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梦龙,字君启,会稽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张差狱起,引凡向宫殿射箭、放弹、投砖石等律当以斩。狱具,提牢主事王之寀奏差口词甚悉,乞敕会问。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日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梦龙曰:“张公遇我厚,遽上疏,若张公何?当力争之耳。”乃偕见问达。时郎中胡士相等不欲再鞫,趣问达具疏请旨,以疏入必留中,其事可遂寝。梦龙得其情,止勿复请。曰:“堂堂法司,捕一编氓,何须天子诏耶?差所供,必当讯实。”问达以为然。明日,会讯,众咸嗫嚅。梦龙呼刑具三,无应者,击案大呼,始具。问:“汝何由识路?”差言:“我蓟州人,非有导者,安得入?”于是士相立推坐起曰:“此不可问矣。”遂罢讯。梦龙必欲得内竖名。越数日,问达再令十三司会审,差供逆谋及庞保、刘成名,一无所隐。士相主笔,踌躇不敢下,梦龙咈然曰:“陆员外不肯匿,谁敢匿?”狱乃具。帝于是毙保、成于内,而弃差市。
天启四年,贵州贼未靖,总督蔡复一荐梦龙知兵,改右参政,监军讨贼。安邦彦犯普定,梦龙偕总兵黄钺以三千人御之。晓行大雾中,直前薄贼,贼大败。寻改湖广监军,迁广东按察使。上官建忠贤祠,列梦龙名,亟遣使铲去之。梦龙慷慨好谈兵,以廓清群盗自负。闰八月,贼陷隆德,杀知县费彦芳。梦龙率游击贺奇勋、都司石崇德御之,抵老虎沟。贼初不满千,已而大至。
梦龙所将止三百余人,被围数重,贼矢石如雨,突围不得出。二将抱梦龙泣,梦龙挥之曰:“何作
此妇孺态!”大呼奋击,手馘数人,与二将俱战死。事闻,赠太仆卿,追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陆梦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B.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C.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D.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分为三甲,均赐进士及第。
B.刑部:明清两代,作为主管全国刑法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C.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文中“弃差市”就是处死张差并暴尸街头。
D.闰月:是阴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文中“闰八月”是指一年中的第二个八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梦龙不负厚遇,知恩图报。他因张问达对自己有厚遇,就与任主事的傅梅一起去见张问达,从而阻止了上疏极论张差案情之举。
B.陆梦龙办案果断,不留悬疑。在审讯张差案时,他排除重重阻力,执意查出幕后主使的名字,致使皇帝最终将两名内侍绳之以法。
C.陆梦龙熟悉军事,平叛有勇有谋。他到贵州平定地方叛乱,亲自带兵,趁着大雾弥漫叛军不及防备而发起突然袭击,最终取得胜利。
D.陆梦龙临危不惧,慷慨为国赴难。他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被重重包围,奋力突围却没有成功,于是只得全力厮杀,直至战死沙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公遇我厚,遽上疏,若张公何?当力争之耳。
(2)堂堂法司,捕一编氓,何须天子诏耶?差所供,必当讯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24 05:11: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毕自严,渴川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松江推官,年少有才干,征授刑部主事,迁淮徐道参议。内艰阙,分守冀宁,天启元年四月,辽阳覆,廷议设天津巡抚,专饬海防,改自严右佥都御史以往。置水军,战舰,备戎器。用继光遗法,水军先习陆战,军由是可用。魏忠贤令锦衣干户刘侨逮天津废将,自严以无驾帖疏论之,报闻,初,万历四十六年,辽左用兵,议行登、莱海运。明年二月,特设户部侍郎一人,兼右都御史,出督辽饷,语详《李长庚传》。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邴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京师数地震,因言内批宜慎,恩泽宜节,人才宜惜,语甚切直,自严在事数年,综核搏节,公私赖之。五年,以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明年正月,改户部尚书。忠贤议鬻南太仆牧马草场,助殿工。自严持不可。崇横元年,召拜户部尚书。自严以度支大蚰,请核逋赋,督屯田,严考成,汰冗卒,停蓟、密、昌、水四镇新增盐菜银二十二万,俱报可。又疏言:“最耗财者无如客饷。诸镇年例合三百二十七万,而客饷居三之一,室大截省。其次则有抚赏、召买、修筑诸費,皆不可不节,”帝褒纳之。其冬,京师被兵,帝忧劳国事,旨中夜数发。自严奏答无滞,不敢安寝,头目肿,事幸无乏。明年夏,以六罪自劾,乞罢,优旨慰留。先以考满加太子少保,叙遵化、永平克复功,再进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天下田赋,自严不能止。又以兵饷日增,屡请清核,而兵部及督抚率为寝阁。复乞汰内地无用之兵,帝即令严饬,然不能尽行也。

