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父幼,冯跋假广平太守。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擢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叡俱为主书高宗践祚,迁都曹主书,赐爵安乐男。高宗以其小心敬慎,每嗟美之。使于刘骏,直使明僧暠相对。前后三返,骏称其长者,迎送之礼,有加常使。显祖初,以本将军出为东青州刺史。高祖初,入为给事中,加散骑常侍。清约恭谨,号为称职。诏以与萧赜绝使多年,今宜通否,群臣会议。尚书陆叡曰:“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今彼方既靖,宜还通使。”明根曰:“中绝行人,是朝廷之事,深筑醴阳,侵彼境土,二三之理,直在萧赜。我今遣使,于理为长。”高祖从之。又参定律令,屡进谠言。明根以年逾七十,表求致仕,诏不许。频表固请,高祖曰:“夫七十致仕,典礼所称;位隆固辞,贤者达节。但季俗陵迟,斯道弗继。卿独秉冲操,居今行古,有魏以来,首振颓俗。进可以光我朝化,退可以荣慰私门。”高祖命之令进,言别殷勤,仍为流涕。赐青纱单衣、委貌冠、被褥、锦袍等物。其年,以司徒尉元为三老,明根为五更,行礼辟雍。后明根归广平,赐绢五百匹、安车一乘、马二匹、幄帐被褥,为造甲第。国有大事,恒玺书访之。旧疹发动,手诏问疾,太医送药。太和二十三年卒于家,年八十一。世宗遣使吊祭,赙钱一十万、绢三百匹、布二百匹,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谥靖侯。明根历官内外五十余年,处身以仁和,接物以礼让,时论贵之。高祖初,明根与高闾以儒老学业,特被礼遇,公私出入,每相追随,而闾以才笔时侮明根,世号高、游焉。

(选自《魏书·游明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B.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C.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D.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始设于西汉武帝时。
B.三老:古代掌教化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也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文中为前种意思。
C.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D.玺书:古代长途递送文书易于破损,故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绳结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明根出使刘骏,颇受礼遇。高宗时,他前后三次出使刘骏,刘骏让当值官员明僧暠接待他,并称赞他有长者风度,迎送的礼节超过普通使者。
B.游明根主张通使,屡进直言。高祖命群臣讨论能否与萧赜通使,他认为之前虽错在潇赜,但如今应既往不咎;参加制定律令时,他多次直言进谏。
C.游明根为官多年,受人称道。他历任内外官职五十多年,用仁爱和顺自处,以礼貌谦让待人,受到当时舆论敬重;高祖也特别器重他,常令随从左右。
D.游明根去世之后,极享哀荣。世宗不但派使者前往吊唁祭祀,还赠送大量钱物助办丧事,并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加授金印紫色绶带,谧号为靖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
(2)卿独秉冲操,居今行古,有魏以来,首振颓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9 06:4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    陈:通“阵”,战阵
B.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指示:指使,给……下指示
D.吾政如此相杀也  相:表动作偏指一方,“你们”
【小题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B.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C.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D.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2)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熙,字晋昌,长乐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世祖平辽海,熙父朗内徒,官至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坐事诛。文明太后临朝,追赠假黄钺、太宰,立庙长安。熙生于长安,为姚氏魏母所养。以叔父乐陵公邈因战入蠕蠕,魏母携熙逃避至氐羌中抚育。年十二,好弓马,有勇干,氐羌皆归附之。魏母见其如此,将还长安。始就博士学问,从师受《孝经》、《论语》,好阴阳兵法。及长,游华阴、河东二郡间。性泛爱,不拘小节,人无士庶,来则纳之。熙姑先入掖庭,为世祖左昭仪。妹为高宗文成帝后,即文明太后也。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显祖即位,为太傅,累拜内都大官。高祖即位,文明太后临朝。高祖乃承旨皇太后,以熙为侍中、太师。熙以频履师傅,又中宫之宠,为群情所骇,心不自安,乞转外任。于是除车骑大将军,侍中、太师如故。熙事魏母孝谨,如事所生。魏母卒,乃散发徒跣,水浆不入口三日。诏不听服,熙表求依赵氏之孤。高祖以熙情难夺,听服齐衰期。高祖前后纳熙三女,二为后,一为左昭仪。由是冯氏宠贵益隆,赏赐累巨万。高祖每诏熙上书不臣,入朝不拜。熙上书如旧。熙于后遇疾,绵寝四载。诏遣医问,道路相望,车驾亦数临幸焉。十九年,薨于代。车驾在淮南,留台表闻,还至徐州乃举哀。为制缌服,诏有司豫办凶仪。凡所营送,皆公家为备。又敕代给彩帛前后六千匹,以供凶用。皇后诣代都赴哭,太子恂亦赴代哭吊。将葬,赠大司马、太尉、冀州刺史,皆依晋太宰、安平献王故事。葬日,送临墓所,亲作志铭。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B.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骑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C.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D.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帝王所用,后世用为仪仗。假黄钺,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
