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珣甚重之。太宗尝谓待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遂良下笔道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的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十五年,诏有事太山,先幸洛阳,有星孛①于太微,犯郎位②。遂良言于太宗曰:“陛下放乱反正,功超前烈,将告成卒辛,天下幸甚。而行至洛阳,彗星银见,此或有所未允合者也。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祥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其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遂良对曰: “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跃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遂良前后诔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其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明年,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
二十三革,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联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联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优矣。”仍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徵元年,进封郡公。寻坐事出为同州刺史。永徵六年,左迁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注:①孛:慧星的别称,也指慧星出现时光芒四射的现象,旧以为不祥之兆。②郎位:星座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顼是(  )
A.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B.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C.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D.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状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小题2】【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起源于秦朝,在东汉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之称。
B.“东岳”,即泰山,自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从秦始皇开始,历任皇帝都要到泰山亲自告祭。
C.“便宜”,既指因利乘便,也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文中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D.“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丁:遭受、遭遇。古代官员在丁忧期间必须停职守制,—般不准为官。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遂良精通书法。褚遂良擅长隶书,欧阳询十分看重他;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人可以谈论书法。
B.褚遂良忠于职守。褚遂良兼知起居事期间,在和太宗的一次对话中表示要忠于职守,即使君主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录。
C.褚遂良深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室内托付后事,并告诉太子只要有这二人在,国家的事就不用担心了。
D.措遂良晚境凄凉。太宗时褚遂良曾官拜中书令,高宗时赐爵河南县公,但后来被贬为潭州都督、爱州刺史,卒于官任上。
【小题6】【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2)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戒,庶几人主不为非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28 03:15: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 游 ,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 ③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④泛然:漫不经心,随意。⑤更衣:如厕。
【小题1】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为僚吏共嫉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君幸于赵王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才起的。
B.《汉书》作者班固,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
C.“及冠”也称加冠、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是成年人了。
D.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少年聪慧,才华早露。六岁即能写文章,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深受赏识。
B.王勃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因为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
C.王勃才华横溢,恃才不羁。众位客人没有谁能为滕王阁聚会写出序言,他毫不推辞,写下了千古绝唱《滕王阁序》。
D.王勃兴趣广泛,著述颇丰。拜名医学习,尽得其要,而且擅长写文章,著有《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作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

注①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②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③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④泉货:钱币,货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
B.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
C.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
D.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原指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文书,后指用檄书写的文书,多用以征召或声讨。
B.“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
C.“节度使”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唐初设置于边境,后遍设于内地,宋初成为荣誉官衔。
D.“旄”指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商英自负卓异,雄视世间。章惇治理夔夷时,随意侮辱郡县官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对章惇的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很不给他面子。
B.张商英坚持己见,好恶分明。蔡京任宰相,张商英与之政见相合,则和他交好;政见不合,则极力批评,绝不妥协,于是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浮沉。
C.张商英为政持平,改革弊政。面对蔡京为相造成的弊病,他大力进行币制改革,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D.张商英坚持原则,直言敢谏。他劝说宋徽宗节制华侈,反对违背祖宗成法任命太监为节度使,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忌惮,这些行为深受人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2)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候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候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国:封地。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B.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C.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D.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元封四年,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
B.博士,古代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时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C.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
D.受釐,汉代祭天地时,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以示受福。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B.汉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他。
C.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被文帝召见,没有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却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
D.有人告密说丞相周勃要谋反,因此周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后来又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2)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宿深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举示所记曰  笏:笏板
B.然是后竟不迁    迁:升官
C.其事遂寝:睡觉
D.宿深之 衔:怀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人有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    若舍郑为东道主
B.骤以其语告贯之 贪财货,好美姬
C.俟蔡平诛镇邪 封府库,待将军至
D.后四年克蔡   臣敢上壁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御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B.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C.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装度为他请求章服,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至殿门外,饮水升余,堂吏掖归中书,已不能言,但指庑间储水器。左右取水至,不能饮,舆归私第卒,年七十。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B.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C.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D.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名,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
B.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
C.侍郎,古代官名,宋朝时在中央设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侍郎是各部的最高长官。
D.权,指暂代官职。在古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署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居正志向高远,才气卓越。清泰初年,薛居正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便写了一篇寓意洒脱的《遣愁文》来自我宽解,了解他的人都认为他有公卿宰辅的器量。
B.薛居正冷静机智,明辨是非。监军使怀疑朗州城中千余名僧人皆为盗贼同党,想要将他们全部逮捕杀掉,薛居正出面求情,保全了全部僧人的性命。
C.薛居正善于治理,处事有方。皇上将要亲征太原,需征调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百姓大量逃亡,薛居正奉命招集百姓,十日便让百姓全部返回复业。
D.薛居正品端行正,深受重用。薛居正性情孝顺,行为纯正,从参与政务到担任宰相,共有十八年的时间,恩遇始终不衰。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