(节选自《明史·毕自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B.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C.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D.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遭遇母丧的一种说法,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则称为外艰。
B.巡抚,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巡行天下,抚军安民,掌管数省军政、民政。
C.驾帖,古代逮捕犯人使用的凭票,明代厂卫捕人,必须将案由上报,签发驾帖。
D.考满,指官员的考绩期限已满,一考或数考为一任,故考满也常为任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自严治军有方,颇见成效。他到天津后,设置水军,修造战舰,准备武器,用戚继光留下的战法,让水军先练习陆战,使军力大为增强。
B.毕自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魏忠贤派人逮捕被免职的将领,毕自严上疏议论;魏忠度主张卖掉南太仆寺牧马草场,毕自严又坚决反对。
C.毕自严精心筹划,为国理财,他提出停征蓟州等四镇盐菜银的建议,又建议节省客饷,抚恤赏赐、采办购买等费用,为国家聚总核算,节省用度。
D.毕自严勤勉国事,严于责己,京师受到攻打,他为了及时奏答皇帝旨意,不敢安睡;他因为未能阻止增加田赋,弹劾自己六条罪状,请求免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严以度支大绌,请核逋赋,督屯田,严考成,汰冗卒。
(2)复乞汰内地无用之兵,帝即令严饬,然不能尽行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B.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C.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
D.《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B.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C.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D.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
(2)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经学尤明,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光以高第为尚书,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光,少以经行自著,进官蚤成。不结党友,养游说,有求于人。既性自守,亦其势然也。徙光禄勋为御史大夫,光久典尚书,练法令。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长小妻迺始等六人皆以长事未发觉时弃去,或更嫁。及长事发,丞相方进、大司空武议,以为:“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长犯大逆时,迺始等见为长妻,已有当坐之罪。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光议以为:“大逆无道,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弃去迺始等,或更嫁,义已绝,而欲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哀帝初即位,朱博为大司空。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矣,又重忤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与朱博为表里,共毁谮光。后数月遂策免光。傅太后崩。是月,征光谐公车,拜为光禄大夫,二月为丞相。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公卿百官会吊送葬,道路皆举音以过丧。
(节选自《汉书·孔光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B.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C.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D.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沐日”就是休假日,因为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有一天时间回家休息沐浴。
B.“尚书”是儒家经典,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C.“弃市”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在闹市中对犯人执行死刑,以求得震慑效果。
D.“公车”是汉代官署的名称,主要负责处理臣民上书以及皇帝征召等事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光出身显赫,声名为世所知。他是孔子后人,又精通儒家经典,年龄不大就参与议论朝政,他为人正直,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所以在当时非常知名。
B.孔光任职中枢,为官坚守原则。他不犯言直谏,也不想借着指出皇上的过错来为自己博取美名;他能严守机密,即使在家中闲谈也从不透露朝中政事。
C.孔光论法公正,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一个人犯了大逆不道之罪,亲属应该连坐;但妻子在丈夫事发前已经离异,就不应再担罪名,这得到了皇帝肯定。
D.孔光几次起落,最终位极人臣。他早先与皇上意见不合,遭到贬职;后来因为得罪了太后,被皇帝正式下诏免职;但后来官拜丞相,死后也享尽哀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
(2)光,少以经行自著,进官蚤成。不结党友,养游说,有求于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进 ,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戊午,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
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军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
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二年,宣授总把,赐银符。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B.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C.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D.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戌,是干支纪年,在古代还有用年号纪年的,如文中的“中统”与“元贞”。
B.百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长,隶属于千户。
C.二鼓,即二更,我国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的。《孔雀东南飞》中有“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诗句。五更,即丑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到5点。
D.行在所,又叫“行在”,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进跟随张柔,初建军功。张柔引兵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李进率兵辗转作战,夺取宋军大舰,因战功升为百户。
B.李进担任总把,有智有勇。李进被史天泽封为总把,跟从作战,在七十关趁夜袭击宋营,受伤也不在意,最终取胜。
C.李进作战勇猛,屡次受赏。皇帝亲临前线,李进因交战时表现突出,被赐锦衣、名马;在浮图关作战,李进被赏赐五次。
D.李进被俘逃回,仍受信任。李进在洪水山与敌人作战,寡不敌众,兵败被擒,行至掺八里逃回,仍接连被授官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2)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梅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少好学,有辞辨。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御史台推勘官,预考进士于崇政殿,真宗过殿庐,奇其占对详敏,召试中书,集贤院。

