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甲为“苏北、苏中、苏南面积比重、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图乙为“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在苏南地区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促进了苏南地区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材料三 江苏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为苏北、苏中、苏南带来了共同发展的机遇。苏北连云港、徐州、宿迁、淮安、盐城五市提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发展战略,将促使苏北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的飞跃。
(1)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该地区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模式属于 (填字母)。
A.外资模式   B.乡镇企业模式   
C.小商品模式   D.国有大中型企业模式
影响苏北人口流向苏南的主要因素是 (填字母)。
A.资源 B.环境 C.社会 D.经济
(2)从社会经济方面看,苏南地区产业升级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    
(3)目前,苏北地区承接苏南地区转移的产业,其工业类型主要属于______ ___。苏北地区承接这类产业的有利条件是__ ___
(4)简述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发展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11-29 09:0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长江中游三省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湖南省更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如果用三根线连接三省省会武汉、长沙、南昌三市,恰好组成一个似等边三角形,被称为 “中三角”,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城市群。

材料一:目前,中部地区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对城市群的带动作用不明显。近些年来,由于各自忙于本地的经济发展,武汉、长株潭和鄱阳湖三个城市群相互间的经济联系不增反减,在项目、资金争取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彼此间的竞争常常超过了合作,其结果是虽然经济都有所发展,但在国家中的地位却下降了。
材料二:中部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表(2010年)
(注: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城市群经济发展能力,地区生产总值代表城市群经济整体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代表市场化程度;进出口总额代表城市群经济开放程度。)

(1)简要说明“中三角地区”发展冶金工业的自然资源条件。
(2)“中三角”地区钢铁工业发达,钢铁工业的产品以及生产废弃物往往可以作为机械建筑材料工业等的原料,有这种工业联系的工厂在空间布局易形成集聚现象,请你谈谈工业集聚的利弊。
(3)阅读材料二,比较武汉、长株潭和鄱阳湖三个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
(4)阐述三个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对“中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