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乎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但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罩,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
B.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
C.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
D.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与“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面对延路金明寨失陷要诛杀全军的情况,他也以理说事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
(2) 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28 03:37: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邱濬,字仲深,琼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家贫无书,尝走数百里借书,必得乃已。举乡试第一,景泰五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濬既官翰林,见闻益广,尤熟国家典故,以经济自负。
成化元年,两广用兵,濬奏记大学士李贤,指陈形势,纚纚数千言。贤善其计,闻之帝,命录示总兵官赵辅、巡抚都御史韩雍。雍等破贼,虽不尽用其策,而濬以此名重公卿间。秩满,进侍讲。与修《英宗实录》,进侍讲学士。《续通鉴纲目》成,擢学士,迁国子祭酒。时经生文尚险怪,濬主南畿乡试,分考会试皆痛抑之。及是,课国学生尤谆切告诫,返文体于正。寻进礼部右侍郎,掌祭酒事。
濬以真德秀《大学衍义》于治国平天下条目未具,乃博采群书补之。孝宗嗣位,表上其书,帝称善,赉金币,命所司刊行。特进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弘治四年,书成,加太子太保,寻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尚书入内阁者自濬始,时年七十一矣。濬以《衍义补》所载皆可见之行事,请摘其要者奏闻,下内阁议行之。帝报可。
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六年大计群吏,恕所奏罢二千人。濬请未及三载者复任,非贪暴有显迹者勿斥,留九十人。恕争之不得,求去。太医院判刘文泰尝往来濬家,以失职讦恕,恕疑文泰受濬指,而言者哗然,言疏稿出濬手。恕竟坐罢,人以是大不直濬。给事中毛珵,御史宋惪、周津等交章劾濬不可居相位,帝不问。逾年,加少保。八年卒,年七十六。太傅,文庄。
濬廉介,所居邸第极湫隘,四十年不易。性嗜学,既老,右目失明,犹披览不辍。议论好矫激,闻者骇愕。至修《英宗实录》,有言于谦之死当以不轨书者。濬曰:“己巳之变,微于公社稷危矣。事久论定,诬不可不白。”其持正又如此。正德中,以巡按御史言赐祠于乡。曰“景贤”。
《明史·邱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B.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C.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D.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解元”。
B.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C.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谥,指古代帝王或官员等死后朝廷给予的评价性称号。二者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邱濬出身贫寒,但为官清廉不苟取。生性嗜好学问,年少时家贫无书,曾走数百里路借书;年老且右眼失明后,仍手不释卷。
B.邱濬熟悉国家典故,颇有经国济民之才;仕途顺畅,官至卿相。七十一岁时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首开尚书入内阁任职的历史。
C.邱濬曾就两广战事向李贤上书,李贤对他的谋划很欣赏,命人抄录下来给赵辅、韩雍看。韩雍等战胜虽不全是用丘濬的计谋,但邱濬也因此在朝中颇有威望。
D.邱濬为学端严,做人正义。在主持南畿的乡试时,痛切地抑制不良文风,后又恳切告诫学生将文体返归正道。修撰《英宗实录》时,直秉史笔,坚持为于谦正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
(2)恕竟坐罢,人以是大不直濬。给事中毛珵,御史宋惪、周津等交章劾濬不可居相位,帝不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侃字仲和,幼为丞相史天泽所器重,留于家而教养之。弱冠为百户,鸷勇有谋略。壬辰,金将伯撒复取卫州,侃拒之,破其兵四万于新卫州。遂渡河,袭金主,至归德,败其兵于阏伯台,即从速不台攻汴西门,金元帅崔立降。以功授总把。丙辰,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悬梯上下,守以精兵悍卒,乃筑夹城围之,莫能克。侃架炮攻之,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降。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至乞石迷部,忽里算滩降。又西至报答国。西戎大国也,地方八千里,父子相传四十二世,胜兵数十万。侃兵至。又破其兵七万,屠西城,破其东城。东城殿宇,皆构以沉檀木,举火焚之,香闻百里。两城间有大河,侃预造浮梁以防其遁。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其将纣答儿遁去,侃追之,至暮,诸军欲顿舍,侃不听,又行十余里,乃止。夜暴雨,先所欲舍处水深数尺。明日,获纣答儿,斩之,拔三百余城。
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将住石致书请降,左右以住石之请为信然,易之不为备,侃曰:“欺敌者亡,军机多诈,若中彼计,耻莫大焉。”乃严备以待。住石果来邀我师,侃与战,大败之,巴儿算滩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西域平。侃以捷告至钓鱼山,会宪宗崩,乃还邓,开屯田,立保障。
世祖即位,侃上疏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后皆如其策,中统三年二月,徐州总管李杲哥反。史天泽荐侃,召入见,世祖问计所出,曰:“群盗窃发,犹柙中虎。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帝然之,赐尚衣弓矢。驰至徐,斩杲哥。赐金符,为徐、邳二州总管。
至元二年,有言当解史天泽兵权者,天泽遂迁他官,侃亦调同知滕州。七年,改白马令,僧臧罗汉与彰德赵当驴反,又平之。帝以侃习于军务,擢为万户。江南平,迁知宁海州,居一年,卒。侃行军有纪律,野爨露宿,虽风雨不入民舍,所至兴学课农,吏民畏服。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
B.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
C.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
D.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宪宗崩”即元宪宗死了。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崩”从周代始指帝王和王后的死。
C.国号即国家称号,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都十分重视国号。
D.万户是古代侯爵最高的一层,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后泛指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侃深受巫相史天泽的器重。年幼时被留在史家教养;徐州总管李杲哥谋反时,史天泽又推荐他出征平叛。但后来,随着史天泽兵权被解除,他也受到牵连。
B.郭侃一生征战,功勋赫赫。他破伯撒于新卫州,败金兵于阔伯台;降伏火者纳失儿、忽里算滩;西征报答国,俘获封答儿;最终抵达天房,逼降住石,平定西域。
C.郭侃带兵有方,很有智谋。他的军队纪律严明,野餐露宿,从不骚扰百姓;在追击封答儿时,他一度拒绝诸军顿舍的要求;在西征天房时,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
D.郭侃富有政治远见,重视教育和农业生产。元世祖即位后,他上疏皇帝,提出建立国号、修筑都城、设立省台、兴办学校等二十五条主张,后均被采纳、施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
② 群盗窃发,犹柙中虎。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

