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傅尧俞,字钦之。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日:“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
时英宗初躬庶政,犹谦让任大臣,尧俞言:“大臣之言是,陛下偶以为然而行之可也;审其非矣,从而徇之,则人主之柄安在?愿君臣之际,是是非非,毋相面从。总览众议,无所适莫,则威柄归陛下矣。”尝因论事,英宗日:“卿何不言蔡襄?”对曰:“若襄有罪,陛下何不自正典刑,安用臣言?”英宗曰:“欲使台谏言,以公议出之。”对日:“若付之公议,臣但见襄办山陵事有功,不见其罪。臣身为谏官:使臣受旨言事,臣不敢。”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日:“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安石愠之。【来
哲宗立,自知明州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奏言:“人才有能有不能,如使臣补阙拾遗以辅盛德,明善正失以平庶政,举直措枉以正大臣,臣虽不才,敢不尽力。若使窥人阴私,抉人细故,则非臣所能,亦非臣之志也。”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要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邓尧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论事君前,略无回隐,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
初,自谏官补郡,众疑法令有未安者,必有所不从,尧俞一切遵之,曰:“君主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辨。司马光尝谓河南邵雍曰:“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于钦之见焉。”雍日:“钦之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温,是为难尔。”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英宗初躬庶政,犹谦让任大臣    庶政:各种政务。
B.其非矣,从而徇之 审:确定,确认。
c.若使窥人阴私,人细故  抉:揭发,指摘。
D.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  矜异:矜持,庄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B.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C.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D.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尧俞聪明早慧,一心向学。他不到二十岁就参加科举考试,顺利登第,少年得志,依然刻苦自励,静心读书,深受名士石介的赏识。
B.傅尧俞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他规劝英宗要妥善处理好君臣之间的关系,树立作为人主的权威,要秉公执法,不能私自授意谏官进言。
C.傅尧俞胸无城府,不徇私情。老朋友王安石提出只要他支持推行新法,就立即给予高官厚禄,但他不念及旧情,不为所动,严词拒绝。
D.傅尧俞忠厚庄重,清正廉直。他为官恪尽职守,不因个人进退得失而影响公务,还自己代前守偿还公款,即使被误解,也不自我辩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若付之公议,臣但见襄办山陵事有功,不见其罪。
(2)君子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7 10:25: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幕府。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遇。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
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后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太宗深纳之。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转襄州都督,甚有惠政。卒官,年三十九。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为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十三年,追思旧功,改封郯国公。十七年,图形于凌烟阁。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B.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C.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D.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幕府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幕”指帐幕,“府”指王室等存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
B.表是封建时代臣子呈给君主的奏章,一般是用表格的形式列举所述内容,故称“表”。
C.出次指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封建时代,帝王为大臣出次是极大荣誉。
D.谥号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生平与品德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张公瑾谋事严密,做事果断。他在玄武门之变前劝止唐太宗占卜,坚定了唐太宗的信心,玄武门之变时又凭借勇力建立赫赫战功。
B.张公瑾眼光长远,思维缜密。他预见到突厥内部上下不和,外部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进攻突厥一定会取得胜利,事实也正是如此。
C.张公瑾屡次进言,都被采纳。他谈论时政得失的十多件事情,都被采纳,特别上书劝谏太宗反击突厥的六个原因,深得太宗认可。
D.张公瑾多次受封,深受器重。因玄武门之变中有功,进封定远郡公;平定颉利有功,进封邹国公;去世多年后,又被追封为郯国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
(2) “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
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于邓芝、费祎。迁为侍中,徙尚书。
延熙十年,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预复东聘吴,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遗预大珠一斛,乃还。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宗预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B.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C.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D.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小题2】对下面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③俱不足以相问也 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预多次出使东吴,他说话直率的特点受到孙权的喜爱,他受孙权尊敬的程度仅次于邓芝和费祎,为维护吴蜀两国的友好关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B.诸葛亮去世之后,吴国在吴蜀边境的巴丘增加了1万人的军队,蜀国听说后也加强了永安的防守,孙强问起此事时,宗预做了非常巧妙的回答。
C.宗预老当益壮,按照周礼,六十岁就不再带兵打仗,而他却在六十岁时就接受了带兵的任务,这引起了车骑将军邓芝的不满,向他提出质询。
D.吴蜀两国是既对立又联合的关系,因而宗预多次受聘到吴国任职,使吴主孙权非常喜欢他,在他最后一次离开吴国时,孙权含泪相送,还赠送给他许多珍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
