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①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②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③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说,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④然愧,以意自闵也。告使曰:“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刘向《新序•杂事四》)
(注)①梁:即战国时的魏国。 ②劬(qú):勤劳。③窳(yǔ):懒惰、    ④惄(nì):忧思。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行瓜     行:巡视
C.此梁之阴让也     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信:守信用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令因梁瓜之美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B.梁亭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具以闻楚王人之力而敝之
D.楚王闻,惄然愧臣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2)楚令闻之,大说,因具以闻楚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1 02:2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有辽器仗伐:征讨。
B.乃宣言于众日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D.宗正属籍预:通“与”,参加。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3分)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沼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5分)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5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端知浚仪县,同判定州。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十年,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秦王廷美尹京,会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北门外。”端曰:“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太宗称善,遂用其策。其母后终老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外臣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节选自《宋史·吕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B.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C.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D.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押班”指朝会领班,起于唐;宋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B.“纳款”指向敌人投降归顺;纳款请命,意为投降朝廷并请求归附。
C.“起居”指每五日群臣随宰相入见皇帝,其制始于唐,宋沿袭之。
D.“晏”,指迟。“宫车晏驾”,宫车迟出之意,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为政清正简要,颇得民心。他在蔡州担任知州时,因为政绩良好,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希望吕端能留任。
B.吕端为相持重,颇识大体。他先当上宰相,担心寇准心中不满,奏请皇上同意寇准参与执掌宰相事务。
C.吕端察事以微,思虑深远。太宗本想杀死继迁的母亲,吕端知晓后.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
D.吕端行事果断,大事审慎。太宗驾崩,吕端感觉不对,当即关押继恩;真宗垂帘接见大臣,吕端确认是真宗本人,才率众跪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
(2)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

同类题3

(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候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虽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为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梁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日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 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a):人名。④絺绤(chi xi):葛布的统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兵讨之总:统领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①随即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为守领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⑤ 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等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的詧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景隆,小字九江。十九年袭爵,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景隆以肺腑见亲任。及燕兵起,乃以景隆为大将军,将兵五十万北伐。赐通天犀带,亲为推轮,饯之江浒,令一切便宜行事。燕王闻之喜,语诸将曰:“李九江,纨绮少年耳,易与也。”遂命世子高炽居守,戒勿出战,而自引兵援永平,直趋大宁。景隆闻之,进围北平。都督瞿能攻张掖门,垂破。景隆忌能功,止之。及燕师破大宁,还军击景隆。景隆屡大败,奔德州。明年正月,燕王攻大同,景隆引军出紫荆关往救,无功而还。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四月,景隆大誓师于德州,进营白沟河。与燕军连战,复大败,玺书斧钺皆委弃,走济南。斯役也,王师死者数十万人,帝始诏景隆还。使景隆及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割地请和。燕兵屯金川门,景隆与谷王橞开门迎降。燕王即帝位,特进景隆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永乐二年,周王发其建文时至邸受赂事,刑部尚书郑赐等亦劾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诏勿问。已,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廷劾景隆及弟增枝逆谋有状,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复劾之。亡何,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复言:“景隆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增枝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于是夺景隆爵,没其财产。景隆尝绝食旬日不死,至永乐末乃卒。
(节选自《明史·李景隆传》)
【小题1】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B.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C.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D.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字。是古人在小儿时所用的乳名。如魏武帝曹操小字阿瞒,蜀后主刘禅小字阿斗。
B.世子,在明代是对皇位继承人的正式封号,多由嫡长子充任,也称太子。如文中的朱高炽。
C.左柱国,是明代皇帝用来册封勋臣的称号。如明代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就曾获得过这种荣誉。
D.永乐,明朝皇帝朱棣登基后采用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时用来纪年的名号,新帝登基后一般会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景隆得到建文帝的信任,被委以重任。他继承父亲爵位,官至太子太傅,在出征讨伐燕王时,建文帝赐予他象征君权的御品,以示恩宠。
B.李景隆不懂兵法,妄自尊大。他趁燕王前往永平之际攻打北平,前有坚城,后又强兵,实际是中了燕王的诱敌之计,结果大败而逃。
C.李景隆心胸狭隘,贪功妒能。瞿能攻打张掖门即将取得大功引起他的妒忌,于是阻止瞿能继续率兵挺进,致使战机瞬间丧失。
D.李景隆风光一时,晚景凄凉。建文帝时恩宠有加,燕王登基后,他依然地位显达,只是在多次遭弹劾之后,才落得官位不保、家产尽失的结局。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赐通天犀带,亲为推轮,饯之江浒,令一切便宜行事。
(2)景隆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增枝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