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庄宗之母也。太原人,以良家子于武皇。姿质闲丽,性谦退而明辨,雅为秦国夫人所重。常从容谓武皇曰:“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武皇多内宠,乾宁初,平燕蓟,得李匡俦妻张氏,姿色绝代,嬖幸无双。时姬侍盈室,罕得进御,唯太后恩顾不衰。武皇性严急,左右有过,必峻于谴罚,无敢言者,唯太后从容救谏,即为解颜。及庄宗载诞,体貌奇杰,武皇异而怜之,太后益宠贵,诸夫人咸出其下,后亦恭勤内助,左右称之。
武皇薨,庄宗晋王位。时李克宁、李存颢谋变,人情危惧。太后召监军张承业,指庄宗谓之曰:“先人把臂授公此儿,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汴,幸矣。”承业因诛存颢、克宁,以清内难。庄宗善音律,喜伶人谑浪,太后常提耳诲之。天祐七年,镇、定求援,庄宗促命治兵,太后曰:“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庄宗曰:“禀先王遗旨,须灭仇雠。山东之事,机不可失。”及发,太后饯于汾桥,悲不自胜。庄宗平定赵、魏,驻于邺城,每一岁之内,驰驾归宁者数四,民士服其仁孝。
太后初封晋国夫人,庄宗即位,命宰臣卢损奉册书上皇太后尊号。其年平定河南,西洛阳,令皇弟存渥、皇子继岌就太原迎奉。庄宗亲至怀州,迎归长寿宫。太后素与刘太妃善,分诀之后,悒然不乐。俄闻太妃寝疾,尚医中使,问讯结辙。既而谓庄宗日:“吾与太妃恩如伯仲,彼经年抱疾,但见吾面,差足慰心。吾暂至晋阳,旬朔与之俱来。”庄宗曰:“时方暑毒,山路崎岖,无烦往复。可令存渥辈迎侍太妃。”乃止。及凶问至,太后恸哭累旬,由是不豫,寻崩于长寿宫。同光三年冬十月,上谥曰贞简皇太后,葬于寿安陵。 (选自《旧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B.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C.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D.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嫔”,《说文》解释为“嫔,服也。谓服事人者”,文中指的是后官的一个级别封号,嫁给武皇做姬妾。
B.“嗣”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归宁”较常见的意思有两种:出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男子回家省亲。本文中的“归宁”是后一种意思。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本文中的“幸”是第一种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姿容秀丽的曹皇后,最初以良家女子的身份嫁给武皇为嫔妾,在生下庄宗后,更受恩宠,地位很高贵。
B.失去丈夫的曹太后,面对“两李”叛乱,洞察时艰,以情动人,依靠监军张承业度过了危难,稳住了庄宗的王位。
C.重情重义的曹皇后是帮助武皇打下天下的贤内助,然而她教子无方,对庄宗喜爱伶人一事虽耳提面命,但没有效果。
D.疼爱儿子的曹太后面对出兵救助镇州、定州的庄宗,悲不自胜,在汾桥亲自饯别,母子深情可见一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
(2)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汴,幸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6 04:1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桂芳,字子实,新建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有崔鉴者,年十三,忿父妾凌母,手刃之。桂芳为著论拟赦。尚书闻渊曰:“此董仲舒《春秋》断狱,柳子厚《复雠议》也。鉴遂得宥。及渊入吏部欲任以言职会闻继母病遽请归留之不可起补礼部历迁扬州知府御倭有功迁俸一级巡抚福建父丧归起故官两广总督张臬以非军旅才被劾罢,改桂芳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两广群盗连岁为患,潮州旧倭屯据邹塘。桂芳先讨倭。以降贼伍端为前驱,官军继进,一日夜克三巢。帝深嘉之。降贼王西桥、吴平已抚复叛。西桥掠东莞,桂芳擒斩之,进讨平。平初据南澳,为戚继光所败,奔饶平凤凰山,掠民舟出海。桂芳檄安南万宁宣抚司进剿,遣汤克宽以舟师会之,夹击平。乘风纵火,平军死无算。隆庆初,以疾乞归。万历三年冬,即家起故官,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明年春,桂芳以淮、扬洪潦奔流,惟云梯关一径入海,致海涌横沙,河流泛溢,而高、宝诸州县所在受灾,请益开草湾及老黄河故道以广入海之路,修筑高邮东西二堤以蓄湖水。未几,草湾河工告成。是年秋,河决,给事中刘铉疏议漕河,语侵桂芳。桂芳疏辩曰:“草湾之开,以高、宝水患冲啮,疏以拯之,非能使上游亦不复涨也。”因请罢。御史邵陛言:“诸臣以河涨归咎草湾,阻任事气,乞策励桂芳,益底厥绩,而诘责河臣傅希挚旷职。”从之。其明年,命桂芳兼理河漕。六年正月,诏进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居职如故。未逾月,卒。寻以高邮湖堤成,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渊入史部/欲任以言职/会闻继母病/遽请归/留之不可/起补礼部/历迁扬州知府/御倭有功/迁奉一级/巡抚福建/父丧归/起故官/