同类题3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怒偓甚。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拜左拾遗,以疾 解:离职
B.欲尽之   去:离开
C.适其逆心耳 固:使之固
D.涣再世宰相,故事 练:熟悉,通晓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苛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莫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莫议者罢     莫:没有
B.迷国罔上 罔:欺骗
C.宜以俭约先下   先:为……做表率
D.加以年老被病   被:遭受
【小题2】下列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B.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C.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D.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尚书认为王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也以为王嘉确实犯了迷国不道之罪,龚胜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认为不应该怀疑王嘉迷国罔上。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2)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贾琮字孟坚,东郡聊城人也。 举孝廉,再迁为京令,有政理迹。

②旧交阯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前后刺史率多无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赂,财计盈给,辄复求见迁代,故吏民怨叛。中平元年,交阯屯兵反,执刺史及合浦太守,自称“柱天将军”。灵帝特敕三府精选能吏,有司举琮为交阯刺史。琮到部,讯其反状,咸言赋敛过重,百姓莫不空单,京师遥远,告冤无所,民不聊生,故聚为盗贼。琮即移书告示,各使安其资业,招抚荒散,蠲复徭役,诛斩渠帅为大害者,简选良吏试守诸县,岁间荡定,百姓以安。巷路为之歌曰:“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犯。”在事三年,为十三州最,征拜议郎。

③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生奸。诏书沙汰刺史、二千石,更选清能吏,乃以琮为冀州刺史。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于州界。及琮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百城闻风,自然竦震。其诸臧过者,望风解印绶去,惟瘿陶长济阴董昭、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待琮,于是州界翕然。

④灵帝崩,大将军何进表琮为度辽将军,卒于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前后刺史多无清行     (2)征议郎
(3)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琮 (4)大将军何进琮为度辽将军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何有反垂帷裳自掩塞乎   犹不能不之兴怀
B.缘生奸 我欲之梦吴越
C.及琮部 胡为乎遑遑欲何
D.以琮为冀州刺史 见犯死,重负国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诛斩渠帅为大害者,简选良吏试守诸县,岁间荡定,百姓以安。
(2)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于州界。
【小题4】第②段写“巷路为之歌”的用意是______。
【小题5】联系文章内容,简析贾琮的主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