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㈠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谓弈曰:“今兹荧惑①入井,是何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上旨。
㈡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㈢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㈣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注解:①荧惑:火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也祥:预兆
B.其父质在隋言占候以:凭借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上旨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上奉:侍奉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
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   
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
(2)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9-26 10:35: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之耳。”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与语,数日不   厌:讨厌、厌恶
B.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之耳 说:通“悦’:高兴、喜欢。
C.军既相 距:通“拒”,对峙
D.吾始与公子 欢:友好,交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壮也,犹不如人
令既具,未布,恐民不信己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魏公子卬以为
C.起不意,尽失其度
秦孝公,太子立
D.吾还也,亦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绝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施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靳德进,其先潞州人,后徒大名。祖璇,业儒。父祥,师事陵川郝温,兼善星历。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国初,刘敏行省于燕,辟祥置幕下,佩以金符。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
德进为人材辨,幼读书,能通大义,父殁,益自刻励,尤精于星历之学。世祖命太保秉忠选太史官属,德进以选授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蚀躔次、六气侵诊,所言休咎辄应。时因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从征叛王乃颜,揆度日时,率中机会。诸将欲剿绝其党,德进独陈天道好生,请缓师以待其降。俄奏言:“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帝从之,遂著为令。
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预在行,凡攻战取胜,皆豫克期日,无不验者。亦间言事得失,多所裨益。成宗即位,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之原,帝嘉纳之。授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都城以获苫廪,或请以瓦易之,帝以问德进,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责,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敕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必使德进预焉。所建明多见于施行。寻以病丐闲。
仁宗时在东宫,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穗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力辞不允。以疾卒于位。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文穆。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方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璇,业儒业:以……为业
B.所言休咎辄应咎:凶,不吉利
C.德进预在行预:预先
D.寻以病丐闲丐:请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省,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元代最高中央行政机关为中书省,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也称“行省”。
B.辟,官府征召。征辟制源自汉代,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即是此意。
C.东官.因方位得名,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官,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东官”就是指代太子。
D.谥,谥号,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德行,加给他们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靳德进之父靳祥为官正直,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保全了不少元罪百姓的性命e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
(2)对日:“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天锡字君畴,泉州晋江人。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

方大琮真州判官,留置幕府。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

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

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

改 福 建 安 抚 使 力 辞 不 许 亭 户 买 盐 至 破 家 陨 身 者 天 锡 首 罢 之 民 作 佛 事 以 报罢 荔 枝 贡 召 为 刑 部 尚 书 诏 宪 守 之 臣 趣 行 无 虚 日 不 起 久之,进显文阔直学士,三降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

(选自《宋史·洪天锡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B.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C.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D.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艰,亦称“丁忧”。“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征辟制,是始于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征,则指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台谏,即台官和谏官的合称。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
D.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刑部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天锡为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知县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
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弹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等宦官贵戚,虽然理宗极力庇护,但他坚持己见,据理力争,最终使他们受到处罚。
C.洪天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潭州知州时,他消除盗贼,尊敬先贤,潭州一年便大治。迁任广东转运判官后,他弹劾贪官,治理财赋,利于民生。
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在位时,改任洪天锡为广东提点刑狱,他推辞五次;度宗即位,召他为侍御史兼侍读,他又多次推辞,但没有获得允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估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
(2)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玄成字少翁,以父任为郎,常侍骑。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以为常。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以明经擢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

初,玄成兄弘为太常丞,职奉宗庙,典诸陵邑,烦剧多罪过。父贤以弘当为嗣,故敕令自免。弘疑,不去官。及贤病笃,弘竟坐宗庙事系狱,罪未决。室家问贤当为后者,贤恚恨不肯言。于是贤门下生博士义倩等与宗家计议,共矫贤令,使家丞上书言大行,以大河都尉玄成为后。贤薨,玄成在官闻丧, 又言当为嗣,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征至长安,既葬,当袭爵,以病狂不应召。玄成素有名声,士大夫多疑其欲让爵辟兄者。欲让爵辟兄者。案事丞相史乃与玄戍书曰:“古之辞让,必有丈义可观,故能垂荣于后。今子独坏容貌,蒙耻辱,为狂痴,光耀暗而不宣。微哉!子之所托名也。仆素愚陋,过为宰相执事,愿少风声。不然,恐子伤高而仆为小人也。”玄成友人侍郎章亦上疏言:“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街门下”。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有诏勿劾,引拜。玄成不得巳受爵。宣帝高其节,以玄成为河南太守。

数岁,玄成征为未央卫尉,迁太常。坐与故平通侯杨恽厚善,恽诛,党友皆免官。后以列侯侍祀孝惠庙,当晨入庙,天雨淖,不驾驷马车而骑至庙下。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关内侯。玄成自伤贬黜父爵,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作诗自劾责。

及元帝即位,以玄成为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永光中,代于定国为丞相。

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初, 贤以昭帝时徙平陵,玄成别徙杜陵,病且死, 因使者自白曰: “不胜父子恩,愿乞骸骨,归葬父墓。”上许焉。

