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上皇还。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
【注】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进攻明朝。英宗御驾亲征,战败被俘。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并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英宗被明廷迎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B.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C.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D.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为官。如: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
B.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此职可追溯至汉朝。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C.封: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文章中的“追封”是指后来他在任时,金濂凭借军功加封他为沭阳伯的意思。
D.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帝即位后曾下诏免除天下十分之三的租税,金濂违诏,受到调查,核实后被关进监狱,但很快获释并升任他职。
B.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这一建议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C.英宗回京后,也先请求恢复与明王朝的邦交,金濂也上书朝廷表示赞同,但他们的意见都遭到景帝的拒绝。
D.英宗被俘,战事紧急,金濂被召回京城,尽管谏官纷纷弹劾他讨贼无功,景帝还是力排众议对他加以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
(2)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22 05:49: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诫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住)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祯是明朝君主朱由检的年号。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
B.巡抚是官职名称,明朝初年指京官巡察地方。清朝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畿辅是指京都附近的地方,在清代是直隶省的别称。畿,京畿;辅,三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辰未是中国古代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辰时对应现代纪时的07:00-09:00,未时对应现代纪时的13:00-15:00。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洗攸之仲达,少贫。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追孝既失之,录其母去。泰真既失母,乃自归,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
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灵凤答曰:“乐广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攸之欢然意解。
(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
注流查:竹筏。乐广:西晋名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人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文中指前者。
C.蛮:先秦指非华夏民旅,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泛称南方少数民旅。
D.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攸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沈攸之率领各位军主拜访江方兴,表达推崇敬重之心,从而使军政统一,上下齐心,最终大败敌军。
B.沈攸之机警明断,能够识破敌人伎俩。敌军把布袋装米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伪装翻船顺风流下,来传送军粮。沈攸之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粮食。
C.沈攸之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双泰真孔武有力,不肯听从沈攸之的征召,射杀追兵,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沈攸之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并委以重任。
D.沈攸之晚年勤奋好学,喜爱典故。他能背诵《史记》《汉书》中的很多史事。仓曹参军崔灵凤引用乐广的典故来为自己辩解,沈攸之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怒气大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
(2)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 军士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令/ 项庄拔剑舞坐中/ 欲击沛公项伯/ 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 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令/ 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 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 令项庄拔剑舞坐中/ 欲击沛公/ 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 军士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 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 项伯常屏蔽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
B.“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C.“舍人”, 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
D.“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鼻涕。而“泗”指眼泪。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C.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
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皆尊约束 约束:规约,规章
B.会编类礼书 会:恰逢
C.鲁让曰:“袭帕误耳……”  让:谦让
D.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其:大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
B.洪武: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C.礼:含义丰富,主要有三,一指礼制,即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D.京畿: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五经》,并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
B.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
C.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
D.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2)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奏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泰王。沛公日:“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详.”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成阳。欲止官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日:“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日:“秦富十倍天下,地形疆。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微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日:“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硐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内诸侯军 内:进入
B.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犒劳
C.先入关者王之 王:使……为王
D.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失其所与,不知
C.珍宝尽有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己服降/又杀之/不祥/
D.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到霸上接受秦王投降后,没有听从将领的意见将秦王杀死,而是让秦王带着他的官吏进入咸阳。
B.沛公还军霸上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并承诺不与侵害,没有收受秦人送来的牛羊酒食,深得民心。
C.沛公听从他人意见,派军队驻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队进关,打算称王关中,此举激怒了项羽。‘
D.沛公得知项羽要发兵攻打他,亲自到鸿门向他道歉,脱身返回后立刻杀掉告密者曹无伤。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