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使司    白:禀告
B.一斛得八斗至者 率:一律
C.其间水置仓     缘:沿着
D.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遽:立即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晏担任漕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他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小题3】翻译
①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
②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夫晋,何厌之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0 04:51: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观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父绍,仕周,历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赐姓叱吕引氏。雄美姿仪,有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周武帝时,为太子司旅下大夫。帝幸云阳宫,卫王直作乱,以其徒袭肃章门,雄逆拒破之,乃进位上仪同,封武阳县公,邑千户。累右司卫上大夫。大象中,进爵邗国公,邑五千户。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贤伏诛,以功授柱国、雍州牧,仍领相府虞候。周宣帝葬,备诸王有变,令雄率六千骑送至陵所。进位上柱国。

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俄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封广平王,食邑五千户,以邗公别封一子。雄请封弟士贵,朝廷许之。或奏高颎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高祖深然其言,察实。雄时贵宠,冠绝一时,与高颎、虞庆则、苏威称为“四贵”。

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乃下册书,拜雄为司空,外示优崇,实夺其权也。雄无职务,乃闭门不通宾客。寻改封清漳王。仁寿初,高祖曰:“清漳之名,未允声望。”命职方进地图,上指安德郡以示群臣曰:“此号足为名德相称。”于是改封安德王。次泸河镇,遘疾而薨,时年七十一。帝为之废朝,鸿胪监护丧事。有司考行,请曰懿。

片段选自《隋书·观德王雄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
B.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
C.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
D.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原为巡查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B.迁,在古代指官职变动,一般指升职,亦可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C.司空,是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与六卿相当。司空亦为中国姓氏之一。文中司空为官名,主管水利、营建之事,是手握实权的要职。
D.谥号,指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雄是官宦世家。是高祖族子,父亲杨绍曾在周朝为官,被赐姓叱吕引氏。
B.杨雄有军事才能。周武帝在巡幸云阳时,卫王作乱,杨雄迎战并且击破,并因此得到升官。
C.杨雄敢于直谏。有人向高祖上奏高颎有朋党,杨雄直言自己朝夕在皇帝左右,未发现高颎结交朋党。
D.杨雄仕途通达。高祖见其深得人心,因此提拔他为司空,这是对杨雄的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俄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
(2)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不就。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日:“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曰:“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 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注)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B.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C.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D.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文中“主簿”与《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职能不同。
B.“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C.“奉朝请”,古代春季朝见天子为“朝”,秋季朝见天子为“请”。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是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D.“坟籍”,古代典籍。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简称“坟典”,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聪率性而为,受人尊重。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
B.薛聪耿直公正,心思缜密。薛聪处事一心为公,贵族皇亲也害怕他的威严,不敢乱来;薛聪稳重沉着细密,孝文帝无法窥探其行迹。
C.薛聪品性清高,治家严苛。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
D.薛聪博学多才,见识深广。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
(2) 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①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博学善文(属:写)B.州召主簿不(就:赴任)
C.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D.便客(语:告诉)
【小题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页是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小题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鸿门,见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又不受让:推辞,谦让
B.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内:接纳,让……进来
C.方士,旦日合战飨:用酒食招待,犒劳
D.见项羽谢:拜谢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父老约,法三章耳失其所,不知
B.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沛公从百馀骑,驱鸿门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不然,籍何至此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D.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诰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罪。

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 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长服不已,洞见墙壁 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
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年少阅读广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读经典,张湛给他开的药方也侧面反映他读书勤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