(节选自班固《汉书·韦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辞让/必有文义可观/故能垂荣于后/今子独坏容貌/装耻辱/为狂痴/光耀暗而不宣/微哉/子之所托名也/
B.古之辞让必有文/义可观故能垂荣于后/今子独坏/容貌装耻辱/为狂痴/光耀暗而不宣/微哉/子之所托名也/
C.古之辞让/必有文义可观/故能垂荣于后/今子独坏容貌/装耻/辱为狂痴/光耀暗/而不宣微哉/子之所托名也/
D.古之辞让必有文/义可观/故能垂荣于后/今子独坏容貌/装耻/辱为狂痴/光耀暗而不宣/微哉/子之所托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代察举制中选举官员的科目之一,由于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得名。
B.博士,可指博学多闻,通达古今的人:也可指职宫名,秦、汉时就设有此官职。
C.驷马,指驾一车之四马,本文所指即此意,后来也指显贵所乘的四匹马的高车。
D.有司,官吏的通称,也可指官吏所属的部门;古代设它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核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韦玄成好学修业,待人谨逊。他年少好学,继承父亲的学问,以明经入仕;在路上遇到认识的人在步行,他就和仆从下车,让认识的人坐着自己的车回去。
B.韦玄成力辞嗣爵,品格卓然。在父亲去位后,他心怀谦让,不原辞官回去担任家族的继承人;为把爵位让给兄长,他以生病发狂为借口来拒绝朝廷的昭命。
C.韦玄成看重传承,极有孝心。他对自己犯错而致使父亲的爵位被削感到十分难过,感叹自己没有脸面主持祖庙的祭杞;临终时,他向朝廷请求与父亲合葬。
D.韦玄成多所任职,文采过人。元帝时,他曾担少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等职,后担任丞相长达七年,操守端重稳当,虽不及其父贤能,文采却超过父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
(2)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尚之传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父叔度,恭谨有行业。姨沛郡刘瑋,与叔度母情爱甚笃。叔度母早卒,奉姨若所生。姨亡,朔望必往致哀.并设祭奠,食并珍新,躬自临视。若朔望应有公事,则先遣送祭,皆手自料,流涕对之。公事毕即往致哀,以此为常。至三年服。义熙五年,吴兴武康县人王延祖为劫,父睦以告官。新制:“凡劫,身斩刑,家人弃市。”睦既自告,于法有疑。时叔度为尚书,议曰:“设法止奸.必本于情理,非谓一人为劫,阖门应刑。所以罪及同产,欲开其相告,以出造恶之身。睦父子之至,容可悉共逃亡,而割其天属,还相缚送,解腕求存,于情可愍。并合从原。”从之。后为金紫光禄大夫,吴郡太守。太保王弘每称其清身洁己。尚之少颇轻薄,好樗蒲,及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宋武帝领征西将军,补主簿。从征长安,以公事免,还都。因患劳病积年,饮妇人乳乃得差。少帝即位,为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义真与司徒徐羡之、尚书令傅亮等不协,每有不平之言。尚之谏戒不纳。义真被废,入为中书侍郎。迁吏部郎。告休定省,倾朝送别于冶渚。及至郡,叔度谓曰:“闻汝来此,倾朝相送,可有几客? ”答曰:“殆数百人。”叔度笑曰:"此是送吏部郎耳,非关何彦德也。”后拜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
二十八年,为尚书令、太子詹事。二十九年致仕.于方山著《退居赋》以明所守,而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文帝与江夏王义恭诏曰:“羊、孟尚不得告谢,尚之任遇有殊,便当未宜申许。”尚之还摄职。羊即羊玄保,孟即孟觊。尚之既任事,上待之愈隆,于是袁淑乃录古来隐士有迹无名者,为《真隐传》以嗤焉。
(选自《南史》卷三十列传第二十)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姨沛郡刘玮 适:(女子出)嫁
B.皆手自料 简:选择
C.至三年服 竟:结束
D.有几客 可:可能
【小题2】选出对文中双下画线词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朔望,是古代一个特定的日子,即指旧历每月的十六日。
B.搏蒲,一种古代博戏,博戏中用于投掷的骰子最初是用樗木制成,故称樗蒲或搏蒲。
C.定省,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文中指何尚之(向上级提出)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从小姨妈对何尚之特别关爱,所以姨妈死后,何尚之对她祭奠之事特别上心,即便有公事,他也不忘选送祭品。
B.何叔度认真分析了法律同坐的初衷以及王延祖父亲告发自己儿子的原因,认为父亲捆送儿子到官府,这从情理上是值得同情的,也应该原谅。
C.何尚之少年时候行为不端,等到长大后,他却能痛改前非,践行正道,凭自己的操行志向被人称赞。
D.尽管何尚之写了《退居赋》,也提出了辞官还家的请求,但一些人却认为他并不能坚守自己的志向,也因此受到别人嘲笑。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法止奸,必本于情理,非谓一人为劫,阖门应刑。
(2)此是送吏部郎耳,非关何彦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