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庄宗之母也。太原人,以良家子于武皇。姿质闲丽,性谦退而明辨,雅为秦国夫人所重。常从容谓武皇曰:“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武皇多内宠,乾宁初,平燕蓟,得李匡俦妻张氏,姿色绝代,嬖幸无双。时姬侍盈室,罕得进御,唯太后恩顾不衰。武皇性严急,左右有过,必峻于谴罚,无敢言者,唯太后从容救谏,即为解颜。及庄宗载诞,体貌奇杰,武皇异而怜之,太后益宠贵,诸夫人咸出其下,后亦恭勤内助,左右称之。
武皇薨,庄宗晋王位。时李克宁、李存颢谋变,人情危惧。太后召监军张承业,指庄宗谓之曰:“先人把臂授公此儿,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汴,幸矣。”承业因诛存颢、克宁,以清内难。庄宗善音律,喜伶人谑浪,太后常提耳诲之。天祐七年,镇、定求援,庄宗促命治兵,太后曰:“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庄宗曰:“禀先王遗旨,须灭仇雠。山东之事,机不可失。”及发,太后饯于汾桥,悲不自胜。庄宗平定赵、魏,驻于邺城,每一岁之内,驰驾归宁者数四,民士服其仁孝。
太后初封晋国夫人,庄宗即位,命宰臣卢损奉册书上皇太后尊号。其年平定河南,西洛阳,令皇弟存渥、皇子继岌就太原迎奉。庄宗亲至怀州,迎归长寿宫。太后素与刘太妃善,分诀之后,悒然不乐。俄闻太妃寝疾,尚医中使,问讯结辙。既而谓庄宗日:“吾与太妃恩如伯仲,彼经年抱疾,但见吾面,差足慰心。吾暂至晋阳,旬朔与之俱来。”庄宗曰:“时方暑毒,山路崎岖,无烦往复。可令存渥辈迎侍太妃。”乃止。及凶问至,太后恸哭累旬,由是不豫,寻崩于长寿宫。同光三年冬十月,上谥曰贞简皇太后,葬于寿安陵。 (选自《旧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B.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C.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D.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嫔”,《说文》解释为“嫔,服也。谓服事人者”,文中指的是后官的一个级别封号,嫁给武皇做姬妾。
B.“嗣”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归宁”较常见的意思有两种:出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男子回家省亲。本文中的“归宁”是后一种意思。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本文中的“幸”是第一种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姿容秀丽的曹皇后,最初以良家女子的身份嫁给武皇为嫔妾,在生下庄宗后,更受恩宠,地位很高贵。
B.失去丈夫的曹太后,面对“两李”叛乱,洞察时艰,以情动人,依靠监军张承业度过了危难,稳住了庄宗的王位。
C.重情重义的曹皇后是帮助武皇打下天下的贤内助,然而她教子无方,对庄宗喜爱伶人一事虽耳提面命,但没有效果。
D.疼爱儿子的曹太后面对出兵救助镇州、定州的庄宗,悲不自胜,在汾桥亲自饯别,母子深情可见一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
(2)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汴,幸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6 04:1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 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乃以兵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 时年五十一。
注: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小题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苏正和案其罪    案:通“按”,调察,查办
B.滇吾素为勋所厚 厚:厚待
C.乃以兵捍众  捍:捍卫,保护
D.有诏穷案    穷:穷尽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勋为人正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为不可。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
B.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
C.盖勋秉公执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首都。
D.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2)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良淳,字景程,大宗子恭宪王之后,丞相赵汝愚曾孙也。累世以学行名,贤宗子。良淳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冗官二十余年。考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杰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良淳知安吉州。先是,知州李庚遁,百事隳废,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文天祥去平江,溃兵四出剽掠,良淳捕斩数人,枭首市中,兵稍戢。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先是,朝廷遣将昊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闽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B.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D.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号贤宗子”中的“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B.“以荫为泰宁主簿”中的“荫”指子孙因祖先有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
C.“考举及格”中的“举”,即举人,在此指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的贤才。
D.“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中的“太守”指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宋代称知州。在此赵良淳沿袭古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良淳品学操守精良,为政干练。他身为丞相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凭学问成名,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为官不曾求人举荐。
B.赵良淳任分宁知县力革俗弊,施行教化。他对忠厚孝敬的人极为尊敬,为百姓树立典范;对来骜不驯的坏人,就绳之以法,习俗因而稍有改变。
C.赵良淳任知州时守御有方,以德化人。当时发生灾荒,盗贼蜂起,他不以武力弹压,而是令僚属晓以大义,让盗匪扔下武器离开。
D.赵良淳面临危难不贪生怕死,而是舍生取义。在安吉保卫战中,由于他用人不当,以致元兵攻破南门,良淳不得已让士兵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投缳自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知州李庚遁,百事隳废,良淳至,日与僚史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
(2)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於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於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B.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C.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D.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嫡嗣”即嫡长子,指正房所生的儿子;也指皇位继承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C.“顿首”是古代跪拜礼中最隆重的一种,指的是以头叩地及举而不停留。
D.“上卿”为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分为上、中、下三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报私仇,动机不单纯,因此他的建议不被采纳。
B.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最终上当被杀。
D.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后,公子光依靠专诸刺死吴王僚,自立为国君,他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翰,沧州临津人。世习医业,初摄护国军节度巡官。周显德初,诣献《经用方书》三十卷、《论候》十卷、《今体治世集》二十卷。世宗之,命为翰林医官,其书付史馆,再加卫尉寺主簿。

