝不悦/召三俊责之/对不屈宗周/复言/三俊欲俟部院考后/第其优劣纯疵/恭请钦定若但以奏/对取人/安能得真品/帝不从/由是幸进者众 |
D.帝不悦/召三俊/责之/对不屈宗周/复言/三俊欲俟部院考后/第其优劣纯/恭请钦定/若但以奏对取人安能得真品疵/帝不从/由是幸进者众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
B.“东林”指东林党,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 |
C.“书院”旧时特指政府设置的教学读书场所。唐玄宗设置丽正书院是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 |
D.“调补”指调任官职。张居正《答铨部李石塘书》:“考功之缺,已属铨曹调补疵。”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三俊嫉恶如仇。他先是纠察有关部门中尤为玩忽职守的数人,后又淘汰魏忠贤的遗党,并多次与兵部争执士兵虚数冒领一事。 |
B.郑三俊勇于进谏。他大胆指出株连的弊端,并乞求下令让朝廷内外众臣施行怜悯政治,还反对皇帝直接召来官员对话、亲自提拔的做法。 |
C.郑三俊遭人嫉恨。他先是因侯恂案被诬,进谗言的人说他和侯恂同是东林党人,而在审案时想歪曲破坏法律释放侯恂;后又遭给事、御史诋毁。 |
D.郑三俊守正不终。他为人纯正清明,但因依从众人心意在皇帝面前推荐吴昌时,使吴昌时得以顺利调任,而后遭到人们的指责。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
(2)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