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夜而出(zhuì)
B.其乏困 (gòng)
C.秦伯(yuè)
D.使杞子、孙、杨孙戍之 (páng)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2 04:40: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寓、沛郡刘琎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注)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选自《南齐书·王思远传》,有删改)

(注)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兄荷世祖厚恩/今一且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B.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C.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D.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古人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文中的王思远,是王晏的从弟(堂弟)。
B.“友于”,为兄弟友爱之意,文中用这典故,表明王思远和他长兄王思玄的兄弟之情甚笃。
C.“祥日”,为亲丧之祭日,在那天,世祖最终同意了王思远辞官的请求。
D.“引决”与“自裁”都是“自我约束”的意思,但王晏最终因没接受王思远“自我约束”的劝告而失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后,其女被贬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去帮助供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最终王晏落得失败的结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2)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勤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盂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貴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寻以病卒。

(选自《北齐书·孟业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魏彭城王元韶定州(______)  (2)庶有乎(______)
(3)业辞不敢(______) (4)迁东郡守(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
(2)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小题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寻迁东郡守,宽惠著 ②寻病卒
③韶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④后寻业断决之处,谓业曰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乃”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乃”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乃”不同。
【小题4】概括指出文中哪些事件能够体现孟业为官正直清廉。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19分)
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谓弈曰:“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注解:①荧惑:火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祥:预兆
B.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以:凭借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奉:侍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3分)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   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 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小题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3分)
译文: ▲  ▲
⑵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3分)
译文: ▲  ▲
⑶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4分)
译文: ▲  ▲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幼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补隋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妻以平阳公主。将起兵,绍走间道途谒。时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亦自河东往,遇诸涂。建成曰:“追书急,恐吏逮捕,请依剧贼,冀自全。”绍曰:“不可,贼知君唐公子,必执以为功,徒死尔。不如疾走太原。”既入雀鼠谷,闻义兵起,谓绍有谋,乃相贺。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领教骑,发晋阳。先抵霍邑城下,觇形势。还白:“宋老生一夫敌,我兵到必出战,可虏也。”大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从下临汾、绛郡,隋将桑显和来战,绍引军缭其背,与史大奈合攻之。显和败,遂平京师。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高祖即位,拜左翊卫大将军,累从征讨,以多,进封霍国公,迁右骁卫大将军。
吐谷浑、党项寇边,救绍讨之,虏据高射绍军,雨矢,士失色。绍安坐,遣人弹胡琵琶,使二女子舞。虏疑之,休射观。绍伺其懈,以精骑从后掩击,虏大溃,斩首五百级
贞观二年,平梁师都,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加镇军大将军,徙谯国。既病,太宗亲问之。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二子:哲威、令武。
哲威为右屯卫将军,袭封。坐弟谋反,免死,流邵州。起为交州都督,卒。令武尚巴陵公主,迁太仆少卿、卫州刺史、襄阳郡公。与房遗爱谋反,贬岚州刺史,自杀,公主亦赐死。
《新唐书·柴绍传》
注:①“唐公”:指唐国公李渊。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依剧贼 厉害的 强悍的
B.先抵霍邑城下,觇形势    观察 察看
C.坐弟谋反 因……而获罪
D.令武尚巴陵公主 攀附 巴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如“拜为上卿”,跟“授”“除”“陟“署”意思都相同。
B.加,表示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是对功臣的恩宠。
C.赠,这里指赠官,是指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吏或其父祖追封爵位官职的制度,这既是对死者的尊敬,也能光耀死者门楣。
D.流,封建制五刑之一,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一般根据罪行轻重而流放不等的距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柴绍自幼强悍有勇力,凭借抑强扶弱面闻名于关中。补任隋太子千牛备身,李渊把自己当时贵为平阳公主的女儿嫁给他作妻子。
B.柴绍认识到隋朝老将宋老生只有匹夫之勇,有勇无谋。李渊率大军到来,宋老生果然草率出城应战,柴绍奋力作战,立下战功。
C.吐谷浑、党项侵犯边境时,柴绍前往征讨,被敌军居高临下射击时,众将士大惊失色,柴绍巧用计谋打败敌人。
D.柴绍的小儿子密谋造反,事情败露后被贬,后自杀。大儿子因此事受罚,后重新起用为官,死在官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曰:“不可。贼知君唐公子,必执以为功,徒死尔。不如疾走太原。”
(2)绍伺其懈,以精骑从后掩击,虏大溃,斩首五百级。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A.相如每
B.大王必欲
C.而相如叱之
D.以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是随侍在王公贵族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东西两汉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D.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我实在害怕看见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