李继迁攻灵州急,吴淑上书请遣使谕秦、陇以西诸戎,使攻继迁。询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时契丹数侵河北,询请遣大臣临边督战,募游手击贼。又论曹玮、马知节才可用,傅潜、杨琼败当诛,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壮。

帝欲命知制诰,李沆力言其险薄望轻,不可用。后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知苏州,就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坐议天书,出知濠州。为湖北转运使,擅假驿马与邵晔子省亲疾,而马死,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坐荐举朱能,怀州团练副使。又以善寇准,徙池州。复直集贤院,改直昭文馆、知荆南,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判流内铨,为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累迁给事中、知审官院。

仁宗御迩英阁,读《正说养民篇》,览历代户口登耗之数,顾谓侍臣曰“今天下民籍几何?”询对曰:“先帝所作,盖述前代帝王恭俭有节,则户口充羡;赋敛无艺,则版图衰减。炳然在目,作鉴后王。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因诏三司及编修院检阅以闻。病足,出知许州卒,故事侍读学士无出外者。天禧中,张知白罢参知政事,领此职,始出知大名府,非历二府而出者,自询始。

询性卞急好进,而侈于奉养,至老不衰。在濠州,梦人告曰:“吕丞相至矣。”既而吕夷简通判州事,故待之甚厚。其后,援询于废斥中,以至贵显,夷简力也。

(选自《宋史·梅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B.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C.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D.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会试考试合格者。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B.古代任命官职可叫“除”,给官员升职可叫“擢”,给官员降职可叫“贬”,此外如“察”“举”“辟”等词都与官员升迁有关。
C.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而年号则是帝王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本文中的天禧,其它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等等。
D.古代与帝王相关的事物都有专称,帝王的食物可叫“御膳”,帝王的诏书可称“御旨”,帝王亲自到某处可谓“御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询聪慧,善于辞令,在崇政殿参加进士考,他出众的表现,引起了皇上的关注,受到了皇上的好评。
B.梅询可称得上忠臣,边事危急,梅询上书献策,使“蛮夷攻蛮夷”; 在用人上,梅询积极进言,主张唯才是用等。
C.梅询在官任上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既有自身原因——“险薄望轻”,也有外在因素——李沆的力阻、寇准的善变。
D.梅询性格急躁,一生都讲究生活的奢华;梅询同吕夷简关系很好,能得到要职,得益于危难中吕夷简的救助。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
(2)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