太祖北征,命翰从行。建隆初,加朝散大夫、鸿胪寺丞。时太祖求治,事皆核实,故方技之士必精练。乾德初,令太常寺考较翰林医官艺术,以翰为优,绌其业不精者二十六人。自后,又诏诸州访医术优长者其名,仍量赐装钱,所在厨传给食,遣诣阙。开宝五年,太宗在藩邸有疾,命翰与马志视之。及愈,转尚药奉御,赐银器、缗钱、鞍勒马。

尝被诏详定《唐本草》,翰与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张素、吴复珪圭、王光祐、陈昭遇同议,凡《神农本经》三百六十种,《名医录》一百八十二种,唐本先附一百一十四种,有名无用一百九十四种,翰等又参定新附一百三十三种。

乃命尽考传误,刊为定本。类例非允,从而革焉。至如笔头灰,兔毫也,而在草部,今移附兔头骨之下。仍采陈藏器《拾遗》、李含光《音义》,或穷源于别本,或传效于医家,参而较之,辨其臧否。至如突屈白,旧说灰类,今是木根。去非取是,特立新条。自余刊正,不可悉数。

下采众议,定为印板。乃以白字为神农所说,墨字为名医所传,唐附今附,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义既判定,理亦详明。今以新旧药合九百八十三种,并目录二十一卷,广颁天下,传而行。