B.及渊入吏部/欲任以言职/会闻继母病遽/请归/留之不可/起补礼部/历迁扬州知府/御倭有功/迁奉一级/巡抚福建/父丧归/起故官/
C.及渊入吏部/欲任以言职/会闻继母病/遽请归/留之不可/起补礼部历迁/扬州知府御倭有功/迁奉一级/巡抚福建/父丧归/起故官/
D.及渊入吏部/欲任以言职/会闻继母病遽/请归/留之不可/起补礼部历迁/扬州知府御倭有功/迁奉一级/巡抚福建/父丧归/起故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中国封建工朝纪年用的一个年号。年号始于汉,后传至东南亚,至今仍有沿用。
B.进土,一般指封建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进士的第一名又常被人称为“状元”。
C.《春秋》,儒家五经之一,相传山孔子编著,因寓褒贬于史实,成就了它的“微言大义”。
D.漕运,古代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财物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的一项经济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桂芳不拘成法,深明大义。他做刑部主事时,少年崔鉴怒杀父妾,他为崔鉴撰文打算宽赦其罪行,尚书闻渊对此表示赞扬,崔鉴于是得到了豁免。
B.吴桂芳抗倭平乱,善用谋略。两广盗贼众多,他任用降贼为前锋,官兵随后,很快克敌三巢;后平叛时,又采用左右夹击和火攻的战术,杀敌无数。
C.吴桂芳因势利导,治水有方。淮扬一带洪水成灾,他建议借助云梯关一径入海的优势,增开草湾并疏通老黄河旧道,加速洪水人海,并建议筑堤蓄水。
D.吴桂芳疏辩请罢,仍守旧职。黄河决堤,有人乘机疏议漕河,他上疏辩解,并以辞职来证明自己,最后,在御史的支持下,朝廷让他继续管理河漕事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桂芳檄安南万宁宣抚司进剿,遣汤克宽以舟师会之,夹击平。
(2)草湾之开,以高、宝水患冲啮,疏以拯之,非能使上游亦不复涨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桉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永初二年,邓太后诏曰:“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百姓追思,为之立祠。自非忠爱之至,孰能若斯者乎!今以涣子石为郎中,以劳勤。”延燕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傳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注)①功曹:汉代辅佐州、郡长官办事的官吏,掌管考查记录功劳等。②擿:(tī),揭发 ③醊:(zhuì),祭祀时用酒酹地。④槃桉:“槃”即盘,“桉”即碗。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而改节,儒学 敦:推崇
B.诛之。 悉:全、都
C.京师叹 称:称赞
D.以劳勤 劝:劝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对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B.豪右,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文中指权势盛大的豪族大户。
C.永元,是年号,可做纪年之用。帝王登基或朝廷遇到大事,往往会更改年号。中国古代帝王都有年号。
D.茂才,是汉代的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茂者,美也。茂才,即优秀人才。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焕年轻时,喜好行侠仗义,崇尚武力,后来才改变志向,研究儒学,入仕为官,曾任兖州刺史、侍御史、洛阳令等职。
B.王涣任温县县令时,严惩奸猾之徒,使境内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C.王换任洛阳令时,严格要求自己,办事公平,处理案件宽严适宜:同时又善于斗争,多次揭露潜藏的奸恶。
D.王涣去世后,邓太后认为王涣为国为民辛勤劳作,任命他的儿子王石为郎中,并为他设立祠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2)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泗州先春亭记

