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丹蚤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河南少尹,未至,徙义成军司马。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
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戚,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置南北市,为营以舍军,岁中旱,募人就功,厚与直,给其食。为衢南北夹两营,东西七里。以废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太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
B.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
C.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
D.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但迁谪、左迁、迁客却有贬谪、放逐之意。
B.谏议大夫,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始设于秦朝,专掌讽喻规谏,是朝廷重要的官职。
C.古时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死说法不同,天子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D.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如太和、元和等。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丹入仕以后,心系黎民。任江南西道观察使时,他教老百姓耕田织布,教种茶麦,翻盖房屋,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建街兴市,德被八州。
B.韦丹为人率直,正直感言。他反对卖官换钱,主张出使外国者应向朝廷申请费用,提倡严明法纪,要求严惩谋反的刘辟。
C.韦丹清正廉洁,反对贪腐。他不仅自己“计口受俸,委余于官”,以身作则,而且清查粮蠹,限期整改,恩威并施。
D.韦丹鞠躬尽瘁,政绩卓然。无论身居何职,总能关心民生,忠于朝廷,深得朝野赞誉,于是宣宗下令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04 02:26: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明史·陈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选拔,义同迁、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随徐达、冯胜先后征北元,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献。
D.陈德征西犯错,遭斥除爵。陈德西征时有过错,遭到斥责,就与胡惟庸勾结,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高祖本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世宗征刘崇于河内,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侯,改铁骑都虞侯,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寨,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

建隆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 ① 信宿:连住两夜。② 录事吏:官职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B.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C.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D.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祐是年号。此纪年法由后汉高祖刘知远首创,后形成制度,历史上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衔枚,古代军队在秘密行动时,兵士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
D.治所,古代指的是地方政府驻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省治相当于省会。
【小题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审琦箭术超群。在一次各位禁军校官聚宴射箭时,他连续射中靶子,得到了世宗的称赞和赏赐。
B.王审琦战功赫赫。他率精骑一晚攻下舒州城;楚州将陷,他准确预估,提前埋伏,又获大胜。
C.王审琦施政宽厚。他的幕僚请求审查越权县令,审琦认为自己只是守边将领,无权干涉地方政务。
D.王审琦深受皇帝器重。审琦重病,皇帝亲临探视;审琦死后,皇帝到家吊唁;审琦下葬日,皇帝没有上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2) 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片断,完成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①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③后人而复哀④后人也。
【小题1】下列两句中加线的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小题2】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B.①③⑤③
C.②③⑥⑧D.②④⑥⑦
【小题3】对文中划线的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小题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文季字少卿。幼习骑射,多干略,果决有父风。弱冠从父灵洗征讨,必前登陷阵。灵洗与周文育、侯安都等败于沌口,为王琳所执;高祖召陷贼诸将子弟厚遇之,文季最有礼容,深为高祖所赏。世祖嗣位,除宣惠始兴王府限内中直兵参军。是时王为扬州刺史,镇冶城,府中军事,悉以委之。

天嘉二年,随侯安都东讨留异。异党向文政据有新安,文季率精甲三百,轻往攻之。文政遣其兄子瓒来拒,文季与战,大破瓒军,文政乃降。

四年,陈宝应与留异连结,又遣兵随周迪更出临川,世祖遣信义太守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文季为之前军,所向克捷。陈宝应平,文季战功居多。寻助父镇郢城,及灵洗卒,文季尽领其众。起为超武将军。文季性至孝,虽军旅夺礼,而毁瘠甚至。

太建二年,为豫章内史,将军如故。服阕,袭封重安县公。随都督章昭达率军往荆州征萧岿。岿与周军多造舟舰,置于青泥水中。时水长漂疾,昭达乃遣文季共钱道戢轻舟袭之,尽焚其舟舰。昭达因萧岿等兵稍怠,又遣文季夜入其外城,杀伤甚众。既而周兵大出,巴陵内史雷道勤拒战死之,文季仅以身免。

五年,都督吴明彻北讨秦郡,乃前遣文季领骁勇拔开其栅,明彻率大军自后而至,攻秦郡克之,又别遣文季围泾州,进攻盱眙,拔之。仍随明彻围寿阳。

文季临事谨急,御下严整。每置阵役人,文季必先诸将,夜则早起,迄暮不休,军中莫不服其勤干。每战恒为前锋,齐军深惮之,谓为程虎。以功除散骑常侍,增食邑五百户。

九年,又随明彻北讨。十年春,败绩,为周所囚。十一年自周逃归至涡阳为边吏所执还送长安死于狱中后主是时既与周绝不之知也至德元年,后主始知之,追赠散骑常侍。

选自《陈书·程文季列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年/自周逃/归至涡阳/为边吏所执/还送长安/死于狱中/后主是时既与周/绝不之知也
B.十一年/自周逃/归至涡阳/为边吏所执/还送长安/死于狱中/后主是时既与周绝/不之知也
C.十一年/自周逃归/至涡阳/为边吏所执/还送长安/死于狱中/后主是时既与周/绝不之知也
D.十一年/自周逃归/至涡阳/为边吏所执/还送长安/死于狱中/后主是时既与周绝/不之知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文中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嫡长子继承制。
B.袭封:与“荫”相同,都是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都是皇帝封赏大臣的制度。
C.食邑:中国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亦称“采邑”
D.追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以示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文季作战非常勇猛。程文季在二十岁左右就随从父亲程灵洗出军征讨,每次作战他必定首先登城陷阵;每逢打仗,他常担任前锋,被人称作“程虎”。
B.程文季服孝极尽孝礼。父亲逝世后,他统领了父亲的部属,虽然军中禁止丧事礼仪,但他还是因哀痛过度使得形貌非常憔悴。
C.程文季受命突袭敌军。章昭达派程文季与钱道戢一道突袭焚毁了萧岿与周军的舟舰,并趁萧岿等的士卒疲惫时,又派程文季在夜晚攻入外城,大获全胜。
D.程文季工作特别勤奋。每逢立阵安营需役用人力时,程文季就身先将士,每天早起,直到天黑工作不停,军中没有谁不佩服他的勤劳能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召陷贼诸将子弟厚遇之,文季最有礼容,深为高祖所赏。
(2)天嘉二年,随侯安都东讨留异。异党向文政据有新安,文季率精甲三百,轻往攻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日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   饬:整顿
B.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   绐:欺骗
C.于是引军次大仪 次:旁边
D.世忠独撄桧怒 撄:触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B.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C.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D.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世忠,字良臣: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B.日者言当作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崇宁四年:“崇宁”以及后文的“绍兴”“建炎”“太祖”都是皇帝的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庙号,如汉武帝、隋炀帝。
D.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官职名,宋代开始设置,以总辖诸将,元明没有设置,清末称各镇镇统为“统制”。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韩世忠接到皇帝的手御,非常感动,亲自率领军队渡水驻守高邮,等候金人的步兵。
C.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D.韩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2)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