B.掖庭:亦作“掖廷”,指的是皇子居住的地方,在皇宫中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也泛指皇宫。
C.临朝: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文中特指太后摄政称制。
D.有司:司指的是掌管,职辈。古代官史都各有专司,凡专司其事的各级各部门官吏都可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熙出身贵族,喜好兵法。他父亲为官后因事被诛杀,又追赠为太宰,立庙长安,冯熙在氏羌部落长大,喜欢弓箭和马匹。
B.冯熙深受恩遇,不忘初心。冯熙受内宫宠幸备受瞩目,虽高祖特许冯熙上书可不行臣礼,但冯熙上书依然依照臣子礼节。
C.冯熙颇有节义,侍亲甚谨。他侍奉魏母孝顺谨慎,就像服侍生母一样。魏母去世,冯熙披头散发、光着脚,并三日不进食。
D.冯熙担任要职,身后殊荣。他担任过肥如侯、太尉等官职。去世后,皇帝诏令有关部门安排丧礼仪式,并亲自书写墓志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游华阴、河东二郡间。性泛爱,不拘小节,人无士庶,来则纳之。
(2)熙于后遇疾,绵寝四载。诏造医问,道路相望,车驾亦数临幸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楷,字季则。美风望,性刚梗,有当世干具。释褐奉朝请、广平王元怀文学。正始中,以王国官非其人,多被刑戮,惟楷与杨昱以数谏获免。后为尚书左主客郎中、左中郎将。楷性严烈,能摧挫豪强,故时人称之。于时冀、定教州,频遭水害。楷上疏日:顷东北数州,频年淫雨,长河激浪,泛滥为灾。户无担石之储,家有蒙藿之色。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诚开款,实希效力。使数州士女,无废耕桑之业;圣世洪恩,有赈饥荒之士。臣之至诚,申于今日。”诏曰:“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事遂施行。楷用功未就,诏还追罢。久之,京兆王继为大将军西讨,引楷为司马。后葛荣转盛,诸将拒击,并皆失利。孝昌初,加楷持节、散骑常侍,寻转军司。未几,分定相二州四郡置殷州,以楷为刺史,加后将军。葛荣自破章武、广阳二王之后,锋不可当。初,楷将之州,人咸劝留家口,单身述职。楷日:“如一身独往,将士又谁肯为人固志也?”遂合家赴州。三年春,贼势已逼,或劝减小弱以避之。楷曰:“ 国家岂不知城小力弱也,置吾死地,今吾死耳!一朝送免儿女,将谓吾心不固。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州既新立,了无御备之具。及贼来攻,楷率力抗拒,强弱势悬,每勒兵士抚厉之,莫不争奋,咸称:“崔公尚不惜百口,吾等何爱一身!”速战半旬,死者相枕。力竭城陷,楷执节不屈,贼遂害之,时年五十一。长子士元举茂才,假征虏将军、防域都督,随楷之州,州陷,亦战殁。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永熙中,又特赠侍中、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选自《魏书.崔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B.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C.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D.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如《周书·李基传》:”释褐员外散骑常侍。”
B.刺史:古代官名,始设于西汉。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C.茂才:即秀才。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西汉时避汉武帝讳改称"茂才”。
D.仪同三司: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楷性情耿直,严肃刚烈。任广平王元怀文学期间,王国官员大都因不称职而受惩处,只有他与杨昱因多次进谏而获免。后来又因打击豪强而受到人们称赞。
B.崔楷关心民生,为国分忧。冀定数州频繁遭受水害,他上疏表达对百姓贫困生活的担忧,并表示愿意竭尽忠诚为朝廷效力。可惜事情未完成就被朝廷召回。
C.崔楷勇于担当,不谋私利。当初任殷州刺史时,人们劝他留下家人单身赴任,他认为这会动摇军心,带领全家赴州:后有人劝他放弃小弱城池,他不为所动。
D.崔楷英勇无畏,以身殉国。敌人来攻,他竭力抵抗,士兵在他的激励下也奋力作战,但因实力悬殊,经过五天激战后州城陷落。崔楷被俘,英勇不屈,遭到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
(2)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执送于军门,引见与语,悦之。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玄伯为之逾甚。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荀容。及太祖季年,大臣多犯威怒,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太祖崩,大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玄伯独不受。太宗即位,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按之,又诏坐朝堂,决刑狱。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太宗乃引玄伯问日:“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肤欲大以纾之,卿以为何如?”