欧阳修

景祐二年秋,清河张侯①以殿中丞来守泗土。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旧而广之。度为万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万五千。泗之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相与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堤成,高三十五尺,土实石坚,捍暴备灾,可久而不坏。

既,曰:“泗,四达之州也,宾客之至者有礼。”于是,因前蒋侯堂之亭新之,为劳饯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于前人,而志后人之思也。又曰:“泗,天下之水会也,岁漕必廪于此。”于是治常丰仓西门二夹室,一以视出纳,曰某亭;一以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然后曰:“吾亦有所休乎!”乃筑州署于东城上,名先春亭,以临淮水,而望西山。

是岁秋,予贬彝陵,过泗上,于是知张侯之善政也。昔周单子聘楚而过陈,见其道秽而川泽不陂梁②,梁客至不授馆,羁旅无所寓,遂知其必亡。盖城郭、道路、宾客寄寓,皆三代为政之法,而《周官》尤谨著之,以为御备。今张侯之作守也,先民之备灾,而及于宾客入来,然后私自休焉。故曰知为政也。

先时,岁大水,州几溺。前司员外郎张夏守是州,筑堤以御之。今所谓因其旧者是也,是役也,堤为大。予记其大者详焉。

(注)①侯:旧时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②陂梁:防水的小堤、小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B.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C.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D.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祐二年,是用年号纪年。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
B.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三代之治被儒家当作理想社会模式的典范。
C.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先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为各司之次官。
D.宾客,即门客。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招收的人才,又称门下客、食客,文中宾客即为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春亭是泗州官署,位于泗州东城,是州官办公休憩之所。邻水望山,风景秀丽,透露出张侯的胸襟不俗。
B.张侯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堤防加固拓展。工程浩大,耗费众多,但质量优良,可以长期发挥效用。
C.张侯是清河人,他以殿中丞身份来泗州做太守。他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把治理淮河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D.泗州曾遭遇洪水灾害,差点儿全城淹没。张夏主管该州时,筑堤防护,未雨绸缪,实在是三代以来的善政。
【小题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
(2)乃筑州署于东城上,名先春亭,以临淮水,而望西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统,字仲御,会稽永兴人也。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归,或至海边,拘嫛螊以资养。雅善谈论。宗族劝之仕,谓之曰:“卿清亮质直,可作郡纲纪,与府朝接,自当显至,如何甘辛苦于山林,毕性命于海滨也?”统悖然作色曰:“诸君待我乃至此乎!使统属太平之时,当与元恺评议出处;遇浊代,念与屈生同污共泥;若污隆之间,自当耦耕沮溺,岂有辱身曲意于郡府之间乎!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匝,颜如渥丹,心热如炭,舌缩口张,两耳壁塞也。”言者大惭。统自此遂不与宗族相见。

后其母病笃,乃诣洛市药。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服烛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太尉贾充怪而问之,统初不应,重问,乃徐答曰:“会稽夏仲御也。”充使问其土地风俗,统曰:“其人循循,犹有大禹之遗风,大伯之义让,严遵之抗志,黄公之高节。”又问:“卿居海滨,颇能随水戏乎?”答曰:“可。”统乃操柂正橹折旋中流初作鲻鰞跃后作鯆䱐引飞鹢首掇兽尾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于是风波振骇,云雾杳冥,俄而白鱼跳入船者有八九。观者皆悚遽,充心尤异之,乃更就船与语,其应如响。欲使之仕,即俯而不答。充又谓曰:“昔尧亦歌,舜亦歌。卿颇能作卿土地间曲乎?”统曰:“先公惟寓稽山,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其父堕江,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投水而死,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众人佥曰:“善。”统于是以足叩船,引声喉啭,清激慷慨,大风应至,含水卹(漱)天,云雨响集,叱吒欢呼,雷电昼冥,集气长啸,沙尘烟起。众人皆恐,止之乃已。诸人顾相谓曰:“若不游洛水,安见是人!听《慕歌》之声,便仿佛见大禹之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聆《小海》之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充欲耀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遂命建朱旗,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选自《晋书·列传64·夏统》)

(注)①元恺:“八元八恺”的省称。传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后以元恺泛指辅佐帝王之大臣及贤人才子。②沮溺:指长沮和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③袿襡(guī shǔ/dú),即袿衣。古代妇女的上等长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统乃操柂/正橹折旋/中流初作/鲻鸟跃后/作鯆䱐/引飞鹢/首掇兽/尾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
B.统乃操柂正橹/折旋中流/初作鲻鸟跃/后作鯆䱐引/飞鹢首/掇兽尾/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
C.统乃操柂正橹/折旋中流/初作鲻鸟/跃后作鯆䱐引/飞鹢首/掇兽尾/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
D.统乃操柂/正橹折旋中流/初作鲻鸟/跃后作鯆䱐/引飞鹢/首掇兽尾/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纲纪,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汉以功曹、五官掾为郡国的纲纪,有时也将主簿包括在内。后来州牧的主要属吏别驾、治中也称为纲纪,魏、晋均沿用此称。
B.上巳,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魏晋以后一般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举行水边饮宴、郊外游春活动等。
C.“崩”是典型的象形汉字,形自上而下之势,从周代开始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帝王死;殂,形声字,从歹且声。“歹”与“且”合起来,相当于迅速死亡、安乐死。
D.卤簿,中国古代王公大臣出外时的仪仗队。《石林燕语》卷四:“唐人谓卤,橹也,甲楯之别名。凡兵卫以甲楯居外为前导,捍蔽其先后,皆着之簿籍,故曰‘卤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夏统品行端贞,修身养性,同族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清秀漂亮、质朴正直的人,如果在朝廷为官,可以和官府贵胄交朋友,一定会很显贵。
B.夏统甘老山林,他希望隐居在江海湖泽中了此一生,是因为自己处在一个世事混浊的时代,应该像春秋时的长沮和桀溺一样避世,不能出来做官。
C.夏统能水善讴,他在水面驾船的本领,可以使风大浪高,雷鸣沙扬,云雾缭绕,观众个个心惊;夏统歌声清越激昂,表现了他对忠孝节烈的追求。
D.夏统热爱家乡,夏统与贾充交谈时,对会稽风俗人情极尽礼赞,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贾充的蔑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者皆悚遽,充心尤异之,乃更就船与语,其应如响。
(2)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