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
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
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
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
⑥预:参与。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戏儿之器闻:听说
B.见之及:等到
C.焚之趋:追逐
D.长必之好:喜欢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悦婴儿
A.何B.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美于徐公D.光先帝遗德
【小题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小题4】把第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22 05:22: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已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太祖有札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居常贮糗耩脩供帝,无所乏绝,而己不宿饱。及贵,帝比之“芜蒌豆粥”,“泡麦饭”,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退以语后。后曰:“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B.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C.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D.后谓帝/旧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B.古时候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徽七音,《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和歌发出的变徽之声,其声调慷慨激昂。
C.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D.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皇后父母早亡,由郭子兴抚养,后来嫁给了太祖,马皇后仁爱慈善且聪慧有识别力,曾对太祖说平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
B.马皇后跟随太祖于军中时,经常缺少食物,她平常就储备一些干粮和干肉给太祖,而她自己却常常吃不饱。
C.太祖在前殿决断政事,有时会大发雷霆,曾经发怒责罚宫女,马皇后也非常生气,就把宫女交付给宫正司以求公正处罚。
D.马皇后病重时,不要求寻求良医,去世时希望太祖能够寻贤才纳良谏,自始至终都要谨慎对待每件事情。她去世后,太祖没有再立皇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
(2)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复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
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鈇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脰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①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土舍、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注①三板沙:明代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中的“迁”“擢”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出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C.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 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脰湖,贼奔嘉兴。
(2)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同类题3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思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②渠魁:首领。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顾:回头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
B.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
C.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
D.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2)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父幼,冯跋假广平太守。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擢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叡俱为主书高宗践祚,迁都曹主书,赐爵安乐男。高宗以其小心敬慎,每嗟美之。使于刘骏,直使明僧暠相对。前后三返,骏称其长者,迎送之礼,有加常使。显祖初,以本将军出为东青州刺史。高祖初,入为给事中,加散骑常侍。清约恭谨,号为称职。诏以与萧赜绝使多年,今宜通否,群臣会议。尚书陆叡曰:“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今彼方既靖,宜还通使。”明根曰:“中绝行人,是朝廷之事,深筑醴阳,侵彼境土,二三之理,直在萧赜。我今遣使,于理为长。”高祖从之。又参定律令,屡进谠言。明根以年逾七十,表求致仕,诏不许。频表固请,高祖曰:“夫七十致仕,典礼所称;位隆固辞,贤者达节。但季俗陵迟,斯道弗继。卿独秉冲操,居今行古,有魏以来,首振颓俗。进可以光我朝化,退可以荣慰私门。”高祖命之令进,言别殷勤,仍为流涕。赐青纱单衣、委貌冠、被褥、锦袍等物。其年,以司徒尉元为三老,明根为五更,行礼辟雍。后明根归广平,赐绢五百匹、安车一乘、马二匹、幄帐被褥,为造甲第。国有大事,恒玺书访之。旧疹发动,手诏问疾,太医送药。太和二十三年卒于家,年八十一。世宗遣使吊祭,赙钱一十万、绢三百匹、布二百匹,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谥靖侯。明根历官内外五十余年,处身以仁和,接物以礼让,时论贵之。高祖初,明根与高闾以儒老学业,特被礼遇,公私出入,每相追随,而闾以才笔时侮明根,世号高、游焉。

(选自《魏书·游明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B.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C.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D.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始设于西汉武帝时。
B.三老:古代掌教化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也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文中为前种意思。
C.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D.玺书:古代长途递送文书易于破损,故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绳结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明根出使刘骏,颇受礼遇。高宗时,他前后三次出使刘骏,刘骏让当值官员明僧暠接待他,并称赞他有长者风度,迎送的礼节超过普通使者。
B.游明根主张通使,屡进直言。高祖命群臣讨论能否与萧赜通使,他认为之前虽错在潇赜,但如今应既往不咎;参加制定律令时,他多次直言进谏。
C.游明根为官多年,受人称道。他历任内外官职五十多年,用仁爱和顺自处,以礼貌谦让待人,受到当时舆论敬重;高祖也特别器重他,常令随从左右。
D.游明根去世之后,极享哀荣。世宗不但派使者前往吊唁祭祀,还赠送大量钱物助办丧事,并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加授金印紫色绶带,谧号为靖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
(2)卿独秉冲操,居今行古,有魏以来,首振颓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甲寅,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B.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C.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D.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自唐以后,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B.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个。中国传统历法中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文中的“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的“戊申”属于干支纪日。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D.宿直,又称“寓直”,唐代有文官宿直制度,即官员夜间值守官舍,其含义与今日部分公务员“值夜班”大抵相当。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很有政治谋略。在任鸾台侍郎时,就提出要因地制宜,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安定边境。大家都很赞同并被采纳实行。
B.狄仁杰性情耿介,有直臣之气。他经常在朝堂上直言谏诤,武则天对他所提的建议意见大多采纳,有时甚至改变了自己的本意而依从他。
C.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所选人才大多成了名臣;用才较真,他坚持荐举张柬之为相,武则天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狄仁杰一生清正忠贞,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却被贪婪残暴的儿子拖累了名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2)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