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傅尧俞,字钦之。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日:“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
时英宗初躬庶政,犹谦让任大臣,尧俞言:“大臣之言是,陛下偶以为然而行之可也;审其非矣,从而徇之,则人主之柄安在?愿君臣之际,是是非非,毋相面从。总览众议,无所适莫,则威柄归陛下矣。”尝因论事,英宗日:“卿何不言蔡襄?”对曰:“若襄有罪,陛下何不自正典刑,安用臣言?”英宗曰:“欲使台谏言,以公议出之。”对日:“若付之公议,臣但见襄办山陵事有功,不见其罪。臣身为谏官:使臣受旨言事,臣不敢。”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日:“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安石愠之。【来
哲宗立,自知明州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奏言:“人才有能有不能,如使臣补阙拾遗以辅盛德,明善正失以平庶政,举直措枉以正大臣,臣虽不才,敢不尽力。若使窥人阴私,抉人细故,则非臣所能,亦非臣之志也。”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要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邓尧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论事君前,略无回隐,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
初,自谏官补郡,众疑法令有未安者,必有所不从,尧俞一切遵之,曰:“君主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辨。司马光尝谓河南邵雍曰:“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于钦之见焉。”雍日:“钦之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温,是为难尔。”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英宗初躬庶政,犹谦让任大臣    庶政:各种政务。
B.其非矣,从而徇之 审:确定,确认。
c.若使窥人阴私,人细故  抉:揭发,指摘。
D.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  矜异:矜持,庄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B.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C.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D.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尧俞聪明早慧,一心向学。他不到二十岁就参加科举考试,顺利登第,少年得志,依然刻苦自励,静心读书,深受名士石介的赏识。
B.傅尧俞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他规劝英宗要妥善处理好君臣之间的关系,树立作为人主的权威,要秉公执法,不能私自授意谏官进言。
C.傅尧俞胸无城府,不徇私情。老朋友王安石提出只要他支持推行新法,就立即给予高官厚禄,但他不念及旧情,不为所动,严词拒绝。
D.傅尧俞忠厚庄重,清正廉直。他为官恪尽职守,不因个人进退得失而影响公务,还自己代前守偿还公款,即使被误解,也不自我辩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若付之公议,臣但见襄办山陵事有功,不见其罪。
(2)君子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7 10:25: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移河东    移:调任
B.恕甚德之 德:感激
C.会西鄙有警 鄙:边境
D.为戎人所剽 剽:劫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C.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旧秩”就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D.《礼》,指儒家典籍《礼记》,它和《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宋太初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并深刻思考书中的道理。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实思想道理是一致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2)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庚申,世祖即位于上都,是为中统元年,命文炳宣慰燕南诸道。还奏曰:“人久弛纵,一旦束以法,不可。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与之更始。”世祖从之,反侧者遂安。二年,擢山东东路宣抚使。方就道,会立侍卫亲军,帝曰:“亲军非文炳难任。”即遥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

三年,李璮反济南。璮剧贼,善用兵。文炳会诸军围之,璮不得遁。久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计擒。”乃抵城下,呼璮将田都帅者曰:“反者璮耳,余来即吾人,毋自取死也。”田缒城降。田,璮之爱将,既降,众遂乱,禽璮以献。璮伏诛,山东犹未靖,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文炳至益都,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召璮故将吏立之庭,曰:“璮已诛死,汝皆为王民。天子至仁圣,遣经略使抚汝,当相安毋惧。经略使得便宜除拟将吏,汝等勉取金银符,经略使不敢格上命不予有功者。”所部大悦,山东以安。

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请解机务,诏曰:“大都暑炽,非病者宜,卿可来此,固当愈。”文炳至上都,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枢密事重,以卿佥书枢密院事,中书左丞如故。”文炳,不许。八月天寿节,礼成赐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谕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当坐是。”每尚食,上食辄辍赐文炳。是夜,文炳疾复作,敕赐御医日来诊视。九月十三日,疾笃,洗沐坐,召文忠等曰:“吾不为国死边,今至此,命也。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吾死瞑目矣。”言毕,就枕卒。帝闻,悼痛良久。