玄伯日:“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夫敖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自秦汉以来,莫不相踵。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族,一夜数返。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B.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职调动可用“迁”,“左迁”指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太祖,文中指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立的名号。
C.古代“郡”和“国”都是诸侯王的封地,所以二者并称,也用来泛称地方行政区域。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玄伯学识渊博。他对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和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都能够陈述。
B.崔玄伯受人信任。太祖、太宗都有事就向他询问,叫他巡视各个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还让他坐在朝堂,决断刑罚。
C.崔玄伯不贪钱财。太祖逝世时,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就拿出大量财物赏给朝廷官员,但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后为此赏赐了他。
D.崔玄伯生活节俭。虽然他身居高位,但生活很节俭,家里没什么财产,出门、上朝都无车子,有人认为他过度节约,而他却更加节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
②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以为何如?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卢渊,字伯源,性温雅寡欲,敦尚学业。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散骑常侍。是时,高祖将立冯后,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选。”高祖曰:“乃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心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夺常侍禄一年。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会雍州刺史曹虎遣使请降,乃以渊为安南将军,督前锋诸军径赴樊邓。渊面辞曰:“臣本儒生,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惟陛下裁之。”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①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诏渊进取南阳。渊以兵少粮乏,表求先攻赭阳,以近叶仓故也。高祖许焉,乃进攻赭阳。萧鸾遣将垣历生来救,渊素无将略,为贼所败,坐免官爵为民。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愉既年少,

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剌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谥曰懿。

(节选自《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周鲂:三国时期名将,足智多谋,曾断发诈降诱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期己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B.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C.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D.军期己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属国: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于秦汉,北魏时复置,主管外交事务。
B.旬:有多种含义。十年为一旬,如“年满七旬”;十天为一旬,如文中的“三旬”。“旬月”为一个月或十个月。
C.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迁奖励。
D.服阕:指穿丧服守丧。在古代,在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为官者须离职守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渊一介儒生,不谙军事。高祖命他带兵前往樊邓受降,他因未学军事而推辞;他进攻赭阳,因为没有为将的谋略,被敌人打败。
B.卢渊性格刚直,坚持己见。高祖想立已逝太后的侄女为后,就此事事先询问他的意见,他表示反对;在群臣商议时,他仍坚持自己的看法。
C.卢渊为官仁厚,宽以待人。泾州的羌人发动叛乱,待叛乱平定后,卢渊只将首犯悬头示众,而宽恕了其余的叛贼。
D.卢渊恪尽职守,颇得民心。担任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时,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他决定。他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选。”
(2)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