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连公府不就辟:征召
B.安帝闻衡善术学雅:高尚,不俗
C.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暗中,暗地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小题2】(小题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空以身草野
B.秦王恐其
C.且庸人尚
D.宁许以秦曲
【小题3】(小题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子卿尚复谁为乎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2)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04 02:26: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业,字敬业,钜鹿安国人也。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业,拒而不受。行台郎中郭秀相礼接,方欲荐之,秀卒。
魏彭城王韶,齐神武之婿也,拜定州刺史,除业为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业唯有一马瘦死。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相酬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日:“卿邀名人也。”对日:“业为典签,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止患无方便耳。今唤食肉,恐致聚敛,有损声名。”后未旬日,韶左右王四德、董惟金并以马死托肉,为长史裴英起密启。神武有书与韶,大致诮让。业被谮,出外行县事。后神武书责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乃令出外也!”及韶代下,业亦随还,赠送一无所受。仁之后为西兖州,临别谓吏部郎中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铨举之次,不可忘也。”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使刘西兖如此钦叹?”业答曰:“唯知自修也。”
齐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处,谓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补河间王国郎中令。清贫自守,未曾有失。河清三年,敕人间养驴,催买甚切。业曰:“吾既为人父母,岂可坐看此急。宜权出库钱,贷人取办,后日有罪,吾当之。后为宪司所劾。被摄之日,郡人皆泣而随之,迭相吊慰。送业度关者,有数百人。至黎阳郡西,方得辞决。攀援号哭,悲动行路。阙诉冤者非一人,敕乃放还。武平九年,为太中大夫,加卫将军,寻卒。
(节选自《北史·孟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欲荐之,秀卒(恰好)
B.业被谮,出外行县事(不久)
C.诸人欲相贿(财物)
D.阙诉冤者非一人(前往)
【小题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业唯有一/马瘦死
B.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业唯有一马/瘦死
C.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业唯有一/马瘦死
D.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业唯有一马/瘦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业因马肉一事被长史裴英起秘密告发,于是神武皇帝就写信责备了魏彭城王韶。
B.孟业虽然其貌不扬,但他凭借自己的办案水平,赢得了清河王岳对他的高度肯定,被提升为河间王国郎中令。
C.由于孟业能够为百姓着想,所以在他被弹劾拘捕后,不少百姓深表同情,更有人替他鸣冤叫屈。
D.孟业为人廉洁谨慎,齐神武帝对他非常信任,长史刘仁之也非常器重他,曾人力把他举荐给崔暹。
【小题4】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毕顺传
李 肖
萧毕顺者,夔州明堂人也。父乡中豪杰,萧氏长房也。时萧、唐争地于明堂,唐氏绐之,得其田。萧氏愤然,欲举族徙新民,族人许之。届期,无往从者,萧氏乃挈妻孥独行。至尖角,贼众困之,剽掠其物,萧氏遂穷矣。日乞于道左,夜宿于莽苍,饥则食桑葚,渴则饮荒泉,其困顿至此也。行至科家院,其妻不欲行,夜亡明堂,惟留其子。肖氏谓己潦倒至此,冀弱息无蹈覆辙,故名之曰“毕顺”、
七岁。时村东有盘龙癖者,常怠于农事,毕顺曰:“不事本者,诚国之大害也。”乡里闻,皆异之。及八岁,丁父忧。邻家科氏怜之,饷其衣食,毕顺因得活。少嗜书,尝假于邻村大户藏书者,久之,虽无痒序之教,而术圣人之言,慕圣人之道;菜色饭牛,口诵经书,乡人亡知渠志所为,咸怪异之。既加冠,以貌寝家薄无以览客,鄙儒讥之,毕顺皆无言,时人因谓之“萧亡言公”。
初,共和国立,以萧氏无者,得田居乡首,人皆侧目。及萧氏卒,毕顺嗣之,燔券书,内其田于公,县长其无私,起生产大队长。未几,河南大旱,发江南廪粮振济,以毕顺转运有功,擢尖角村长。下车伊始,发民兵绥盗,禽贼渠魁,斩之,徇以四境,余众皆作鸟兽散,尖角贼遂靖。故事,乡长按察四境,沿村供给,民不堪其烦。毕顺以劳民讽县长,遂止。乡长深疾之,仇毕顺,使人以觇其眉眚,然毕顺幼赤贫,为官清廉有美誉,乃罢。尖角无水,庶黎旦作汲水,日入乃归,状甚苦。毕顺乃率村人掘井荒山,居二日,井乃成。勒石立功,余迹今犹存。县长闻之,欲擢知县城,毕顺谢之,时人皆以为憾。明年,“文革”事急,林彪败卒,夔州城大乱,县长辱死,村人以为神,恭之滋甚。岁大饥,乃啖白泥,谓之“观音土”,食者死十八九,惟毕顺活之。灾寝,存人庆之,惟毕顺穆然深思,或问其故,曰:“人祸何时已?”翌日,乃告归,乡长强留之,毕顺固辞。
晚年著书,明堂萧氏宗族闻其名,使使请还乡,愿司祭礼,主宗族。毕顺喟叹不许。使者,从子也。顿首固请,毕顺怒曰:“昔逐吾先父,诺而不从,倩吾至此,是不义之人。汝去矣,勿痴也!”终未还乡。毕顺长寿,今八十矣,志气矍铄,谈笑风生。有三子曰勇、健、明。
杨子江曰:萧亡言公动心忍性,穷而不丧志,饥而无失礼,进退官场,若烹小鲜,为民之福祉,此民之幸也,亦为今人之先模也!
贰零壹柒年孟春为外公萧亡言公作。
(选自《“五力”优秀作文选·第十二期·文言传记专辑》,有删改)
注①盘龙癣:晋人刘毅,嗜赌成癖,曾在东府聚睹,下往达教百万,因刘毅小字盘龙,故后世称嗜赌为“盘龙癖”。②杨子江:作者李肖自号,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8届文科清北班学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毕顺曰:“不事本者,诚国之大害也。”   怼:怨恨
B.县长其无私,起生产大队长  多:赞美
C.使者,从子也。顿首固请 顿首:拱手
D.志气矍铄,谈笑风生 志气:精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指官吏就职。后来也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勒石,刻字于石,亦指立碑。一般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C.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与“告老”“乞骸骨”并不完全相同。
D.宗族,亦称“家族”。宗族主线按照父系及母系亲属集团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氏因为与同乡人唐氏争夺田地不成,带领妻儿迁居他乡。因为坎坷潦倒,希望弱小的儿子不要路其覆辙,所以给儿子取名叫“毕顺”。
B.共和国成立之时,萧毕顺继承了父亲分得的田地。因为人人都不满萧毕顺居乡首的田地数量,萧毕顺就干脆焚烧了地契,将田地交纳给公家。
C.萧毕顺任村长期间,平定尖角盗贼,委婉进言县长,率领村人掘井荒山,辞拒管理县城,沉默反思“文革”人祸,真可谓为村民谋取福祉。
D.明堂萧氏宗族派萧毕顺的侄子请他返还乡籍,希望他管理家族祭礼,主持宗族事务,但毕顺认为萧氏宗族逐其父、诺不从而拒绝回归原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 密 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陈情表》原文,省略)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  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明言教何碎:琐碎
B.从事其书司隶白:报告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靠山
D.及赐饯东堂,诏令赋诗密:暗中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密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
①奉事以孝谨闻    ②周门人方之游夏
③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④有暇则讲学忘疲
⑤乃迁汉中太守    ⑥数使吴,有才辩
A.②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5分)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