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裴頠,戎之婿也,頠诛,戎免官。齐王冏起义,孙秀禄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军司。博士王繇曰:“濬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既而河间王颙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檄书至,冏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失望,人怀贰志。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冏谋臣葛旜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
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②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恆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頠,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遣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恆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 
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鄴,随帝还洛阳。车驾之西迁也,戎出奔于郏。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时召亲宾,欢娱永日。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蹇谔:正直感言。蹇,通“謇”,正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
B.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
C.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
D.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指定罪,获罪。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牵连受罚或被诛灭的制度。
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檄书 ”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D.“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年幼聪慧,善于推理。他虽看到路边李树上结满果实,却不像其他孩童一样争着去摘取,并准确推断出李子是苦的。
B.王戎胆量非凡,临危镇定。 年少时在宣武场观戏,笼中的猛兽怒吼吓跑了众人,只有他一人未动,神色不变;危难时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毫不畏惧。
C.王戎浮沉宦海,为官圆滑。他身处乱世,不以名节为意,掌管人才选拔事务只是在官门中迁转而已,不选出身寒微的人,清退徒有虚名的人。
D.王戎喜好谋利,极为吝啬。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日夜计算,总嫌不够;他送给结婚的侄子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却又要了回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
(2)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鄴,随帝还洛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31 09:3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有时惭变色恧:惭愧
B.何不之甚肖:像
C.赡恤亲故赡恤:赡养抚恤
D.尤为武帝所狎:亲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作“践祚”,指帝王即位。
D.景平,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孝文、孝景、贞观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而震怒,想要疏远他。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为人隐厚笃实。乘车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待他亲善,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B.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C.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D.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
①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②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yì,埋葬)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太子览书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优诏解尚书。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诣东宫,太子承乾为拜。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小题1】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B.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C.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D.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洗马”是太子的侍从官,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从五品。
B.“乞骸骨”是指古代大臣上书请求提前退休。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C.“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太子。
D.“贞观”:贞,正也;观,示也。“贞观”以正示人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太宗是他的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杨勇被废,面对文帝切责,李纲据理力争,被提拔为尚书右丞。
B.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责任,李纲进言使齐王的属下宇文歆没有被错杀。
C.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高兴。无奈之下,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
D.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珪一起参加。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
(2)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
(选自《宋史·危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丁母忧,旧时指母亲去世。如果死者之子为官,要回乡为母守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问意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
(2)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⑴常以身蔽沛公 翼:   
帷西向立    披:   
⑶杀人如不能  举:   
【小题2】 写出出自该选文的三个成语。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⑵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为知己者死。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厉(lài):以漆涂身,使肌肤肿烂,像患癞病。厉,同“癞”;癞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B.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C.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D.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先秦指最低级贵族。春秋时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B.幸,意为宠爱、宠幸。例如《鸿门宴》中“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句中的“幸”即是此种用法。
C.委质,古时指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引申为“臣服、归附”之意。在本文中使用的是引申义。
D.寡人,即寡德之人。秦始皇之前为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知恩图报。在智伯被赵襄子灭亡后,他为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而乔装改扮去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而释放了他。
B.豫让矢志不渝。他为了方便报仇而“漆身”“吞炭”来隐藏自己,但他的朋友却认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但他仍一心要报仇。
C.豫让知义明理。他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面对赵襄子对他也曾易主侍奉,却执意为智伯报仇的指责,他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豫让慷慨赴死。在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后,他希望得到赵襄子的衣服刺杀几下来了却心愿,他的大义深深感动了赵襄子,要求满足后就拔剑自刎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2)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