(选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抱求署字     案:案卷
B.人久弛纵,一旦束以法   遽:立即
C.文炳辞,不许     辞:推辞
D.吾不为国死边   恨:怨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文炳明于听断,恩济威
勇气闻于诸侯
B.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
公子自骄而功之
C.疾笃,洗沐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D.则吾死瞑目矣
不可,因而刺杀之
【小题3】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未:是指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俗称“一甲子”,周而复始,循环记录。下文的“庚申”“中统”也是干支纪年。
B.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山东”之“山”,不同时代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而所指区域也不尽相同。
C.虎符: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D.宗室:对君主父系男性血亲的称呼。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历代就此规定不一。历代均专设官衙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大宗伯”、“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初为官时,因其年轻,同事都轻视他,但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B.中统元年,世祖命董文炳抚慰燕南各道,他建议世祖应当大赦天下,给那些危险的、有疑心的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C.李璮在济南反叛,董文炳会合各路军队进行围困,劝降大将田都帅,并活捉李璮;又率亲军安抚百姓,山东得以安宁。
D.董文炳有病上奏请求解除军政要职,世祖没有同意,并接来上都治疗。后来文炳病情复发,世祖又让御医每天来给他诊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诏,字景献,用荫补官,通判广信军事,知博州。魏俗尚椎剽,奸盗相囊橐,诏请开反告杀并赎罪法,以携其党。
元佑初,朝廷起回河之议,未决,而开河之役遽兴。诏言河朔秋潦,水淫为灾,民人流徙,赖发廪振赡恩,稍苏其生,谓宜安之,未可以力役伤也。从之。擢开封府推官。富民贷后绝僧牒为缗钱十三万,逾期复责倍输,身死赀籍,又锢其妻子,诏请免之。出为滑州。州属县有退滩百余顷,岁调民刈草给河堤,民病其役,诏募人佃之,而收其余。为度支郎中,使契丹。时方讨西夏,迓者耶律诚欲尝我,言曰:“河西无礼,大国能容之乎?”诏曰:“夏人侮边,既正其罪矣,何预两朝和好事?”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崇宁中,由大理少卿为卿,徙司农。御史论诏在滁日请苏轼书《醉翁亭碑》,罢主崇福宫。旋知汝州,铸钱卒骂大校,诏斩以徇,而上章待罪。除直秘阁,言者复抉滁州事,罢去。起知深、兖二州,徙同州,过阙,留为左司郎中,迁卫尉、太府卿、刑部侍郎,详定敕令。旧借绯紫者不佩鱼,诏言:“章服所以辨上下,今与胥吏不异。”遂皆佩鱼。历工、兵、户三部侍郎,转开封尹。时子瑽使京西,摄尹洛。父子两京相望,人以为荣。
进刑部尚书,拜延康殿学士,提举上清宝箓宫,复为工部尚书。徽宗闵其老,命毋拜,诏皇恐,于是但朝朔望。俄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五》)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B.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C.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D.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指王诏因父荫补官。
B.西夏,是中国古代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以夏为国号,又因其在西方故而称为西夏。
C.崇宁,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侍郎,官名,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各部长官的正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诏富有谋略。魏地习俗好杀人劫财,当地的奸人盗贼相互勾结,王诏请求开反告杀和赎罪法,来分离他们的团伙。
B.王诏体恤百姓。元祐初年,开挖黄河时,王诏认为河朔秋季多雨水成灾,百姓流离失所,应当安抚他们,不能用繁重的劳役来伤害他们。
C.王诏处政灵活。王诏任滑州知州期间,招募人员租种退滩的一百余顷土地,征收他们的余草供给黄河堤坝,切实减轻了百姓负担。
D.王诏执法严厉。王诏担任汝州知州时,铸钱的士兵辱骂大校,王诏下令斩首示众,并上表陈述铸钱士兵之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人侮边,既正其罪矣,何预两朝和好事?
(2)徽宗闵其老,命毋拜,诏皇恐,于是但朝朔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君之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济而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越国:国名
B.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C.唯君之 图:考虑,谋划
D.失其所与不  知:同“智”
【小题2】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小题3】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行李之往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4】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B.夫晋,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小题5】加横线词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越国以B.若郑而有益于君
C.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D.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6】全部属于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依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①②④D.②③⑥
【小题7】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小题8】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书·循吏传》)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谭:通“谈”,与…商谈。③理:司法衙署,狱官。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B.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C.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D.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书:本指记载药方的医书,本文是指赵尚宽公布的用来治疗蛊毒的药方。
B.官帑:国库里的钱财,也可借指国库,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私自随便动用的。
C.考课:按一定的标准,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官吏进行考核,但不与奖励并行。
D.直龙图阁:宋代的荣誉官职,地位低于龙图阁学士、龙图阁直学士、待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尚宽处置突事件果断周密。知平阳县时,邻邑有罪犯越狱害民,他及时布置尉兵出捕,接着又派徼巡兵监督尉兵,终将罪犯全部抓获。
B.赵尚宽很有化解社会危机的能力。他巧用药方治疗蛊毒,彻底追查放蛊人;果断使用官帑垫付盐银,解除了盐银不足给百姓带来的困扰。
C.赵尚宽善于从实际出发治理州县。他根据唐州历五代乱的情况,制定开垦旷地,招来流民的政策,三年之后,土地变得肥沃,增户万余。
D.赵尚宽政绩满满,受到广泛赞誉。皇帝多次对他表彰赏赐,王安石、苏轼写诗对他表示赞美,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甚至置石像建生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2)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