(2)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 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荐走卒,甚得其心。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藏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动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

(注)①窬(yú):捷径孔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B.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C.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D.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正丞:军正指古代军中执法官,掌军事刑法。汉设军正丞,是军正的副职。
B.二千石:汉朝官员俸禄等级,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郡守。
C.三王:文中指夏、商、周三朝第一位帝王的总称,夏商、周合称为“三代”。
D.祠:即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专指为供奉和祭祀祖先或先贤而修建的供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建与士卒共甘苦,深得其心。胡建经常步行,和士卒们生活在一起,并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士卒们都听从胡建的指挥。
B.胡建做事冷静果敢,执法严厉。在处理监军御史私下做买卖的事情时,他秉公执法,先斩后奏,并向朝廷详细禀报了原委。
C.胡建深得皇帝赞誉,名声显扬。对于胡建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帝在诏书中引经据典赞同他的做法,胡建因此而显名。
D.胡建遭受公主陷害,自尽而亡。胡建带人围捕刺客时,一路追射盖主的家奴使其逃散,后遭陷害被抓捕,他自杀身亡。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淝水之战》)
(3)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段太尉逸事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豆卢革,父瓚,唐舒州刺史。豆卢为世名族,唐末天下乱,革避地之中山,唐亡,为王处直掌书记。庄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革虽唐名族,而素不学问,官吏,多失其序,常为尚书郎萧希甫驳正,革颇患之。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革以说能知前朝事,故引以佐己,而说亦无学术,徒以流品自高。是时,庄宗内畏刘皇后,外惑宦官、伶人,郭崇韬虽尽忠于国,而亦无学术,革、说俯仰默默无所为,唯诺崇韬而已。是时唐新灭梁,朝廷纪纲未立,议者以为宜革以渐,而崇韬疾恶太甚,果于必行,说、革心知其未可,而不能有所建言。是岁,大水,四方地连震,流民殍死者数万人,军士妻子皆采稆以食。庄宗日以责三司使孔谦,谦不知所为。枢密小吏段徊曰:“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水旱,宰相职也。”庄宗乃命学士草诏,手自书之,以问革、说。革、说不能对,第曰:“水旱,天之常道,不足忧也。”二人各以其子为拾遗,父子同省,人以为非,遽改他官,而革以说子为弘文馆学士,说以革子为集贤院学士。庄宗,革为山陵使,以故事当出镇,乃还私第,数日未得命,而故人宾客趣使入朝。枢密使安重诲诟之于朝曰:“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谏官希旨,上疏诬革纵田客杀人,说坐与邻人争井,遂俱罢。革贬辰州刺史,说溆州刺史,所在驰驿发遣。既而革复坐请俸私自入,说卖官与选人,责授革贵州司户参军,说夷州司户参军,皆员外置同正员。已而窜革陵州,说合州。天成二年夏,诏陵、合州刺史监赐自尽。

(选自《新五代史·豆卢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B.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C.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D.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指授予官职。文中豆卢革身居要职,常常突破既定的规矩授予别人官吏职务。
B.三司使,后唐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三司使为总管国家财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C.崩,本意是崩裂、倒塌,古代一般用于指称帝王或诸侯王之死。这里指称庄宗之死。
D.“驰驿”中的“驿”指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豆卢革出身名族,不学无术。他的父曾任唐舒州刺史。他在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随意任免官吏,不少官吏和他一样“无学术”。
B.豆卢革随人俯仰,无所作为。唐初,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但郭崇韬坚决反对此事,豆卢革只是附和,提不出什么好建议。
C.豆卢革身居相位,佐君乏术。庄宗时,洪水泛滥,地震不断,饿殍遍野,但豆卢革却以“天之常道”推脱,拿不出有效对策。
D.豆卢革任人唯亲,屡遭贬谪。豆卢革曾任命其子做拾遗,庄宗死后,他先被罢免山陵使,接着被贬为刺史、司户参军,后来被流放至陵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
(2)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家屏传 张廷玉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高拱兄捷前为操江都御史,以官帑遗赵文华,家屏直书之,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称为端士。张居正寝疾,词臣率奔走祷祈,独家屏不往。再迁侍讲学士。十二年,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甫逾月,命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去史官二年即辅政,前此未有也。
申时行当国,许国、王锡爵次之,家屏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越二年,遭继母忧。诏赐银币,驰传,行人护行。服甫阕,诏进礼部尚书,遣行人召还。抵京师,三月未得见。家屏以为言,请因圣节御殿受贺,毕发留中章奏,举行册立皇太子礼。不报。复偕同官疏请。帝乃于万寿节强一临御焉。俄遣中官谕家屏,奖以忠爱。家屏疏谢,复请帝勤视朝。居数日,帝为一御门延见,自是益深居不出矣。
评事雒于仁进四箴,帝将重罪之。家屏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帝不怿,留中,而于仁得善去。
时储位未定,廷臣交章请册立。其年十月,阁臣合疏以去就争。帝不悦,传谕数百言,切责廷臣沽名激扰,指为悖逆。时行等相顾错愕,各具疏再争,杜门乞去。独家屏在阁,复请速决大计。帝乃遣内侍传语,期以明年春夏,廷臣无所奏扰,即于冬间议行,否则待逾十五岁。家屏以口敕难据,欲帝特颁诏谕,立具草进。帝不用,复谕二十年春举行。家屏喜,即宣示外廷,外廷欢然。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时行等合词谢,乃已。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锡爵先以省亲归,家屏遂为首辅。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不允,乃视事。 (选自《明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敷奏剀挚敷:写作B.复偕同官疏请疏:上疏
C.入预机务预:参与D.时行等合词谢谢:辞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官帑遗赵文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人主出入起居之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不允,乃视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4分)
译:
(2)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4分)
译:
(3)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4分)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