翰后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四年,命为翰林医官使,再加检校户部郎中。雍熙二年,滑州刘遇疾,诏翰驰往视之。翰还,言遇必瘳,既而即死,坐责授和州团练副使。端拱初,起为尚药奉御。淳化元年,复为医官使。卒,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之,命为翰林医官 嘉奖
B.又诏诸州访医术优长者其名   登记
C.参而较之,辨其臧否    善恶
D.下采众议,定为印板    印刷版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所建的两个对称的建筑物。两阙之间为一通道,是通向阙后建筑物的道路。后来演变成为帝王宫殿的代名词
B.方技之士,即方士或术士。《后汉书·方术列传》中包含了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命相、遁甲、堪舆等方术。古代从事医术的人不少就是方士
C.《唐本草》,唐代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我国历代主要本草书籍如宋《开宝本草》、明《本草纲目》等,都贯穿着它的内容。
D.神农,即黄帝。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文化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一。他亲尝百草,用草药为百姓治病:他教民稼穑,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翰祖传中医,世习医道。他曾做过护国军节度巡官,周显德初年,刘翰为济世救人,将祖传的中医书籍献给宫廷,以惠天下。
B.刘翰医术高明,备受信任。宋太祖北征时,命刘翰随军同行。太宗赵光义曾命刘翰前去王府为自己医治,经过刘翰的百般调治,病愈,刘翰亦得太宗的褒奖。
C.刘翰专业扎实,严谨求实。奉皇帝之命,带领医官详细修定《唐本草》,新增加三百多种草药,体例严谨,黑白字分明,一目了然。后勘印颁布天下,广为流传。
D.刘翰文献有功,身居数职。修定《唐本草》后,刘翰被加官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四年,被任命为翰林医官使,再加官为检校户部郎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乾德初,令太常寺考较翰林医官艺术,以翰为优,绌其业不精者二十六人。
(2)翰还,言遇必瘳,既而即死,坐责授和州团练副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韶之,字休泰,琅邪临沂人也。父伟之,为乌程令,韶之家贫,因居县境。好史籍,博涉多闻。初为卫将军谢琰行参军。伟之少有志尚,当世诏命表奏,辄自书写。泰元、隆安时事,小大悉撰录之,韶之因此私撰《晋安帝阳秋》。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善叙事,辞论可观,为后代佳史。迁尚书祠部郎。义熙十一年,高祖以韶之博学有文词,补通直省,领西省事,转中书侍郎。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郎,西省如故。凡诸诏奏,皆其辞也。
高祖受禅,加骁骑将军、本郡中正,黄门如故,西省职解,复掌宋书。驳员外散骑侍郎王实之请假事曰:“伏寻旧制,群臣家有情事,听并急六十日。太元中改制,年赐假百日。又居在千里外,听并请来年限,合为二百日。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臣等参议,谓不合开许。或家在河、洛及岭、沔、汉者,道阻且长,犹宜别有条品,请付尚书详为其制。”从之。坐玺封谬误,免黄门,事在《谢晦传》。
韶之为晋史,序王珣货殖,王廞作乱。珣子弘,廞子华,并贵显,韶之惧为所陷,深结徐羡之、傅亮等。少帝即位,迁侍中,骁骑如故。景平元年,出为吴兴太守。羡之被诛,王弘入为相,领扬州刺史。弘虽与韶之不绝,诸弟未相识者,皆不复往来。韶之在郡,常虑为弘所绳,夙夜勤厉,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太祖两嘉之。在任积年,称为良守,加秩中二千石。十年,征为祠部尚书,加给事中。坐去郡长取送故,免官。十二年,又出为吴兴太守。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七庙歌辞,韶之制也。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书·王韶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B.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C.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D.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秋,就是春秋,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春讳,改春为“阳”,文中指历史。
B.受禅,指前朝末代皇帝让位于新朝皇帝,但很多时候都是被逼无奈而交出帝位的。
C.河、洛中的“河”指黄河,“洛”指洛水。今天“河”的词义扩大,而“洛”仍基本保持原意。
D.七庙,指天子之庙。古代宗庙是有等级的,天子七庙,大夫五庙,诸侯三庙,不能僭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韶之私撰晋安帝朝的历史,成就很高。王韶之在他父亲整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晋安帝阳秋》,很善于叙事,言辞议论都很不错,是晋朝后期的佳史。
B.王韶之因博学备受两朝器重,身居显位。王韶之学问广博,有文词,无论在晋朝末年还是在刘宋王朝初期很多诏辞都出自他之手,一直兼任重要部门西省之职。
C.王韶之反对官员随意延长假期,有理有据。 王韶之认为官员请假六十天至一百天足够,而有的官员把下年的假期也合并用上,这样很不合理,但路途遥远的可以酌情考虑。
D.王韶之因写历史而得罪了人,自修获赞。王韶之撰写晋史,写了王珣家经商而富,王廞作乱的情况,担心他们的后人报复,在他担任地方官期间,勤政有为,受到赞誉,被称良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
(2)韶之在郡,常虑为弘所绳,夙夜勤厉,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