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小题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出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小题3】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06 11:4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出为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咸之官,自表解职。三旬之间,迁司徒左长史。惠帝即位,杨骏辅政。时司隶荀恺从兄丧,自表赴哀,诏听之而未下,恺乃造骏。咸因奏曰:“死丧之戚,兄弟孔怀。同堂亡陨,方在信宿(两宿),圣恩矜悯,听使临丧。诏未下而便以行造,急谄媚之敬,无友于之情。宜加显贬,以隆风教。”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咸再为本郡中正,遭继母忧去官。顷之,起以议郎,长兼司隶校尉。咸前后固辞,不听,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公车不通,催使摄职。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咸又上表曰:“臣既驽弱,不胜重任。加在哀疚,假息日阕,陛下过意,授非所堪。披露丹款,归穷上闻,谬诏既往,终然无改。”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时仆射王戎兼吏部,咸奏:“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请免戎等官。”诏曰:“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诏亦不许。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谥曰贞。

(选自《晋书•傅咸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B.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C.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D.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古代官名,是太子的侍从官。因在太子出行时作前导,故又称为“太子洗马”。
B.从兄,也称堂兄,是叔、伯之子中年纪长于自己的人。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
C.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它也用来借指官爵。
D.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在汉代以右为上,所以称豪门大族为豪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注重孝道,尊重孝顺继母。傅咸出朝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在家侍奉继母;继母去世后,又离职为她守丧。
B.傅咸耿直狷介,痛恨势利小人。傅咸认为荀恺在诏书还没下达时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逢迎的恭敬,就上书要求对他从重贬黜,以弘扬教化。
C.傅咸恪守礼制,拒不接受诏命。因继母去世离职,不久,傅咸被起用为议郎,长兼司隶校尉,他前后多次推辞,都未获准,就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
D.傅咸不畏豪强,弹劾豪右重臣。豪强大族扰乱朝野,他上奏罢免许多高官,京城肃然;他认为王戎没有尽职使风俗淳朴,李重、李义也没能匡正,一并弹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
(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如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   除:授官
B.乃特署镛姓名 署:部署
C.俾俊秀入学宫 俾:让
D.一不厌其所欲 厌:满足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B.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C.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D.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小题3】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想让中书参议傅岩起做吏部尚书,韩镛上书说:按照制度他不能升为尚书。皇帝下诏同意了韩镛的奏言。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韩镛任浙西廉访司佥事的官职时,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不法的官员,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
D.韩镛在处理政事的空闲,经常邀请接见师生,与他们讲论探究经义,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
(2)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槐,宇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禆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槐严 :对待。
B.吾属将之偿   :谴责。
C.斩以:示众。
D.妇人出 :挥手使……离去。
【小题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B.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很生气,以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土工荐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尉,大足元年,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领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遍馈从官。楚客知而大加赏叹,盛称荐之,由是擢为新丰尉。无几,拜监察御史。

神龙中,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潜谋课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中宗不之省,日用廷争恳至,词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递为朋党,日用潜皆附之,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中宗暴崩,韦庶人称制①,日用恐祸及己,知玄宗将图义举,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潜谋翼戴。玄宗尝谓曰:“今谋此举,直为亲,不为身,”日用曰:“此乃孝感动天,事必克捷,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及讨平韦氏,其夜,令权知班州长史事。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为相月余,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寻出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兖州都督、荆州长史。因入奏事,言:“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②得志则祸乱不小。”上曰:“诚如此,直恐惊动太上皇,卿宜更思之。” 日用曰:“臣闻天子孝与庶人孝全别。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今若逆党窃发,即大业都弃,岂得成天子之孝乎!伏请先定北军,次收逆党,即不惊动太上皇。”玄宗从其议。及讨萧至忠、窦怀贞之际,又令权检校雍州长史,加实封通前满四百户。寻拜吏部尚书。

十年,转并州大都督长史。寻卒,时年五十,赠吏部尚书,谥曰昭。后又赠荆州大都督,子宗之袭。日用才辩过人,见事敬速,每朝延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及先天已后,复求入相,竟亦不遂。

选自《旧唐书·崔日用》有删节)

①称制:代行皇帝的职权。②奸宄:指违法作乱的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几,监察御史  谨表以闻
B.今谋此,直为亲,不为身  世誉之而不加劝
C.出为扬州长史  蒙国恩,除臣洗马
D.如此,直恐惊动太上皇  战败而亡,不得已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B.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优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C.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D.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日用善于交接,升职很快。他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时打着陕州刺史宗楚客的名号为武则天的随行官员送上山珍美食,因而得到宗楚客的推荐。后又周旋于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之间,很快做到了兵部侍郎。
B.崔日用恪尽职守,刚正为官。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暗中谋划,使用邪魔歪道,崔日用据理力争,极力弹劾他,最终让深得中宗恩宠的郑普思认罪伏法,受到惩戒。
C.崔日用审时度势,善于自谋。他担心韦皇后专权会祸及自己,就主动去拜见还是王子的唐玄宗,表示愿意效劳,同时劝说鼓励玄宗尽早行动铲除韦氏党羽。成功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雍州长史。
D.崔日用才能出众,死后荣宠。朝廷每有祸事,他往往能预判准确迅速,让朝事转危为安。为此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但他最终没有答应。死后他被追赠多职和谥号,子孙也蒙受其荫庇。
【小题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进,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戊午,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
已未春二月,史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 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嗓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史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
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十九年,赐虎符,授怀远大将军。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还至京师,赏金织纹衣二裘、钞一千五百贯。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B.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C.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D.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鼓,即二更天,我国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的方法,二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B.中统,元世祖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成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
D.卒,有人死之意。古代不同阶层的人的死依其不同的身份地位而区别,如: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进跟随张柔,初次建功。主帅察罕率领军队在淮河交战,李进率兵周旋,夺取宋军战舰,因战功而升为百户。
B.李进担任总把,智勇双全。元宪宗西征时,李进被丞相任命为总把,在米仓关,李进趁夜袭击宋营,虽受伤,但最终仍取胜。
C.李进被俘逃回,仍受信任。在洪水山与敌军作战时,李进虽竭力作战,但双方力量悬殊,未能取胜,兵败被擒,伺机逃回,后仍被授职。
D.李进作战英勇,多次受赏。皇帝亲临战线,李进在作战时表现突出,被赐锦衣和名马;在浮图关作战,李进被赏赐五次。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
(2)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